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内心从来都认为自己是中国人,在祖国的工作是我一生中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我所仰慕的知识分子就是充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情怀的人,比如竺可桢,他不是在自己的科研兴趣驱动下去工作,而是受国家社会驱动去做事,这正是我所敬重的。”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曾经有个身份——中科院历史上首任外籍所长,如今他放弃了美国国籍,再次成为具有中国国籍的公民。近日,69岁的他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一个伟大的大学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大学中的学者具有探索真理的基因。这个基因就是批判性思维,就是善于提出疑问,并创造性地解答疑问。正是这个基因,成就了大学的价值。”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钱颖一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18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中这样表示。
“据统计,在我国700多个城市中,有655个城市表示要 ‘走向世界’,183个城市提出要建‘国际大都市’。一些地方大干快上、急功近利、好大喜功,把文化当标签、当膏药,到处乱贴,都急着要做文化大省大市,而忽略了文化不姓 ‘大’,而姓‘特’。事实上,一个城市只有具备了有特色的文化,才有可能以卓尔不群的姿态屹立于世界城市之林。”
——在近期举行的“大型特色活动与特色文化城市研究——国家社科重大课题成果发布会暨研讨会”上,国家对外文化交流研究基地主任陈圣来在发言中这样说。
“当年,华为急着解决吃饭问题,顾不及科学的长远目标。今天,华为不仅需要工程商人、职员、操作类员工,也需要科学家,而且还需要思想家。要创新与领先,我们必须依靠科学家;同时,我们需要思想家寻找思想与方向,引导我们十几万人前进。”
——近日,华为公司创始人任正非在一次内部座谈会上这样表示。
“在未来的某个合适的阶段,试着把自己的未来与社会结合在一起,因为只有这样才会给自己更大的空间去探索。这个社会可大可小,可能是一个群体,也可能只是自己的小家庭。但不管怎么样,我们都要慢慢学会承担超出自己的责任。”
——近日,中国篮协主席、38岁的姚明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在毕业典礼上,作为毕业生代表的他这样寄语台下的同学们。
(本报记者 徐蓓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