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越理解科技,它就越安全越可控——马化腾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浦讲坛”的演讲

   思想者小传

  马化腾 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全面负责公司战略规划、定位和管理。获深圳大学理学士学位,至今已有逾20年电信及互联网行业从业经验。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一个重大论断,为我们指明了一个新的前进方向。我想从互联网行业一线从业者、民营企业家及全国人大代表的角度谈谈感想,重点谈谈未来科技进步在促进人们实现美好生活期盼方面的价值。

  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有4家来自中国

  先来看科技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

  第一次工业革命把人们带入了蒸汽机时代。其实,不如说它是一种由科技创新而引发的科技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快速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电气革命。由于电的发明,几乎所有行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由此也带动了很多产业的蓬勃发展。

  第三次工业革命后,世界进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被发明,互联网应运而生。在过去20年间,互联网蓬勃发展,由原来主要作为科研使用的一种技术,变成所有人都离不开的一种科技。最近五六年,我们又从电脑互联网时代进入到手机互联网时代。现在,用智能手机连入网络的使用频度和数据流量远超台式机年代,90%以上的流量和使用时间都在小小的智能手机身上。所以,我们身处的时代,变化是非常大的。

  那么,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了吗?它是什么呢?现在还没有定论。但大家隐隐觉得,世界可能会进入人工智能的时代。随着“阿尔法围棋”打赢围棋世界冠军,人工智能愈发受到关注。人们开始猜测,人工智能会不会是下一个重大科技革命。我还是比较认同这个方向的。

  回到刚才说的信息革命及其催生的互联网快速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排名:第一是谷歌,它的市值是7000多亿美元;亚马逊是5400多亿美元;腾讯、阿里巴巴接近5000亿美元;然后是贝宝(Paypal)、百度、京东等。世界前十大互联网企业中,6家是美国的,4家是中国的。再来看全球企业市值的前十名,里面有7家是科技企业。苹果做硬件,所以通常不把它归为互联网企业; 微软更多的是做软件和企业服务,也不归在互联网企业领域中。其实,就在去年,世界前十大企业的排名还不是这样的。以往大家印象中市值最高的企业,都是能源巨头、大的金融机构或大的运营商。就在短短的一年内,竟然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现在,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希望往科技上靠,或者说希望在它本来所从事的领域之外要加上“科技”两字。比如,高盛眼下就认为自己是金融科技企业,是金融领域的科技企业。它说自己的研发人员数量比脸书(Facebook)还多,怎么不是科技企业呢?只是刚好做金融而已。还有生物科技等很多领域,都希望和科技挂上钩。这背后反映出的是,相关企业希望通过“+科技”以获得更多竞争优势。

  所以,我们观察到的,也是希望与各位分享的是:未来在几乎所有行业、所有领域,包括在政府管理中,科技都是要充分运用开来的。科技发展是不容忽视的,科技革命会带来历史性机遇。

   “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将成为新的基础设施

  这里,可以简单回顾一下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过去,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发展模式基本上可称为C2C,不是Customer to Customer(个人对个人),而是Copy to China(到中国复制)。也就是说,国外有什么模式,中国也就有什么模式。早期,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就是搜索、电商、社交,对应的美国企业就是谷歌、亚马逊、脸书。

  但近几年,在移动互联网领域,中国在一些方面开始领先全球。例如,在国外,微信就没有一个完全准确的对标产品。它综合了脸书和照片墙(Instagram),同时又有很多与生活有关的功能,如公众号、小程序、微信支付等。以微信支付为例,现在大街小巷几乎都可以用微信支付,包括菜市场、出租车等。正因有这样的创新作为支撑,中国涌现出了很多新的商业模式,如共享单车、滴滴打车等。事实上,滴滴和快的之所以能够风行,也与移动支付密切相关。如果没有移动支付,打车软件是非常不方便的。试想下,如果消费者给现金,平台方是没办法收款的,也是很难管理的。近来火爆的共享单车也一样,如果没有移动支付,类似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不存在了。

