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福瑞
不久前曾有一个调查报告,该报告罗列了读者“最读不下去的十本书”,其中,《红楼梦》“荣登”榜首,欧美经典《百年孤独》《追忆似水流年》《尤利西斯》《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瓦尔登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也都被判了“无期徒刑”。
经典究竟值不值得读?我的回答毫无疑问是肯定的。我认为,经典的魅力是永恒的,它至少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经典的魅力之一是探索精神。
经典具有一种探索精神。如果就写作动机来考察,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对世界多怀悲悯之心,欲以其作品拯世济人;同时又多具怀疑、探究的性格,对一切都充满好奇,欲究其所以。一个是责任,一个是求知,这两者使他们成为探索自然与社会问题的前行者,并用他们的作品为读者揭示、解释自然与人类未知的世界,为人类的不断进步指明方向。
法国作家卢梭的《忏悔录》,写的是个人成长中的善与恶。16岁时,卢梭曾在维尔塞里斯夫人家当仆人,他偷了一条丝带,却把罪过转嫁到女仆的头上。他抛弃朋友,染上了偷窃的恶习,为了混口饭吃而背叛了自己的信仰。此书的意义何在?就在于它写出了人性的复杂。卢梭通过个人的真实历史,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
经典的探索,为什么在其当世不容易得到认可,而往往后世扬名?这是因为每一个时期的阅读都有其时间性,受个人阅读的局限,受时代的局限,精神产品必须经过时间和历史的检验,至少要经过两个甚至两个以上的文化阶段、意识形态阶段,人们对一部作品、对一个作家的认识,才会逐渐克服个人阅读以及时代阅读的局限,达到集体的理性和集体的共识,经典的价值才会突显出来,确立其经典的地位。所以,传世是经典的一个属性。
经典的魅力之二是耐读性。
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罗列了14条理由,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他写道,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耐得住咀嚼、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精神产品。
经典为什么耐读?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写有《王蒙活说红楼梦》,他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阅读《红楼梦》。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经典是人类思想的策源地,是人类文明的发生地,经典必须是深刻思想的所在。儒家思想来自于《论语》《孟子》,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
经典的魅力之三是超越性。
写出经典作品的作家往往是理想主义者,不管现实怎样,他们眼里的世界永远是不完美的,所以他们在其作品中常常解剖和批判现实,批判性和超越性就成为经典很重要的一个属性。
当然经典不只是批判,它也给人们指明方向,提出解决方案。如托尔斯泰提倡“不以暴力抗恶,用爱融化一切”,似乎是一厢情愿,很幼稚。但是看看我们今天这个世界,以暴抗暴思想横行无忌,到处充满了杀戮和刀光剑影,面对当今的现实,我越来越认识到托尔斯泰的伟大。
再看托马斯・哈代,他的作品里充满了一种博爱精神,一种对弱小的怜悯之心、慈悲情怀。他写了《无名的裘德》《德伯家的苔丝》等小说,他说过一句名言:“你这可怜的灵魂啊,我的胸膛就是你的卧榻。”我读过之后极受感动,这种胸怀在现在的作家作品里已经很少看到了。还有狄更斯,号称“灵魂大师”,他确实是想为人类的灵魂寻找出路。
正因为有这样一批作家,用他们的作品来感染我们这些读者,浸润我们这些读者,才使我们的社会永远有一条光明的道路。这是经典魅力的根本所在。
(摘自原国家图书馆馆长、首都师范大学特聘教授詹福瑞在辽宁省图书馆所做的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