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指导文艺创作
仲呈祥
两年来,文艺界认真学习、深入领会、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10月15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发生了深刻喜人的变化,取得了令人欣喜振奋的成绩。
首先,讲话为繁荣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提供了理论武器和行动指南。总书记的讲话集中体现了21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把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成果。其中阐述的若干重大问题,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无论对作家艺术家还是文艺评论工作者,都有醍醐灌顶之启示,有鞭辟入里之警示,对解决当前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中存在的问题,推动创作和评论繁荣发展,有强大的引领作用。这些重要思想,经过两年的实践,都已深入人心,刻在作家艺术家的脑海里,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觉意识与准则。在全面辩证、兼容整合的科学的哲学精神指引下,不仅端正了航向、提高了创作水平,而且净化和改善了整个社会的文化环境,为文艺创作繁荣营造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导向,文艺各门类都创作生产了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这些作品讴歌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凝聚中国力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彰显了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文艺理论评论界也步入正轨、勃发生机。运用批评这把“利器”,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热情评介优秀作品,敢于亮剑,说真话,讲道理,辨是非,营造了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同时,在全国文艺评奖制度改革之后,各类文艺评奖的数量精减了,质量却明显提高,有效地引领了创作与鉴赏。中国京剧节等艺术节用“一剧一评”取代评奖,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第三,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文化自信大大增强。文艺工作座谈会之后,一个明显的转变就是创作的民族性、主体性更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开始成为作家艺术家及广大文艺工作者共同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正在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实现中华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指南。总的来说,在这一系列知与行的指导下,作家艺术家和评论工作者的文化自信有了明显提高,对中华文化的学养、修养与人文素养更加重视,我国文艺创作和评论队伍的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升,这为我们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提供了新的文化制高点和创作出发点。
弹指一挥间,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中共中央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指引下,两年来文艺界确实发生了深刻可喜的变化。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离党和人民的希望、离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要求,都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务必总结经验,以利再战,“蓄芳待来年”!
创造时代需要的文艺精品
晋 亮
近年来,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推出一大批制作精良、品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在业内和广大观众中赢得了“山影出品,必属精品”的美誉。
努力做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忠实实践者。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走到生活深处,走进人民中间,从社会生活的丰富土壤中汲取营养,用人民创造历史的奋发精神哺育自己,才能实现艺术的创造与进步。在鲁剧近两年的创作年表上,既有《琅琊榜》《伪装者》这类鞭挞邪恶、匡扶正义的“有筋骨”作品,也有《北平无战事》《大秧歌》这类讴歌忠诚与牺牲品格的“有道德”作品,还有《马向阳下乡记》《安居》这类梦想照亮现实的“有温度”作品。无论是哪一类型的作品,都是用现实主义的精神和浪漫主义的情怀观照现实生活,都始终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憧憬、给人以理想,都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的民族的“根”和“魂”,都是为人民立传,为时代放歌,为党的事业服务。
