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左小蕾: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金融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金融改革


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金融改革


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做客南都公众论坛,谈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金融改革。南都记者邹卫摄


□左小蕾(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湖北银行独立董事)

如何看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提出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为什么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新提法?如何认识和引领经济新常态?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南都公众论坛邀请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银河证券首席总裁顾问左小蕾女士,开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与金融改革。

目前对经济形势的判断,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什么提出五大任务,特别是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个新的提法,我们有一句话:认识新常态才能适应新常态、才能够掌握新常态。如果没有很好的认识,就不能很好的适应,当然也更不能够引领。我这里讲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是中国经济现状如何,或者说经济怎么样了?第二,数据给出了很多信息,那怎么看现状,去分析理解呢?第三,怎么办?

中国经济现状到底怎么样

不管是国内国外,都有很多唱衰中国经济的观点,这么多年了,每年都是这样,中国经济要衰退、要硬着陆,甚至经济要崩溃等。当然也有一些声音说中国经济的潜力很大,有回旋余地、韧劲很强,逐渐在企稳回升。这些不同的观点应该说跟经济数据释放出来的不同信息有关系。

经济数据实际上也是显现和释放了两个方面的信息,首先数据释放了经济增长放缓的信息。2012年开始,经济增长速度从两位数进入个位数,这是释放出了经济增长放缓的信息。第二个数据也是大家非常关心的,第二产业一直以来是中国的支柱产业,但是增加值是下降的,原来增加8、10个点,甚至更高,现在只有六点几。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增加值放缓,这是我们增长速度放缓的最主要原因。

PMI(采购经理指数)某种意义上反映出企业层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PMI综合指数一直都是在50的水平上,近几个月以来下了50,所谓50的荣枯线,说明从企业的角度没有扩张的意愿,如果是50以上就是非常看好未来,会更多地采购原材料、增加库存,某种层面反映了微观层面的判断,释放了微观层面对经济判断的信息。

宏观指标非常重要的三驾马车之一固定资产投资还是在增长,但增长率在放缓,原来每年增长18%、20%,现在百分之十几左右。三驾马车另外一个就是进出口,最高的时候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三个百分点,去年出现了负增长,特别是出口出现了负增长。财政收入也是如此,到目前为止财政收入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外汇储备大幅增长的态势在改变,最近人民币贬值也是大家很关心的问题。2014年下半年开始,中国资本账户出现了负增长,也就是说外汇储备没有大幅增长,甚至出现净流出的状况。这些数据都在释放信息,也就是经济增长放缓的信息。

但是我们的经济数据也有一些释放中国经济平稳增长的信息,如果不能很好地解读这些信息,单边地放大信息,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首先就是消费增长平稳,这也是三驾马车之一,是非常重量级的。未来我们的消费增长还会呈现平稳态势,对经济增长的平稳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它本身的稳定性对经济的贡献之外,还会拉动有效投资的增长,部分带动固定资产有效投资的平稳性,这是释放出了经济平稳的信号。

房地产销售增长。不管房地产长期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但是近期房地产销售增长对经济在目前态势上的稳定肯定是一个贡献。政府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不管怎样政府的投资也是投资,所以也会算在投资增长中,也就是三驾马车对经济增长的稳定作用会体现出来。另外就是劳动力就业平稳。经济平稳要在社会平稳上反映出来,这就是我们不能有大规模的失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PMI。这个PMI指标是最新的,以前没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6年第一季度就跳上了历史最高点,60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现在显然成为新的亮点,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从2014年开始,中国变成了净对外直接投资国,特别是“一带一路”战略,将带动对外投资发展。这肯定对中国经济成长是非常重大的改变,也是非常重要的平稳因素。当然还有结构调整,服务业占到GDP比重50%,我们看到结构调整的一些变化,还有新兴产业的变化等等。

这些数据很明显释放出了有经济下滑放缓的信息,也有平稳的信息。过去为什么有那么多不同的判断,甚至是危言耸听的判断,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信息。经济学中对称信息是最重要的,信息不对称就可能带来很多的欺诈或者是不准确的解读。如果没有准确分析这些东西,就很难找到或者说很难准确建议政策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找到关键问题。

如何看经济数据释放出的信号

怎么看这些数据释放出来的信号呢?经济新常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增长速度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在这样的发展阶段会出现速度的改变呢?我认为是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规律性的,也就是说不是中国特有的,其他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都经历了这样的阶段,这个阶段最大的特点是劳动力比较优势出现了变化。上一个阶段的高速增长和我们的劳动力比较优势非常相关,农村改革释放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再加上改革开放,很多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业向中国转移。经过三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劳动力的比较优势显然正在改变,我们的加工贸易业很多都已经到了越南、老挝,到了东南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第二个原因是老龄化。老龄化也是规律性变化,当发达国家出现人口老化时,它的增长速度也会下来,因为能够参与经济活动的人力资源减少了。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在我们特定的发展阶段上,在整个大的环境改变下会出现规律性的下降,这也不足为奇。

另外,还有非周期性也就是非规律性的问题导致经济下滑。前三十几年所谓粗放式的发展,累积了所谓深层次结构性问题。一个经济体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潜在增长速度是下降的。但换句话来说,理顺了现在的结构,解决了这些问题,然后再优化配置现在所有的劳动、资本各方面的资源以后,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也不会回到两位数,甚至也不会再往上大幅上涨,涨涨跌跌都是有可能的。

