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60后”:用阅读感悟人生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人,虽经历过动乱时期,但赶上了恢复高考、国家改革开放这样的大变革。为适应时代的变迁,获取更多的知识,他们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电子阅读兴起,当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时,“60后”读者仍偏爱深度阅读。

  “作为‘60后’,我感觉身上肩负着一种使命,心中的理想主义也不曾逝去,总是想通过更多阅读,追寻生命的意义。”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孙利军告诉笔者。

  “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意境开阔。”“60后”见证了国家的大变革,也充分享受到改革开放成果。如今的他们正值中年,他们都读哪些书?有哪些读书习惯?又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从“三红”到经典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谈话。

  作为资深媒体人,1967年出生的高严,在不同人生阶段,“和高尚的人谈话”的状态有哪些差异?

  “在上大学之前,阅读的主要是一些传统的红色经典,比如‘三红’,就是《红岩》《红日》《红旗谱》,还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高严讲道,“上大学后,正值国家改革开放,对新知识非常渴望,阅读书目也日益开阔,不仅读台湾的三毛和琼瑶,还看一些外国文学作品,比如《红与黑》《简爱》《少年维特之烦恼》《静静的顿河》《源氏物语》《德伯家的苔丝》,还有《百年孤独》等。”

  参加工作后,高严的阅读热情丝毫不减,经常与他人讨论有关阅读的话题。“我非常乐意别人向我推荐好的阅读书目,一旦有自己感兴趣的书,我会立刻买来看或者通过单位图书馆借阅。”高严说。

  走进高严的办公室,书柜里不仅堆满了各种书籍,还有成套的阅读CD。“这些CD都是平时上班路上在车上听的,比起看纸质书籍,通过有声读物来阅读,别有一番风味。”高严说。

  被问及这些年阅读的书目,最喜欢的是哪部作品时,高严回答:“还是我国的四大名著读起来最有味道,像《水浒传》《红楼梦》和《三国演义》,虽然已经读过多遍,但还是意犹未尽。”60年代出生的这一代人,大多数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

  捧读纸书是惬意的事

  今年端午节当天,北京中关村图书大厦里依然有不少读者,家住海淀区的胡先生也是其中一员。“60后”的他在一排排书籍前驻足,碰到心仪的还会尽情浏览一番。

  “尽管现在工作很忙,但我坚持每天读书1个小时左右。周末没事的时候读书时间更长。”胡先生告诉笔者。

  今年世界读书日当天,亚马逊发布《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该报告基于覆盖全国500多个城市的数据样本,对读者阅读习惯、消费行为等进行了趋势性分析。报告显示,占受访者46%的“60后”,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比在社交媒体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的比例高出约12%。

  伴随着电子阅读的兴起,当人们越来越喜欢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阅读时,“60后”读者仍偏爱深度阅读。

  “我其实也在手机上下载了读书软件,但还是不习惯这样读书。” 胡先生给记者展示了他下载的几个读书应用软件,“用手机读书感觉很浮躁,我还是更喜欢读纸质书。”

  胡先生现在还保持着在图书馆借书、读书的习惯。对于胡先生这样的“60后”而言,能捧着一本书读是很惬意的事情。他们更喜欢沉下心来读一本纸质书,享受淡淡的书香。

  “我每天读一到两个小时的书,也是偏重于读纸质书。我认可经典的价值,也不排斥畅销书。”孙利军表示,“但是阅读习惯不是绝对化的,一个年代的不同年龄段读书也有差异。”

  阅读不再有功利目的

  “60后”作家蔡骥鸣于上世纪80年代购得一本《萧红散文集》,他至今还记得书中第一篇《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中的句子:“可是从祖父那里,知道了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之外,还有温暖和爱。所以我就向这温暖和爱的方面怀着永久的憧憬和追求。”

  “现在步入中年,反而更加珍惜难得的阅读生活,并通过生活与书本的‘互证’来领悟人生的真谛。”蔡骥鸣说。

  《2016全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60后”对读物的挑剔程度要远大于青少年,主要表现在宁缺勿滥。也就是说,不合口味的作品不读,平庸无聊的作品不读,荒诞虚构的作品少读。

  高严对此深有体会,“尽管对所阅读的读物少不了要好中挑好,优中选优,尽可能地想除去那些不必阅读的书本,但结果还是时常感到应读书的太多,必读的书不少。”

  蔡骥鸣认为,现代社会,读书的方式很多,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网络的,只要是健康的、积极的、思想深刻的、知识丰富的、有审美意味的、发人深省的,都值得阅读。

  有人说,“60后”一旦爱上阅读之后,就难以再告别阅读。无论生活发生什么重大变化,无论人生遇到什么重大的波折,都不大可能从根本上影响“60后”的阅读生活。

  对此,蔡骥鸣表示:“我们这个年代的人已经把阅读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不再有功利目的,阅读也因此更有可能回复其本位。”

  “‘60后’的阅读生活总是充满着紧迫感,故而会倍加珍惜一切可能的阅读机会。” 孙利军深有感触地说。严 冰 程 钰 王玉杰

上一篇:大型历史文献纪录片《信仰的力量》研讨会在京召开
下一篇:古代“大人”都指谁?(读文解字)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