努力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剧事业的创新者。在保持“山影制作”厚重大气、淳朴自然、制作精良等风格的基础上,我们努力通过丰富电视剧的类型和样式,把主旋律的厚重和大众艺术的通俗有机地融为一体,不断推动艺术创新。电视剧《老农民》首次以编年体的形式为农民树碑立传,《马向阳下乡记》开启了国内农村现实题材创作的新风尚,《琅琊榜》以史诗品格与正剧品质树立了古装剧新标杆,《他来了,请闭眼》创新了互联网反向输出到电视台的发行模式,刚刚在中央电视台一套播出的《安居》是中国棚改第一剧。可以说,“山影制作”走出来一条艺术创新之路,为中国电视剧艺术个性的丰富、题材样式的多样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努力做两个效益有机统一的推动者。山影集团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影视剧创作中,始终把正确导向作为评价一切内容产品的基本前提,把人民满意与否作为评价一切内容产品的最高标准,努力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群众评价、专业评价、市场检验的统一,坚决反对唯票房、唯收视率、唯发行量、唯点击率,不被市场牵着鼻子走。集团在每部作品主创人员的选择上,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立人格、讲品位、重艺德,努力以高尚的职业操守、良好的社会形象、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赢得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同时,集团勇于接受市场的挑战和检验。
此外,努力做人才强企战略的引领者、做文化企业“走出去”的开拓者,使精品生产的优良基因和技能一代代地传承下来,并使影视剧版权在海外发行中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这些是山影集团近年来奉行的基本创作原则,我们用自己的作品,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
用心灵写作
马继红
2013年5月,我和几个朋友相约来到湖南湘潭乌石镇彭德怀元帅的故居,沿着百米长阶,我们一步步走向矗立在卧虎山山顶的彭德怀雕像。我仰起头,凝神地打量着这尊雕像,看着看着,我感到血管中的血液像岩浆一样涌动起来,彭德怀在开国的十大元帅中排名第二,无论论功绩,还是论资历,他仅次于朱老总,可是,这些年将帅题材的电视剧拍了不少,却没有一部完整记述彭德怀革命生涯的电视剧。出于对彭老总的敬仰,出于一个军旅作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在那一刻,我下决心,应该为彭老总做点什么。
我和搭档走访了湖南平江、井冈山、太行山、陕北等彭老总战斗生活过的地方,采撷了很多带有泥土气息的关于彭德怀的故事。正是这种深入历史和生活大地的寻找,使我找到了创作的底蕴和激情。渐渐地,彭德怀的形象在我心中丰满起来,我告诉自己,可以动笔了。
《彭德怀元帅》的剧本前后历时一年半,几易其稿,字数累积达100万。在创作中,我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神奇的感觉,那就是我与剧中人融为一体了,我的心会随着他的心脏跳动而跳动,我的情感会随着他的喜怒哀乐而变化,写到动情处,我的眼泪会不由自主地潸然而落……
在剧组全体同仁的艰苦努力和各方领导朋友的大力支持下,当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终于制作完成、通过审查,在准备播出的时候,我的心里却涌起了一种莫名的忐忑,因为同时段在其它卫视播出的几部电视剧,都是制作上亿元、演员阵容豪华的都市偶像剧,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彭德怀元帅》能不能打得赢?出乎意料的是,《彭德怀元帅》获得了收视和口碑双赢,网络点击量突破了5亿。有一位上世纪70年代出国在美国定居的知识精英,在《彭德怀元帅》播出期间,他正好回国探亲,看了电视剧他深有感触地对我说,美国是一个很会打造英雄的国家,一部电影《巴顿》,就让中国的很多年轻人顶礼膜拜,实际上,彭德怀不知比巴顿强多少倍,真希望能把这部电视剧介绍到国外去,让他们看看中国的英雄;一位年轻人在微信上坦言,我一直在寻找偶像、追逐偶像,现在我找到了,彭德怀就是我们现代人的偶像;当初参加过该剧拍摄的38军官兵,更是把这部电视剧作为他们学习党史、军史和革命英雄主义的教材。
通过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创作、拍摄和播出,我要告诉大家,对于红色题材主旋律的电视剧只要编剧用心去写,演员用命去演,电视台用情去播,就肯定会得到全国广大电视观众的喜欢。
通过电视剧《彭德怀元帅》的创作,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一个文艺工作者,只有真挚地热爱人民,深深地扎根在人民之中,从人民中汲取营养,才能创作出人民所喜爱的作品。
提炼生活感受 努力探索创新
李 莉
作为戏曲编剧,在为戏曲事业发展感到欣慰鼓舞的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民族文化所面临的社会急遽变迁中的深层危机,也不得不冷静思考:面对严峻的市场冲击和日渐萎缩的观众群体,在坚守艺术传承的基础之上,如何以新视角、新人物、新的舞台呈现,来关照现实并贴近现代人的审美心理?
记得在创作现代戏之初,有些年轻人直言不讳地告诉我:“我们不想看那些不要命的英雄,他们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我们想看的是:他们如何从普通人成为英雄的真实心路历程,因为我们都是爱惜生命的普通人!”
