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九九重阳说团圆

重阳节不仅是农历九月里最重要的节日,也是自古而来最富人情味的节令。静心抚思,由重阳节生发出来的对生命的慨叹、认识和追忆,动人心怀。因此,自古以来,文人写重阳节的诗章也是非常多。如白居易的《重阳席上赋白菊》“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李白的《九日登山》“古来登高人,今复几人在……宾随落叶散,帽逐秋风吹。别后登此台,愿言长相思。”等等,秋节与老龄同咏,无不令人感动。

重阳节更是一个晚辈孝敬老人的日子。这一天,儿女们都会带上礼物,回家探望老人。或为老爸老妈做上一顿好饭,或陪着老人喝一点酒,叙叙家常、叮嘱珍重。为此,不少老人希望天天都过重阳节。虽说重阳节并非是热闹的大节,但在老人的心里却是极其重要,他们心中那种对团聚团圆的期盼非常強烈。由此说来,九月九也是一个家人团聚的节日。

在古代就有重阳节出门游玩的习俗。晋代的陶渊明在《九日闲居》诗序文中写到:“余闲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据说,九月重阳,明皇帝还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拜谒。如果将这一日定为登山节怕是再准确不过了,故民间将重阳节称“登高节”早已有之。

这一天除了登高遥望故人之外,还有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风习。据说插茱萸、佩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很普遍了。男子、妇女和儿童都要佩戴。北京人还将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重阳节的诗词中说到“插茱萸”的,属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最有名,也流传最广。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将重阳节的风情风习展示得最为鲜活。

在这一天里,民间还要举行祭祖活动,称之为“秋祭”。此外,在我国南方的有些山区还保留着“晒秋”习俗。有介绍说,篁岭每年九月九就开始进入了“晒秋”的旺季,同时举办隆重的“晒秋节”。

九月九重阳节历经千百年,从古至今,其风俗风情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愈加被广大民众和地方政府重现。这一天,“回家”是关键词,使用频率之高之广,甚为空前。君不见大街小巷、村之阡陌,到处都是喜气洋洋提着礼品去看望老爸老妈、老同志、老战友、老前辈的人们……


上一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永远的红色记忆——拜谒遵义会议纪念馆
下一篇:重阳节的来历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