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上午,“书香廊坊”读书会文化沙龙2016年第九期在市图书馆继续开讲,特邀廊坊市自由职业者张同乐讲述“历史上的刘六刘七起义”,为大家解开刘六刘七起义的历史谜团,吸引了众多观众。
“刘六刘七起义又称刘六刘七民变,是指明中叶,具体说正德年间爆发于明朝直隶现在的河北霸州文安一带的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张同乐从明史稿和民间传说两方面向在场观众讲解了起义的社会背景、起义的经过、起义失败的原因、起义的历史意义,让大家对历史上的刘六刘七起义有了直观的认识。
刘六原名刘宠,刘七原名刘晨,他们在霸州等地,打家劫舍,劫富济贫,被当时人称为“响马盗”。正德五年,也就是公元1510年,两人召集数千农民,在霸州发动起义,这支起义军军纪严明,很快发展到数万人之势。这次起义持续了三年,才被明军击败,是明朝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张同乐表示,讲述刘六刘七起义,不仅是挖掘廊坊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廊坊文脉,而且有助于增强本土自豪感,树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