回顾我们的一些新创现代戏,往往因为存在着讲述故事常态化、人物描述单一化、舞台呈现繁复化、主旨理念口号化等问题而难以感动现代观众,尤其是当代都市中的大多数年轻人,他们的文化教养与生活环境,决定了他们看世界并不单纯,就欣赏古典戏剧而言,他们希望高雅纯净,美轮美奂;就审视现代戏剧来说,他们希望:故事是能够接通现实体验的故事,人物是具有复杂性格并对当今生活有所启迪的人物,在好看好听的基础上,还能带给他们审美愉悦和情感共鸣。这无疑对我们的新创剧目尤其是现代戏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正是基于上述思考与感受,在写《浴火黎明》《党的女儿》等先烈题材中,注重故事好看,深入人物性格,明快叙事节奏,接通现代审美心理,成为我创作探索的突破重点。当那位说“马屁戏”的观众在跟帖中写道:“《浴火黎明》这部戏有条件的可以看一下,虽是主旋律题材,但是避免了过去此类作品努力造神的基调,而是真正做到了写人。”
现代戏中的当代戏是更高难度的创作,但又是文艺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时代命题。缺少思想的艺术很难有震撼力,缺少艺术的思想也很难有感染力。《燃灯者》写的是当代优秀法官邹碧华,编剧面临的首要难题是,有关法官、司法等专业方面的认知几乎是空白,于是在补习几十万字专业资料的同时,走访上海高院、深入邹碧华工作过的长宁区法院,采访邹碧华的战友与亲人等,为我们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生活基础。经过再三提炼,我们选择了百姓最关注、最想了解的“上访事件”“关爱病孩”“夫妻情深”和“司法改革”四个故事,从各个侧面汇聚人物的精神气,使邹碧华的形象立体生动起来。当首演结束,邹碧华的母亲上台拥抱着主演声泪俱下喊儿子时,当邹碧华的生前战友们,连着几遍来看演出,每一次都红了眼眶时,我们深感艺术力量的伟大和创作者付诸努力的理所应当。
连着几部现代戏的创作演出,也更加证明了:故事好看,人物鲜活,唱腔好听,舞台精美,是能够点击到现代人的热血与激情的。
立足文艺高原 勇攀文艺高峰
李 伟
北京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始终坚持社会效益至上,紧紧抓住创作生产优秀作品这个中心环节,不断激发创作创新活力,努力推出更多无愧于民族和时代的优秀作品。
第一,着力突出重大主题和京味特色。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在运用文艺作品弘扬中国精神上必须勇于领先、持续发力。我们突出价值导向的旗帜作用,把着力点放在重大题材创作上,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紧扣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长征胜利8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面向全市征集发布精品工程项目,引导各类文艺机构和文艺工作者关注重点题材、认领重点选题,策划推出评剧《母亲》、电视剧《三八线》《巨浪》、纪录片《伟大的贡献》《伟大的抗美援朝》《红军不怕远征难》、图书《北平抗战实录》,参与创作电影《百团大战》等一批重大主题作品,形成集群效应。
第二,统筹安排创作前端和刊播展演终端。我们重点在“创”和“推”上下功夫。在原创上,着力抓好“一剧之本”,创办剧本推介会,已连续举办三届,累计入市剧本近万部,成交好剧本200余部。在排剧上,利用腾退厂房成立剧目排练中心,为主旋律剧目提供排练场所和指导支持,已承接89台排练剧目,76台成功上演。在展演上,统筹全市剧场资源,成立剧院运营服务平台、全国地方戏曲演出中心,通过政府采购以零场租和低场租方式优先安排优秀剧目,成立不到一年已支持14家剧场演出近200场次。
第三,建设各类催生优秀作品的服务平台。我们围绕文艺作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各个环节搭建平台,集成融合转化各种文艺资源和要素,用平台促作品。建设创作服务平台,筹建十月文学院和老舍文学院,聚拢当代名家,培育青年人才,聚焦创作源头,力推精品佳作,使之成为原创文学的重要策源地。建设融资孵化平台,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发起设立四只以影视项目投资为主的基金,目标募集资金规模46亿元,孵化优秀影视作品。建设人才支撑平台,畅通非京籍和体制外人才职称申报渠道,在全国率先启动数字出版编辑职称评定,把文艺评奖纳入积分落户指标,郎朗、侯鸿亮、孔笙等一批文艺领军人才落户北京。
