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讲坛
解放健康讲坛 两岸三院长冬季谈养心

  刘中民(上海市东方医院院长,心脏外科教授,主任医师)   

  陈保罗(台北医学大学附属万芳医院心脏血管中心主任,内科及药理学教授,上海市东方医院台胞医院院长)   

  孙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院长,儿科学教授,主任医师)   

  本报记者 孔同 实习记者 马晓甜 摄影 海沙尔
  
  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心血管疾病患者。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比癌症还要高,雾霾天跳广场舞会对心脏造成损伤,打太极拳可以降血压,在妈妈肚子里就能治疗先天性心脏病……12月11日,由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解放日报社主办的上海市健康大讲堂暨第27届解放健康讲坛,在上海市东方医院南院举行。
  本届讲坛主题为“冬季,请呵护我们的心脏”,来自两岸的三位知名院长与市民面对面“谈心”,现场座无虚席,市民与专家热情互动,笑声掌声不断,直到讲坛结束后仍有大量观众围着三位专家咨询。
  讲坛的承办单位为上海市东方医院、上海市健康教育所;支持单位为中国联通上海市分公司。

  新曙光:干细胞再生治疗心衰

  演讲题目:《心力衰竭,干细胞治疗时代即将开启》

  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困扰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有大约2.3亿人罹患心血管疾病,意味着每5个人中就有1个心血管病人。任何一种心血管疾病,不管是高血压、心脏病,包括风湿性心脏病还是先天性的心脏病,到最后都会发生心力衰竭。心脏就像一个水泵,不停地把血液从心脏打到全身去,一旦这个泵的功能停止或泵的功能衰竭了,就会导致全身缺血,甚至夺去宝贵的生命。
  过去每当人们谈及威胁生命的首要杀手,想到的就是肿瘤或是呼吸道疾病,但现在心力衰竭已经取代它们成为了“第一”。从流行病学的调查来看,心力衰竭已经成为21世纪的流行病。2010年全球心衰患者达2250万,有20%的人群患有可致心衰的疾病。
  我们发现,心力衰竭有“三高”,第一是高死亡率,病人一旦出现了心力衰竭,在住院以后的第一年,死亡率会达到38%,这个数据比大部分肿瘤的死亡率还要高;第二是高再住院率,心衰患者再住院率高达26.9%,意味着一年可能需要住院多次,还有许多病人在家不按医嘱服药,也不能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很多不必要的住院,在美国非必要住院就造成了174亿美金的浪费;第三,心衰带来高经济负担。据估计,从2015年到2030年,美国因为心衰承担的经济负担会翻一番,而据世界银行预测,如果中国从2010年起,未来30年内如果每年能够使心血管病死亡率降低1%,其总体经济效益就会相当于2010年中国实际GDP的68%。
  心力衰竭如何治疗呢?目前医学界的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内科治疗、器械治疗、心脏移植以及再生医学。所谓的再生医学就是让我们的器官通过人为方法动员机体内的机制,利用干细胞修复心脏、修复器官。
  干细胞又被称为起源细胞或树干细胞,可以分化成多种功能细胞或组织器官,如树干般开枝、散叶、结果。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我们的胚胎,胚胎最初是精子和卵子形成的胚胎细胞,经过不断的复制,变成人的形态。干细胞的来源广泛,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都存在,比如骨髓源细胞、骨骼肌肌母细胞、胚胎干细胞、心脏干细胞等,在临床上我们可以通过取骨髓、脂肪或牙周组织做体外培养扩增来获得需要的干细胞。
  干细胞就像细胞治疗中拥有绝世功力的变形金刚,给心衰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国内外研究表明,干细胞在治疗心力衰竭方面是安全并且有效的。相较于普通药物研发周期长,且只能治疗某一个疾病的某一个阶段,干细胞药物可以同时治疗很多疾病,颠覆了传统用药物化疗、放疗治疗疾病的方式。法国已经有用胚胎干细胞来给68岁的老年人治疗的案例,让病人的心功能从三级提高到了一级。1999年以来,干细胞8次入选《科学》十大世界科技进展,我国“十三五”计划也把干细胞作为重大的支撑项目来进行研究,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000多项干细胞临床试验,其中有500多项进入三期试验(一般药物经过四期试验可以投入使用),在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衰方面也已经有100多项临床研究,这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会出现越来越多用于临床治疗的干胞药物。
  东方医院在干细胞研究领域也做了许多探索,目前已经成为上海干细胞的产业基地,有100多位干细胞研究人才进行相关的知识产权类的申报和转让,我们已经开始开展心衰,关节炎,帕金森病等的干细胞临床研究,未来有望为更多难治疾病带来福音。

