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周海宏:我们为什么缺乏体验幸福的能力
 
  ■演讲 周海宏 整理 本报记者 徐蓓

  不久前,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周海宏在一项在线课程中,做了题为《走进音乐的世界》的演讲。
  很多家长和孩子都问过周海宏同样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学艺术?在演讲中,周海宏这样回答——让孩子学艺术,是为了培养孩子体验幸福的能力。

  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得多。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下的民族。中国古代文人的琴棋书画,都与审美有关。
  “要想幸福,热爱艺术”。我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让艺术和科学一样,成为振兴中华的基石。
  ——周海宏(图片由混沌研习社提供)

  赢在起跑线,却输在终点线

  艺术有什么用?这个问题与问别人“为什么要喝茶”的性质是一样的。茶、咖啡、酒都不是生存必需品,完全可以没有。但是我们能够想象生活中没有茶、没有咖啡、没有酒吗?
  为什么在中国要特别谈这个问题?因为这么多年来,艺术在中国都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在中国的中小学里,如果要停课的话先停什么课?一定是音乐、体育、美术这三门。
  现在很多家长要求孩子每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做。凡是和考试、加分无关的事,一律被看作是“浪费时间”。有的家长在网上秀自己的育儿经:把孩子的每一分钟都安排得满满的,而这其中,没有艺术、没有游戏、没有交友,一切和升学无关的东西都没有。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把它叫作“结构失衡”——影响人一生幸福的很重要的东西,我们没有让孩子们学,却让他们学了大量不那么重要的东西。
  教育的第二个问题,是“程序失当”。人的素质发展有关键期,在这一时间段内受到的教育会影响终身;而错过这个时期,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很多家长让孩子的童年过早地被理性的、知识性的东西填满。当他们在进行所谓的“早教”、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时候,其实他们是让孩子“赢在起跑线,输在终点线”——他们剥夺了孩子艺术素质的养成和发展机会。

  体验幸福需要感性素质

  人有两大心智能力,一种是理性的,一种是感性的。理性的代表是科学,感性的代表是艺术。科学与艺术,犹如鸟之两翼,缺一不可。学习科学,可以了解世界;学习艺术,可以美化世界。
  如果从小不重视孩子艺术素质发展的话,会使孩子的一生缺少幸福感。为什么?因为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不只是要完成某一件工作或是拥有一定的物质条件,还要拥有体验幸福的能力。我称其为感性素质。
  比如,为什么有的人生活得脏、乱、差,单调而乏味?因为这个人的感性素质低,往往就忽略和放弃了对环境对生活的要求。
  再比如,一对夫妻吵架,导火索是他们想买一台洗衣机,妻子想买好看的,丈夫认为不需要为此多花200块钱。表面上看,这是夫妻之间有分歧,实际原因就在于双方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不同,双方的感性素质有高低。感性素质高的人,往往更愿意为美、为享受付出成本。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夫妻在装修新居的时候特别容易吵架的原因。
  我有一次坐游轮去桂林旅游。在游轮上看见有两位乘客,从头到尾整整3个小时一直在睡大觉。有些人旅游就是这样:上车睡觉,下车拍照。大家出去旅游的时候,千万不要和这些感性素质低的人搭伴——他们对什么都没有兴趣,不是睡觉就是打牌。
  一个人想要获得幸福,首先要拥有感受幸福的能力。一个细腻、敏感、丰富的人,比一个枯燥、乏味、麻木的人,生命质量要高得多。感觉麻木,使很多人失去了本来能够体验到的幸福生活。

  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谈幸福可能比较玄乎,那么我们来谈一谈感性素质尤其是艺术素质在当下的重要性。
  过去曾有一段时期,我们国家的产品相比发达国家的产品,存在比较明显的差距:外观平平,工艺粗糙,使用不人性化。究其原因,正是因为这些产品的设计者感性素质低。
  其实,产品的品质由两方面组成:一是功能,要实用。一个杯子只要能把水喝进嘴里,功能就算满足了。二是审美。实用与审美相加,才构成一个产品的品质。
  从能喝水的普通杯子,到有一点设计的杯子,再到设计感很强的杯子,在这个过程中,提升的不是功能,而是审美,是感性的质量。由此,产品价格随之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也随之增加。
  但遗憾的是,我们国内的一些企业家,可能由于自身的感性素质不高,一到产品升级换代的时候,就到了瓶颈,始终突破不了。他们搞了很多新功能,却忽略了审美的提升,不舍得在外观上增加成本。最后产品换了代,但是并没有升级。
  高端产品和低端产品的区别并不在于功能的不同,而是体验不一样。苹果靠什么征服了世界?苹果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把技术变成了艺术,让产品成为作品。它的核心竞争力,正是感性的智慧。
  我甚至觉得,未来是人的感性需求全面升级的时代,未来将是“雅者为王”的时代。
  对企业来说,提高员工的感性素质,生死攸关。为什么说是生死攸关?大家还记得一款叫做波导的手机吗?当年,波导手机曾经投入几个亿的巨额广告资金,但是由于外观难看、使用不人性化,惨遭淘汰。
  过去几年,我几乎每年都去华为公司。一次我给华为研发团队做讲座,华为的一位管理人员回忆说:华为当年出一款手机,小样打出来时才发现,手机的长度比设计长4毫米,厚度也比设计厚2毫米。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当时企业员工都没有把外观审美当作硬性要求。华为的员工中97%都是理工科出身,而中国的理工科教育严重缺乏审美和艺术教育。所以后来,华为决定把他们的产品设计中心放在法国,把质检中心放在日本。
  前两年,我发现华为的一款新手机上没有品牌的标识,立刻打电话去问。华为的一位高管解释说,这种金属拉丝表面印图案特别不好看,就没有印。能够为了美观而不印商标,可见他们把审美放在了怎样的高度。

  让爱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要提升国民的感性素质,出路在哪里?
  毫无疑问,要通过艺术教育来实现,我们要让“爱美”成为一种社会风气。
  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个感性素质低下的民族。中国古代文人的四技是什么?琴棋书画,都与审美有关。
  我一直认为,中国当下普遍缺乏审美意识的原因,和我们长期以来压制人们对美的追求、不重视艺术教育有关。
  其实,对艺术的审美是人类的天然本能。我们的每种感觉器官,都有对美的感官愉悦、感官享受的需要。国民的感性素质是环境优美、社会和谐、文化创新的基本保证,是社会均衡发展的重要支柱。
  艺术能够培养我们的感性素质,提升感性智慧,美化我们的生活。而缺少艺术审美的人生是枯燥乏味的人生,缺少审美追求的社会是野蛮生长的社会。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人的感性素质形成的关键期在童年,人的审美趣味、审美标准、审美偏好的关键形成期是在童年。
  我经常回忆起我们小时候看的动画片,比如 《大闹天宫》《哪吒闹海》《三个和尚》,《米老鼠和唐老鸭》《花仙子》《蓝精灵》等等。而现在的孩子们看的又是些什么呢?当孩子们在看制作拙劣、桥段恶俗,甚至包含大量错误价值观的动画片时,你能指望他们长大以后拥有良好的审美品位?
  改革开放初期,有一句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通俗易懂,迅速传播。它让我们重视了科学,重视了理性。今天,我也斗胆提出一句话——“要想幸福,热爱艺术”。我呼吁全社会都来重视艺术,重视艺术教育,让艺术和科学一样,成为振兴中华的基石。

 

上一篇:科普不只是为了传播知识
下一篇:用新常态的大逻辑认识当前经济形势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