第四,动员多方力量投身文艺创作。市级层面制定实施繁荣发展首都文艺、支持戏曲发展、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等文件,鲜明政策导向,市级财政两年来对文艺创作的专项资助达5亿元,今年又设立宣传文化引导基金、文化艺术基金、影视出版基金,每年投入4亿元,扶持重大题材创作。推动各区结合资源禀赋错位发展、个性发展,形成怀柔影视基地、东城戏剧创作、西城戏剧展演、丰台传统戏曲、石景山动漫游戏等特色创作基地,推出了一批富有区域特色的优秀作品。
寻找打开艺术之门的金钥匙
李树建
作品是文艺工作者的立身之本,而好的题材又是决定作品成败的关键。那些高扬爱国、廉政、理想、信念、民生等人类永恒主题的题材,必然会引起观众的强烈共鸣,用这种题材来编织戏剧故事,也必然会有广阔的市场。多年来,我们一直坚持这个原则进行艺术创作,推出了《村官李天成》《常香玉》《焦裕禄》《红旗渠》《铡刀下的红梅》《魏敬夫人》及廉政三部曲《全家福》《九品巡检》《张伯行》等一大批剧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管理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在29年的院团长生涯中,我始终以管理求质量,并探索出关于院团发展、人才培养、市场运作的几条路子:一是“老戏新演,名剧改编,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的艺术创作之路。二是“古典主义、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三结合”的表演方法,程式是古典主义,话白是现实主义,手法是浪漫主义;也叫“三人合一”,即人物、演员、观众三者融为一体,这就是创新,与时俱进,老中青观众都认可。三是“一戏三演”,即“农村演出放一点,城市演出收一点,国外演出舞一点”,“收”就是含蓄内敛,适合城市观众重体验的审美习惯;“放”就是夸张想象,适合农村观众重热闹的审美习惯;“舞”就是尽量多使用肢体语言和程式化的表演,以增加向国外观众传递信息的手段。四是剧团发展“四字诀”,即“剧本是根,演员是魂,政府是力,运作是效”,也就是说,剧本最重要,演员是剧中的灵魂,依靠政府大力扶持,运作好了,会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五是市场运作“三结合”,即“强势媒体作舆论宣传,知名企业作经济后盾,艺术院团作演出实体”。六是院团管理“千万经”,即“走遍千山万水找市场,吃尽千辛万苦树形象,历经千锤百炼出精品,想尽千方百计奔小康”。这些经验措施,不仅打造了一批经得起检验的精品力作,还推出了一大批名家名演,特别是让一批青年人才崭露头角,实现了名剧出名演、名演带名团效果,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吸引一大批老中青观众。
豫剧是中国第一大地方戏剧种,为了支持全国各地豫剧院团的发展,我们多次到外省调研豫剧在当地的生存状况,并尽最大努力对他们进行帮扶。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交流合作、协同发展的“大豫剧”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必将促进豫剧在全国的繁荣发展。
民族的复兴必然伴随着文化的输出,面对日益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我们大力推进豫剧“走出去”。自2008年起,豫剧《清风亭上》《大祭桩》《画皮》《王屋山的女人》《玄奘》等剧目先后赴国外和港澳台地区进行文化交流;豫剧《程婴救孤》先后赴意大利、法国、美国、泰国、巴基斯坦交流演出,并采用商业运作模式成功登上纽约百老汇舞台。该剧组又接到邀请,10月13日赴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好莱坞演出。
尊重创作规律 塑造中国英雄
吴 京
主旋律题材只要讲出漂亮的故事,或者抓住某一种情绪做到极致,一样可以让大众信服和买单。我们分析了很多所谓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它们说到底就是在讲美国的英雄主义。这给了我们一个启发,只要有优秀的故事外壳,中国的英雄主义一样可以向世界输出,而我们找到的外壳就是国际市场对中国电影接受度最高的题材——动作电影。
我对动作电影有情结,中国人能打,会打,是世界公认的,但是我也越来越意识到动作始终是外化的表现,没有一个核,一个精气神还是立不住。成功的动作片在英雄个体的背后都站着一群活生生的同样价值观的人,甚至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说就不难理解,很多人避之唯恐不及的主旋律反而给了动作电影灵魂,而动作电影就是它在文化领域里施展的拳脚。而且这也是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向世界树立全新的中国标签、中国风格的动作电影。