  动起来:打太极拳可以降血压

  演讲题目:《运动、心脏与健康》

  糖尿病、高血压、吸烟、高胆固醇饮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四大危险因素。其它如肥胖、年纪大、长期情绪不好等也容易诱发心脏疾病。
  我们以前常说“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但事实证明这句话是不科学的,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就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降低30%的整体死亡率。哈佛大学医学院有一项著名的研究,让73743名更年期后妇女和72488名40-65岁的女性护士每周规律三次步行,每次30到45分钟,结果发现这样可以降低心肌梗塞50%的患病率。
  在临床上,我们曾经使用老鼠做过一项研究:让老鼠在运动器械上跑动,然后再为老鼠解剖,将它的心脏染色,发现跑步训练过后的大鼠能增加心肌细胞的生成和血管新生。我们也将普通人的血管和运动员的血管进行对比,发现两者的差异非常大。因为职业运动员的心肺功能、血液的输出是一般人的五倍,所以他的血管弹性更好、空间更大。
  十年前,我曾经和台北医学大学护理系的一位教授合作,研究运动对“白袍高血压”病人的血压及血脂的影响,用科学的数据来分析运动对人体的作用。我们将病人分成两组,一组不运动,一组运动。运动组做中度有氧运动,最高心跳只需到60-70%,一个星期运动三次。12周以后再对他们的胆固醇、血脂、血糖进行测量,最后发现运动的人收缩压从134毫米汞柱降到123毫米汞柱,舒张压从85毫米汞柱降到80毫米汞柱,而这差不多等同于一颗降压药的效果。
  2010年,在医学界的权威杂志《新英格兰》上,刊登了一篇研究太极拳可降低高血压的文章,我们在十年前也同样研究观察了太极拳的治疗效果。在打拳和不打拳的对照组中,12周后我们惊奇地发现,太极拳降血压的效果比其他运动更胜一筹:打太极拳的一组收缩压从142毫米汞柱降至126毫米汞柱,胆固醇从5.29降至4.9,甘油三酯从4.44降至3.83,高密度胆固醇则可升高16%。为什么太极拳比单纯的运动更有效?因为它可以改善我们的情绪,改善我们焦虑的状况。

  早检测:先心病围产期诊治更见效

  演讲题目:《先天性心脏病的宫内与围产期诊断治疗》

  作为儿童死亡的首要病因,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概率非常大,原国家卫生部“中国出生缺陷防治报告”指出:先心病居出生缺陷首位,占所有检测发现病例的26.7%,我国每年新增患儿超过13万例。若将宫内死亡、终止妊娠及死产的胎儿计算在内,胎儿先心病的发生率将更高。
  造成先天性心脏病的高危因素有三个,分别是母体因素、胎儿因素和家族因素。母体因素包括孕早期服用可疑致畸药物史,孕期内曾接触可疑致畸物质,孕妇患有感染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等,以及高龄生产(≥35岁)等;胎儿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染色体异常、多胎或双胎妊娠等;家族因素,比如父母有先天性心脏病,孩子发生先天性心脏病的机率会比较高,如果第一胎有先天性心脏病,第二胎的发病机率也会较高。
  先天性心脏病有35个大类,每类下面有4个亚型群体,其中简单的占70%,危重的占30%。简单先心病死亡率低、自愈及治愈率高、出生后多数无需早期干预、预后相对良好,而复杂先心病死亡率高、部分危重型需早期干预、部分疾病预后极差(如左心室发育不良)、部分疾病难以治愈(如单心室),复杂型的危重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病人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对象。
  根据欧洲一项多中心研究表明,先心病婴儿期死亡率为6.4%,其中60%为新生儿期死亡,尤其是早期新生儿,也就是说危重型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期及婴幼儿期死亡率更高。面对这样的情况,先心病的产前诊断显得尤其重要。
  胎儿超声心动图是目前诊断胎儿先心病的主要方法,它的优点在于无创伤性、无致畸作用、可重复性较好等,而胎儿心脏核磁共振(MRI)在部分情况下可提供对超声心动图的补充信息。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候孕妇做产检,第一次检查时没问题,但这并不代表胎儿最终生下来就是健康的,所以必须要坚持产检。越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病有时越容易漏诊,而复杂的、危重性的检出率却相对较高。
  如果检查出有先心病,并不用害怕,我们可以进行宫内治疗,让胎儿在出生时是健康的。那么最佳的检查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应该是怀孕以后的第16周到22周这一段时间。对于第一个孩子生下来就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家庭,在二次妊娠时应该提早进行关注,在怀孕以后的12周就要去医院做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
  目前对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宫内治疗,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经过妈妈肚皮穿刺,穿到胎儿的心脏里面介入治疗; 还有一种方法是用宫腔镜介入治疗,这两种都是可行而安全的。
  新华医院目前实行一体化的治疗模式,把胎儿的心脏按照不同严重程度分别进行处理,由小儿心脏内外科、遗传咨询、产科、新生儿科等专业学科多学科协作,给予孕妇及其家庭从孕期到分娩、生后的治疗及预后等各全面而科学的咨询。自2012年至2014年,新华医院小儿心血管科共对21例产前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进行早期介入治疗,获得成功,其中严重肺动脉狭窄及肺动脉闭锁20例,其中一例联合外科B-T手术,最低体重的患儿仅1700克。

  冬季心血管疾病怎么防?