不可能回到过去的高增长状态,但是潜在增长下滑也并不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崩溃;理解为反弹,也非常不利于认识以及适应现在的新常态。新常态发展阶段要有新的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分享五大方面,要素驱动减弱,用创新、新的驱动力去推动经济增长。过去高耗能、高污染,现在我们要绿色经济。

中国经济究竟是好还是不好?大家喜欢听最简单的结论。很难说好还是不好,因为有不同的标准。对中国2015年经济的判断,我是三句话,第一句话,中国经济当前增长速度放缓有它的合理性,而且是在合理区间之内。第二句话,2016年的增长目标可以实现且居全球领先水平。第三句话,成绩来之不易。全球经济还是很不尽如人意的,也有很多风险,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中国也在艰难的转型过程中,有很多结构性问题,有很多深层次的矛盾,也有很多自己的问题。能够保持一个合理区间的增长,实现目标,还要在全球领先,对全球经济稳定和增长起到这么举足轻重的作用,成绩来之不易。

正确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为什么现在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因为通过前面的分析已经发现经济的问题就是结构性问题。总需求是什么?指的是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进出口。正常情况下不应该靠政府的总需求政策,大家收入增长就会带来消费的增长。进出口方面,企业海外市场或者自己的市场做得好,就会产生投资需求,然后扩大规模、加大生产,随后银行贷款、投资上升,进出口增长、消费增长,这样就增长了。

但是为什么要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呢?因为现在的总需求中出现了很大的结构性问题,它不是简单的投资增长,刚才说了我们出现了劳动力问题,还出现了很多投资中高耗能、高污染这种结构性问题,所以不可能再加大这样的投资来推动总需求的增长。出口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约束,劳动力比较优势出现转移等,所以也不可能从加大进出口角度的政策,或者是生产活动来解决现在的结构性问题。这些结构性的问题都出现在供给侧,比如说产能过剩,还有高杠杆债务。

包括消费其实也是结构性问题。刚才说了消费很稳定,但都是必需品。现在老在说加大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比重,如果不改变、不创造新的供给来扩大消费需求的话,只是生活必需品这样的供给结构没有办法增加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至少不可能大规模地增加。我们的消费需求非常稳定,因为都是基本消费需求,如果不对准新的需求去提供新的供给的话,这个增长是非常有限的。

面对经济下行,面对结构性问题,怎么改变?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相信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所以它的重要性也就可以显现了。只有认识清楚才能适应和引领,我们对新常态发展阶段要认识、要适应、要引领,我们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新提法也要认识,才能适应和引领。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认为可以从三个角度解读。

第一,不要过度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目的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说得很清楚了。务实解读,正确解读,然后把它落地,这是很重要的。

第二是全面解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两个方面,不合理的供给结构调整是一个方面,它会带来经济下行的压力,另外一个方面,要形成合理的供给结构。从短期来说,五大任务中还有“一降一补”,降成本,让企业保持竞争力;补短板,加强基础设施、农业、信息系统等,短期来说“一降一补”有利于平衡不合理结构所带来的经济下行部分。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解决创新驱动的问题,通过科技创新、技术进步,通过制度性的改革来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配置资源,提高供给体系的效率和质量,调整不合理的产业结构。

改革政策要实、产业政策要准,这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非常相关的。金融市场的改革实际上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说丰富金融机构体系,现在我们有很多,其实P2P都不算金融机构,是平台创新。但是还要丰富金融机构体系,很多针对农村的金融服务不到位,草根金融服务还没有很多机构提供,民营金融机构参与金融活动还没有很高的自由度。要提供一些非常精准的金融服务,所以丰富金融机构体系是从这个意义上进行结构性的创造。

发展直接融资,就是去杠杆,企业的债务融资很高,所以也是融资结构的调整。商业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这些要结合起来,因为过去对商业性金融强调得比较多,但是后来发现在发展过程中,那些弱势群体和所谓普惠式金融都没有很好地让弱势群体得到广泛服务,现在提出的思路是商业性、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结合,这些都是结构性发展思路,要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推动普惠式金融,真正满足结构性调整过程中的金融服务需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最终的目标和强调的重点就是这一点。

第三是要精准解读。举一个例子,去产能,如果不精准解读产能过剩究竟在什么地方,比如钢铁是粗钢过剩,但特种钢是短缺的。如果不精准分析,我非常担心就变成了去民营企业、去民营经济。去产能过剩,小的都砍掉吧,但是很可能小的钢铁企业,是在为特种钢材的某些东西提供加工,仍然有市场,可能仍然在盈利也是在环保上符合一定标准的,如果简单地以不精准的分析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很可能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包括去杠杆,债务杠杆在谁那里?中小企业都贷款难,为什么企业还有那么高的债务杠杆?相当于GDP250%的贷款都到哪些企业手里了?所以要精准地去杠杆,不能盲目,而且它拿着杠杆去做了什么,也需要精准的分析,如果通过直接融资的方式去杠杆,可能将债务杠杆的风险释放到股权市场上,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南都评论记者张天潘整理

上一篇:[视频]尹韵公: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下一篇:鲍鹏山:经典教育让孩子一生进退有据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