回过头来看《战狼》当然是有很多不足,但是《战狼》是故意要跟一些审美情趣对着干的,所以我们不怕糙一点,这可以算是中国爷们内心压抑的一次宣泄。银幕上的中国男人形象应该更丰满,除了谋略,也要有能刺激荷尔蒙的阳刚、硬朗的形象。
有影评人说,《战狼》是小镇青年的胜利,是他们撑起了这部现代战争题材电影的票房,才逆袭了北上广深这种传统概念上的一线城市。有人说这种说法是抹黑《战狼》,正相反,我倒是觉得这是对《战狼》的褒奖,文艺作品就是应该面向基层服务群众。这种概念再推广就是:优秀的文艺作品不应该只讨好精英阶层,而应该让全民都有燃点。电影人有义务把中国人当下的情绪、情结、情感用艺术的方式感染每个普通观众。
具体说到《战狼》的创作,我们参考了好莱坞类型化创作的一些经验,在故事的架构、人物情感的走向、戏剧性的冲突这些方面是很较真的,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式的英雄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在一种更感性的层面上吸引、打动观众。冷锋不是个完人,他有冷静尖锐的一面,也有暴躁别扭,不按理出牌的一面,对待感情又是机灵和笨拙并存的。这样的人进入到一种真实的情境中时,观众才会和他一起呼吸,一起感受战争的血腥、牺牲的残酷,才有感情的共鸣。从最后的结果来看这个尝试的方向至少是正确的。
《战狼》得到的褒奖其实并不是电影本身优秀到什么地步,是这个市场在说,它需要这种风格和类型的影片。这才是最重要的趋势,很多电影人一提主旋律就已经给自己划定了界限,就已经在胆战心惊地绕开市场走,其实在我理解,主旋律就是弘扬正气,这与商业毫不矛盾,反而应该成为商业大片的主流,具有高观赏度。
文学当为社会担道义铸灵魂
曹文轩
文学不只是文字的游戏,更应当承载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文化意义,为国家、民族灌注精神力量,为社会担当道义职责,为人类提供完美的精神基础。
文学张扬道义,乃是文学的使命,也是一种正当选择。我作品的基本读者是广大青少年。30多年来,我对我作品之意义的理解始终如一:它们是用来给成长中的青少年打精神底子的,而道义无疑应是基石之一。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是使命,是责任,是我必须的选择。文学艺术工作者应当始终不渝地坚守道德高地,用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警示社会、唤醒人心,行之有效地抑制假恶丑,不断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当然,文学彰显道义并非是赤裸裸的说教,也非光环式的道德点缀,而是含而不露,自然而然地融解于字里行间,平和地渗入人心,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境界。
文学应有悲悯情怀。因为具有悲悯精神并把这一精神作为基本属性之一,文学才被称为文学,也才能够成为一种必要的、人类几乎离不开的精神慰藉。世界文学经典无一不是如此情怀的产物。我们的文学若要走向世界,这一情怀无疑是不可缺失的对接点之一。我有50余种作品被国外译成多种语种出版,他们的选择是出于何种理由?我想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理解了我作品对这一情怀的抒写。长篇小说《青铜葵花》写男孩青铜因芦荡大火受到惊吓而得了失语症,从此不再言语。妹妹葵花,是青铜家收养的孤儿。2016年中国少儿出版社请了一位著名的西班牙插画家,为这部作品做了新的封面和插图。封面上青铜和葵花兄妹一前一后地站着,大面积占据画面,极其真实并富有冲击力。2016年4月在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上,我与这位西班牙画家相遇,他问我:“曹先生,你知道封面为什么是这样构图吗?它是在说,妹妹紧挨着站在哥哥的面前,是因为她要用她的头挡着哥哥那张不会说话的嘴。”那一刻,我深深地领悟到了什么叫悲悯。我非常感激那位西班牙画家,因为他读懂了我的作品。
文学应有审美旨趣。完美的精神世界,是由许多维度组成的。这其中,美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维度。而文学对这一维度的生成,几乎是最有效的。“美”始终是我文学词汇系统中的关键词。“美的力量绝不亚于思想的力量”,一句话我说了几十年。今年的国际安徒生奖,十个评委一致将票投给了我这样一个中国作家。我在想,究竟是什么打动了这十个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也许就是他们看到了我对审美价值的一贯追求吧。后来的授奖词证实了我的这一判断。
文学家的天职,就是磨砺心灵、擦亮双目去将美一一发现,然后用反复斟酌的文学昭示于大众。这里文学艺术工作者扮演的角色——如习总书记所说,应当成为美的发现者与美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