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专稿
□本报记者 刘 燕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如何破解有“高原”缺“高峰”的文艺创作现状?如何形成“高峰林立”的文艺发展新局面?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以饱满的激情积极投身文艺创作跨越“高原”勇攀“高峰”的火热实践。
今年以来,我省集中力量、集聚资源,紧紧围绕“中国梦”“中国精神”“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等重大主题,立足河北大地、传承燕赵文化,创作生产了一批具有中国气派、河北特色的文艺精品。在力作大作不断涌现的同时,一套完善的文化精品创作生产扶持推介体系正在形成。
传递时代正能量 讲述河北好故事
“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把爱国主义作为文艺创作的主旋律……”
“为河北发展鼓与呼,贴近中心、服务大局,讲好河北故事,传播河北好声音……”
在今年5月18日召开的全省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赵克志向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了动员令。
什么样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立得住?文艺作品如何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在电视剧《海棠依旧》引发收视热潮和广泛好评的背后,人们似乎找到了答案。
7月4日,电视剧《海棠依旧》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开播,播出以来,其收视率始终位居全国上星频道黄金时段电视剧前列,全剧累计观众规模达3.1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主流媒体,新浪、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均对该剧进行持续报道,刊发相关评论和信息30余万篇,仅微信平台相关信息阅读量就达5000多万次。
“看《海棠依旧》,就是在进行精神上的‘补钙’,在重温历史的同时,我们更要传承伟人的精神品质。”
“这部电视剧具有史诗品格,真正做到了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为当代人民提供精神正能量。”
……
观众专家对该剧赞不绝口。
“从火热的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发掘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时代正能量的故事,用文学艺术去创造更多具有时代特点、中国特色、河北特征的文艺精品,这是我省文艺创作的特点,也是取得成功的秘诀。”共产党员杂志社社长、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处长王振儒说,长期以来,我省文艺创作始终强调并坚持“两个一”原则,即把握一个基调,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突出一个主题,依托地域文化资源,讲好河北故事。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艺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时代正能量、讲述河北好故事始终是我省文艺创作秉持的根本原则。
今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了多项重大主题创作活动。围绕“中国梦”“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等重大主题,加强顶层设计,组织全省文艺工作者进行命题式创作,积极引导他们打造文艺力作,奏响时代强音。
一批优秀文艺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电视剧《毛泽东三兄弟》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播出,电视剧《武神赵子龙》在湖南卫视热播。围绕集中反映李保国先进事迹的主题,我省推出了报告文学《大山教授》《你的幸福我包了》、歌曲《太行记得你》、微广播剧《追忆李保国》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健全创作保障机制 激发文艺发展活力
艺术作品的生产,有着比任何其他生产更为复杂和艰难的过程。探索实施新的创作生产机制,是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的有力保障。
今年4月,我省出台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实施意见》。我省还成立了河北省文化艺术创作指导委员会、建立健全了反映文艺作品质量的综合评价体系、建立了精品创作专家咨询和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等一系列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的政策保障制度。
扶持资金是文艺繁荣发展的“孵化器”和“发动机”。
“创作之初,我们就立志要把它创排成一部能产生广泛影响的精品剧目。”谈起今年年初推出的河北梆子实验剧《牺牲》,河北艺术职业学院院长庞彦强颇为自豪。据他介绍,为了保证剧目品质,该院组建了一支高水平的创作、排演团队,国家一级编剧刘兴会担纲编剧,上海京剧院一级导演、中国戏曲导演协会理事王青倾情执导,“梅花奖”获得者彭蕙蘅领衔主演,“梅花奖”获得者雷保春以及国家一级演员刘海军等名家应邀参加演出。
“早在剧本创作阶段,我们就获得了70万元的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扶持资金,作为创作经费,这为该剧的创排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庞彦强说,河北梆子实验剧《牺牲》的成功上演,离不开我省有力的政策和资金扶持。
除设立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外,我省还制定出台了《河北省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扶持奖励办法》,规定对体现河北文化底蕴和燕赵文化精神内涵、在艺术上具有创新性的文艺作品要给予引导性扶持。其中,重点支持项目最高可获500万元扶持。对在全国或国际重要平台展示,在全国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影视剧、舞台剧、广播剧、歌曲等文艺作品,给予额度不等的奖金奖励。据介绍,今年,我省共有40多个文艺项目列入扶持奖励之列。
推动精品力作走出去 提升文艺大家知名度
6月26日,河北梆子《子弟兵的母亲》在中国评剧院演出;7月14日,儿童剧《狐狸与枪》在国家大剧院演出;8月3日,情景音乐剧《挂红灯》在北京剧院演出……最近一段时间,在北京各大艺术场馆,一场规模空前的河北优秀剧目进京展演活动正在进行,来自我省的14台大戏唱响了京华。
“开展如此大规模的进京展演活动,目的就是要更好地推广我省优秀剧目,提升我省文艺精品在全国的影响力。”省文化厅副厅长李建华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创作生产出来,更要走出去。
7月28日,第26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包头开幕,上千种冀版精品出版物精彩亮相。期间,我省组织举办了李保国先进事迹图书暨冀版精品出版物宣传推介活动,向全国乃至全世界的读者推介我省重大主题出版物。
舞台越演越大,精品越锤越精。在文艺精品不断走出去的同时,我省积极组织主创团队进京“取经”,通过在京召开作品研讨会、改稿会等形式,邀请在京文艺专家为河北文艺创作问诊把脉、献计献策。
“赴京举办文艺作品研讨会就像在进行一次‘会诊’。台词是否精当,情节是否自然,角色是否饱满……这一系列问题需要全国观众的检验。如果只是沉浸在自己的小圈子里自我欣赏、自我满足,就不可能打造出真正的文艺‘高峰’。”王振儒说。
文艺精品不断涌现的背后是强大的人才支撑。今年,我省加大对文艺大家名家的宣传推广力度。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裴艳玲携自导自演的新戏京剧《桃园三结义》先后在台北、北京等地亮相,引发各界关注。在去年先后举办徐光耀、裴艳玲、旭宇等专题研讨会后,今年,我省着力打造燕赵“二十杰”,在各个艺术门类,重点推出两名中青年艺术家(共约20名)。目前,正在分批对关仁山、郭靖宇、范建会等我省中青年知名艺术家进行宣传推介,着力壮大人才队伍的塔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