  刚才讲的主要是应用场景,大家比较熟悉。但未来,这些应用场景后端靠什么技术支撑呢?我觉得,是“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三者在未来将会成为新的基础设施、成为标配。

  有一句话说:未来所有的企业最终都会在“云端”用人工智能来处理大数据。这个表述听起来像是一个文字游戏,一句话就把三个词全包了。但是,未来很可能就是这样。三者是不离彼此、紧密相连的。也就是说,不管是零售业、纺织业、制造业,还是金融业,最终要往前走,就好像现在都要用电一样,未来都要用到“云”。如果不用“云”,不把产生的大数据放到“云端”,而是用传统方式存储,是存储不了的。同时,都要用到人工智能技术。只有用人工智能技术才能理解和消化海量的数据,进而通过大数据分析来指导企业该怎么走。

  智慧政府、智慧城市建设也要往这个方向走。过去十几年,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主要是做到了信息化。信息化很重要,但现在来看也有局限性,就是它形成的是一个又一个的“信息孤岛”,其中的数据是难以分享、不能互通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大问题,即政府内部的管理确实便捷了,但老百姓没有感受到太多的直接便利性。现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就是要运用新的技术手段,比如“云”,把这些“信息孤岛”连接起来。

  怎么理解“云”呢?“云”是一个框架,很多和企业、政府有关的服务都可以整合进来,并且基于“云”来提供一整套服务。当然,企业和政府的需求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尤其是政府对数据保密性的要求很高。比如,不想数据放在外网,怕不安全。所以,现在推出了“私有云”、“混合云”等以确保安全,甚至机房、服务器都可以完全独立。未来一个很可能的情况是,一个企业可能厂房被烧毁了、办公室不见了,但这都不要紧,关键是数据不能丢。

       要部署很多安全措施,才能防得住黑客攻击

  当然,新科技革命也带来了很多挑战。

  我们讲“互联网+”,不法分子讲的则是“互联网+犯罪”,而且他们用的技术和手段都非常新。比如,人眼可能都看不太清的验证码,一些人用人工智能就能很快分辨出来。又如,计算机病毒,一下子就能席卷全球。很多旧的电脑操作系统,没有升级的,没有打补丁的,纷纷中招。而且,很多病毒是勒索性质的。即便真寄了钱过去,对方也不会给你解。所以,对互联网犯罪、网络安全,我们要高度重视。

  作为一线从业者,我们也感受到了这个压力。在腾讯的系统里有很多“蜜罐”,或者说诱饵,目的就是让入侵者搞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目标。如果入侵者触碰这些“蜜罐”,系统就会发出报警。从安全的角度来看,我们内网要部署很多安全措施,才能防得住外网大量黑客的攻击和入侵。

  我们曾经发生过一起黑客攻击事件。当时,我们代理了一款韩国游戏开发商的游戏。在运营机房的网络中,我们给对方留了一个连接专线。后来就发现内网报警,溯源一看是韩国这家公司的内网中了木马病毒。黑客从它那绕过来,进入我们的运营机房,再到我们公司的内网。所以,对网络安全确实要有高度警惕。敌人是非常强的,他们用最新的技术,而且很有耐心,可以潜伏很久,等到关键的时候才会启动。

  以后“互联网+”程度更为普及,当所有企业都把数据放到“云”上,很多重要机构都联网后,如果遇到安全问题,那会带来多大的影响?而且,从理论上来说,联网之后是可以远程攻击的。这再度说明,网络安全必须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如何应对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挑战?弃新技术不用是不可能的,而应当用技术手段来解决。这里有几个案例:

  比如,手机安全问题。大家知道,苹果手机不允许任何安全软件进入它的底层。也就是说,通常没法像安卓手机那样去过滤、拦截骚扰电话和短信。但是,现在苹果选择腾讯作为它的首选合作伙伴,来过滤手机上收的垃圾短信。我们其实还进一步,推出“云管端”,就是“云”、管道、手机终端三者配合来联手打击犯罪、维护安全。

