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永在探索《共产党宣言》的途中

  1964年版译本《共产党宣言》 人民出版社

  【我的一本哲学社会科学书】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纪念,上海人民出版社的编辑日前策划了一套图文版马克思经典著作导读丛书,特邀我加盟。我当即表示同意并希望承担《共产党宣言》导读的编撰。我的选择让她颇有些意外,因为在她的印象中我似乎并不研究《共产党宣言》。于是,我告诉她,《共产党宣言》实际上是我探索时间最长并将不断探索下去的一部马克思经典著作。

  我第一次系统研读《共产党宣言》大约是在25年前。那时候,我大学一年级,正在努力向党组织靠拢。没有借助任何辅导读物,一口气就把《共产党宣言》读完了。有两点阅读体会我至今难忘。一是经典著作居然可以这样简洁明快、通俗易懂。我当时也读了马克思的其他著作,甚至饶有兴味地翻阅了马克思青年时代的诗作,总的感觉是比较晦涩。《共产党宣言》则不然,除了7篇序言和第三章“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因包含较多历史信息不太好懂外,其他部分我都能较好地理解。二是经典著作居然可以如此文采飞扬。读《共产党宣言》时,我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读出声来,就像阅读文学经典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直到读了牛津大学教授柏拉威尔的《马克思与世界文学》我方才明白,《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写得最好的著作之一,它甚至在德国文学史上都能占有一席之地!

  我认为,《共产党宣言》在创作上有三点值得中国读者学习。第一,结构明晰,让人一目了然地明白《共产党宣言》究竟要说什么。第二,修辞准确、有力。中国的古话说:“修辞立其诚”。修辞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服务于创作意图。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进行了大量修辞,成功传达出了自己的革命意图,让人过目难忘。第三,富于韵律感。《共产党宣言》的德文原文富于德语特色的韵律美,朗读起来极具音乐感。即便是翻译成英文乃至中文,这种音乐感依旧能够得到很好的保存。

  从此,我确定了自己的人生道路,成为一名马克思恩格斯研究者。最初,主要从事1848年之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史研究,《共产党宣言》自然成为我的重点研读对象。只不过当时我更关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恩格斯生前未完成、未公开发表的文本,以期更完整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过程,也因此未曾专门写过有关《共产党宣言》的文字。

  2009年,我再一次聚焦《共产党宣言》。那时候,我正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从事访问研究,深深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因为席卷欧美的金融危机而再次强势复兴。于是,我利用谢菲尔德大学图书馆的丰富馆藏,对《共产党宣言》在英国的当代接受和传播做了一次探索,得到两个有意思的结论:

  第一个结论是,以1948年英国工党出版百年纪念版《共产党宣言》为标志,《共产党宣言》正式进入英国政治思想的主流,成为人们无法回避的当代政治经典。在此后70年间,英国出现了多个流传广泛的《共产党宣言》大众普及版,为之作导言的都是些重要的政治理论家或公共政治分子:1948年版导言作者是工党最重要的政治理论家哈罗德·拉斯基;1998年沃索版导言作者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2002年企鹅经典丛书版导言作者则是著名的英国近代政治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约纳斯,这也是英国目前最流行的《共产党宣言》版本。第二个结论是,人们之所以重视《共产党宣言》,是因为它具有极强的理论预见力。作为一部至今仍被人反复阅读的经典,《共产党宣言》的魅力就在于,资本主义的固有危机不断把它重新带回人们的视野中,并从中发现有关资本主义的新的惊人预见。马克思当年提出的问题,即资本主义的前途与命运问题,依旧摆在当代人面前:“如何克服全球化表面上的坚不可摧与内在的虚弱之间的悖论,依旧是新的21世纪的最重要挑战。”

  2014年秋天,南京大学在美国上线一批能够体现中国水平、南大特色的慕课。我决定讲一讲中国人对马克思的理解。《理解马克思》这门慕课有6讲,其中2讲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在这2讲中,我主要结合自己20多年来的学习与研究心得,讲解了《共产党宣言》的形成史、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传播和接受史以及当代影响。在最后一节我特别介绍了毛泽东、周恩来等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是如何在《共产党宣言》的影响下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以说明《共产党宣言》不仅是工人阶级进行抗争的《圣经》或“福音书”,而且是一切被压迫阶级进行抗争的《圣经》或“福音书”,在欧洲,它唤醒了无产阶级,在东方,它则给探索救亡图存之道的中国人指明了新的方向。据说这是国际慕课平台上第一门关于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的课程,展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学术高度。当然,对《共产党宣言》的研究,这绝不是终点,而只是一个新的开始,因为我对《共产党宣言》的探索将永远在路上!

  (张亮 作者系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上一篇:让阅读摈弃功利(域外听风)
下一篇:【文史】春秋时期为什么圣人涌现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