  通常每年11月到来年3月,是心血管病猝死的高峰期。医学调查显示,近50%的心脑血管意外发生在冬季,当气温从17℃下降至0℃以下时,心肌梗死病死率会从4.9%上升到6.9%。
  陈保罗介绍,在冬天,寒冷会引发血液浓度的增加,刺激血管收缩,造成血压波动幅度变大,即使是正常人的血压也比夏天时高出5%到10%。有研究显示,脑血管病人最好的生活温度是26到29℃,如果超过32℃,脑血管梗塞死亡率会多66%,心血管疾病会多22%,如果低于26℃,脑血管梗塞和心血管疾病每低1℃死亡率增加约3%。
  刘中民指出,冬天之所以心血管病频发,是因为寒冷的时候,人们活动量减少,血液循环不好,使脑、心肌、内脏血液灌流减少,身体因为寒冷颤抖需要消耗能量以产生热量,因此心脏必须作更大的功,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此时,还容易罹患呼吸系统的毛病,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气喘,这些都会加重原有心脏病的病情; 在低温状态下,身体外围的血管收缩,使血管阻力增高,从而造成血压的上升,最终加重心脏的负荷,也会增加脑溢血和心肌梗塞发作的机会
  刘中民提示广大市民,冬季心脏保健尤为重要。要做到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危险因素; 控制“三高”,即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改变生活方式,合理膳食、运动、戒烟限酒、控制体重; 注意饮食:低盐,低脂肪,低热量,多纤维素; 加强运动,提高抵抗力。
  陈保罗建议大家再冬季要注意保暖、缓慢起床、适度进补、适量运动,多吃鱼类、豆类、蛋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心情愉快。冬季运动能让人的气色变得更好,避免肌肉和关节僵硬,改善睡眠质量。
  对于高血压患者,刘中民特别提醒,这类人群在冬季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调整降压药物的种类和用量; 冠心病患者在寒冷的清晨应注意保暖,禁忌冬季晨练,过年过节时要注意休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情绪激动、大量饮酒; 对心力衰竭患者,则应根据原发疾病请专业的医生调整药物的用量,如出现明显的活动耐量的降低、夜间不能平卧、活动后气短,一定要及时就诊
  日前有报道称不少大妈戴着口罩跳广场舞,对此刘中民极不赞成,他认为雾霾天要尽量少出去走动,尤其是早晨的时候。“雾霾对于心血管的影响很大,PM2.5可以直接通过呼吸道进入到血液里,它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另一方面它可以造成心肌的缺血,容易导致心率失常,还会造成呼吸道的损伤。”
  陈保罗认为,适合冬天的运动也有很多,但尽量可以在室内进行,比如在商场中散步,在家中骑脚踏车,在室内泳池游泳等。特别要注意的是,运动前一定要先热身,外出要注意保暖,帽子、围巾、大衣、手套这些都不可少。

  三位院长的私房护心法

  三位从事心脏科方面的医学专家,面对自己的心脏,又是如何呵护的呢?在讲坛现场,三大院长和在场市民分享了他们各自的经验和方法。
  【孙锟】我们所谓的保健,其实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运动非常重要,有时间我就会运动。我喜欢跑步,一个星期会跑两到三次,每次跑一个小时,一次跑4公里。另外,我每周会利用一个半天打太极拳,我们有一帮人一起打,从五式、八式、十三式……一直往上练,不断升级,对心脏的呵护和心情的愉悦都很有好处。
  【陈保罗】因为我工作很忙,在台湾病人也很多,休息的时间都跟别人在一起,所以我的养心办法就是走路。我在台湾的医院和办公室都有楼梯的,每天这样上上下下,走了很多步。现在新的研究也认为,最好的运动是走路或是慢跑。过去一般认为游泳对心脏很好,但很多年纪大的人不会游泳,而且游泳池也不在家附近,另外常常泡在游泳池闻太多氯的话,对身体也不太好。所以鼓励大家可以多采取散步、快走、慢跑的方法。在吃的方面,我一般会选择新鲜、有颜色、天然纤维的食品,比如蔬菜、水果,红肉尽量少吃,尽量吃不饱和脂肪酸,比如鱼类。很多研究表明红酒有利于心血管健康,喝红酒的人钙化指数比较低,糖尿病的机会比较低。但是必须要适量,也就是说不超过平均体重的人士,每一公斤对应1到2CC,而不是说每天喝上一大杯。另外,白酒对人的健康无益,我自己不喝,也不建议大家喝。
  【刘中民】对我来讲,最好的保健品,第一是保持好的心态,这个非常重要,这一点随时随地都可以保证,不要场地也不要花时间。第二个,最好的运动就是开刀去做手术,因为我是心脏外科医生,平时比较忙,只有做心脏手术的时候没有人打扰我,这时候是我最好的运动。所以,还是说心情对心脏养护非常重要。
上一篇:深刻把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内涵
下一篇:卢新华:读三本书 走归零路——我的人生三昧和“读书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