  又如,电信诈骗问题。对电信诈骗,其实可以运用大数据来应对。我们可以利用运营商的话单和实时数据,看到电信诈骗的模式。比方说,一个新的号码,没打入只有打出,打了很多人的电话之后,有接到电话的人去报警了,这就基本可以断定该号涉嫌诈骗。我们跟运营商作了测试,可以打掉85%的电信诈骗。当然,除了运营商,还需联动银行端。因为电信诈骗必然要通过银行把钱拿走。所以,要从这几个环节一起入手,才能彻底打击电信诈骗。

  再如,伪基站问题。大家应该知道,有时手机上收到的诈骗短信,并不是运营商发出的,而是由一个假基站发送的。它可以放在汽车尾箱里,也可以放在背包里由人背着“移动”发射。通常来说,伪基站附近几百米范围内的手机都会受到骚扰。对此,也可以利用“云技术”、在“云端”联动,并基于大量用户使用的手机安全软件来进行监控和应对。

       手机端生成二维码,直接扫描后就可搭乘地铁

  未来,科技将怎样改变我们的生活?它会在出行、居住等方面带来哪些积极变化?

  先来看自动驾驶。有观点预测,未来几年,智能网联汽车会进入大家的生活。汽车联网以后,会不会有安全性问题?一些智能网联汽车的控制是可以远程实现的。由此,我们可以做到在没有钥匙的情况下打开车门,可以在行驶过程中开启后备厢,还可以在行驶过程中远程操控刹车。

  再来看智能建筑。腾讯的新大楼差不多装修好了,我们很快就要入住。这个大楼里有相当多的传感器,可以让我们知道每一个楼层的实际情况。例如,人们不仅可以通过平台预约到访时间、区域以及停车位,而且能获取停车场室内导航。又如,智慧建筑整合了多种传感器,通过云端分析,系统将执行最优的照明和空调方案,还能够智能分析控制建筑能耗,避免能源损耗。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人群行为,不仅可以精确进行商圈规划及营销投放,而且对大型活动现场人群可以进行压力分析预警,避免拥挤。通过建筑智能平台和“云端”协同各种软硬件,我们让建筑能够感知、协作、思考。

  还有一些案例跟医疗有关。现在,很多医院都在使用智慧医疗方案。有的已经可以用微信去完成预约、挂号、就诊、缴费、取药等。这大大节约了用户或患者的排队时间,效果非常明显。对于医院来说,这无形之中相当于扩容了,增加了医院的就诊和处理能力。

  还有就是用人工智能技术来看片子。未来,医疗领域会出现那种可吞服式的、药丸式的摄像机,一路扫描下去,片子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看片的影像医生增长速度是缓慢的,一年可能只增长三四个百分点。这就产生了巨大的供需不平衡。人工智能在这个领域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筛查、发现肿瘤疾病的效率和能力。

  还有一些案例与交通有关。比如,热力图、车流分析、红绿灯怎样设置才更智能等,都与互联网科技息息相关。在不少城市的地铁中,可以用微信支付买票。但最新的发展不止于此了,而可以在微信上生成二维码,直接扫描“过关”后进地铁。它不再是传统的微信支付,而是取代传统公交卡的一种快速通行解决方案。这个叫做乘车码的创新,已经在合肥、广州等地尝试推行。一般的支付可能要两三秒,微信乘车码可以做到0.2秒的响应速度,且在双脱机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也就是说,手机端可以不需要联网,或者说不需要实时联网。

  这个解决方案还有助于化解地铁安检的难题。这是因为,手机端的这个系统是实名化的。当一个人在支付或用乘车码的时候,后台就已经知道这个人信用怎么样、背景怎么样,是经常往来的,还是从外地过来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脑洞再开大点,或许就会涌现更多因科技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积极改变。

       新的计算终端出现和普及,会带来洗牌和机会

  未来科技发展前景是怎样的?有哪些新科技值得关注?

  众所周知,微信的活跃账户已经超过了QQ。微信为什么能够超越QQ?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终端的变化。正是因为有了从电脑到手机的终端巨变,才出现了洗牌和机会。所以,如果说未来还有什么可以挑战的话,我认为也是终端的变化,即有新的计算终端出现,而且比较普及。

  大家可能说,增强现实技术,如AR和VR就是新的终端。VR是沉浸式的,戴一个像眼罩似的设备看虚拟现实。但是,这个坚持不了太久。因为人不可能一直处在那个环境里,往往看半个小时就会晕了。但AR技术是可以跟现实融合的,未来可以在眼镜上加一个小东西,一束光过来打到人的视网膜上,跟你看到的东西叠加起来,就实现了增强现实。所以,将来可能我看到某个人时,这个人过去的情况就浮现出来了。

  除了终端的变化,未来还有哪些科技会对社会进步产生重大影响?

  比如,脑机接口。现在,很多互联网企业在研究机器如何跟人脑连接:可不可以不需要通过屏幕,直接将人脑和机器直接接轨?这并不是要说在皮下种一个芯片,而是想通过皮肤电流的变化来连接。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什么呢?你用意念在想往左、往右、往上、往下,这个信息是可以输出到脑机接口的。但未来还能不能再进一步?如你戴一块表,它会有不同的震动、不同的感应,人们由此可以收到不同的信息反馈。当然,视网膜还是更直接的。因为视觉是最丰富的,而触觉还是有点难。但不管怎样,对于人发出的指令、输出的话,我觉得脑机接口是可以完成很多工作的。

  又如,量子通信或者说量子领域。量子通信的一个特点就是防监听,一旦被监听就可以立刻感知到。光缆其实是可以监听的,且被监听者是无感的。像很多海底光缆,你不知道的话,人家潜下去,直接打开,就可以窃取光缆中的信号。虽然能加密,但还是可以破解的。

  量子计算机在解密方面也是很厉害的。量子计算机有一个特点叫并发性。比如,一个百位数乘一个百位数,要得到乘的结果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只给一个百位数字,想弄清楚这是哪两个数字乘出来的,现在的计算能力还不能快速找出答案,大概只能一个个试,且可能算十几年都算不出来。但是,量子计算机在零点几秒内就能够把这个复杂的问题解决掉。

  量子领域有几个重要的价值:计算、通信和测试。如果量子计算在未来20年能够实现大的发展,之前讲的人工智能的很多应用、视觉识别以及很多受到现在计算能力限制的问题,未来都将会迎刃而解。

  总的来说,我们希望科技是有温度的,是可以应用到各种丰富场景中去的。能够被场景化的科技才有真正的价值,而不是一个空中楼阁、一个理论上的东西。我们对未来科技发展前景的判断,也是积极的。大家不要怕,不要觉得那个东西太恐怖了,最好别发展它,最好把它“关”起来。

  大家应该还记得,当初微信出现时,运营商意见很大。但现在来看,微信给运营商带来了数据流量的大增。如今,运营商的数据收入已经远超语音收入。还有,现在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会不会导致更高的失业率?我觉得,有一些领域会出现失业。但是,人可以做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从事战略性的、创意性的、关怀性的工作。

  对于科技发展,大家可能会在享受其带来的便捷性之时又感到担心,怕不安全,怕给现在的生活带来新挑战。实际上,你越理解科技,它就越安全、越可控,就对改善人们的生活越有利。所以,我们一定要去了解和拥抱它的变化。

  对未来的科技发展,我有几个建议:一是要保持对科技的敏感度,要先知先觉,而不要后知后觉;二是要敢于尝试新的科技手段,并为我所用;三是多元合作,取长补短;四是以用户为中心,以用户的需求来判断科技的发展。

  (整理人:李小佳)





上一篇:【光明讲坛】李稻葵:中国经济:新时代新思维
下一篇: “新时代”为何是个重大政治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