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我们阅读经典
发布时间:2016-07-09 浏览次数:1267次 文章来源:解放日报
晨读
学生们的书评手稿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成长史;一个民族的阅读水平,决定着这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对于大学生来说,阅读经典是成长中的大事,然而调查发现,当下大学生的阅读正趋向碎片化、实用化和娱乐化。
而在上海师范大学校园里,阅读经典却蔚然成风。“解放日报·上海观察”为上师大学生送上“上观书单”,书单内的书籍既深刻又可读,广受学子欢迎,成为上师大第11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推荐书单。同学们不仅认真阅读这些经典之作,还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下书评摘编。
《从0到1》
“从0到1”是真正的创新
有时候,一个好标题会勾起人的阅读欲望,比如《从0到1》,这本书的标题就深深吸引了学习金融专业的我。而当我看完之后,庆幸自己没有错过它。正如脸书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所言:《从0到1》传达了前所未见、让人为之一振的新观念,教导人们如何在世界上创造价值。
停滞不前,还是临近奇点?当人类模拟了无数年之后人类的去向的时候,到底哪一种情形会成为现实?我和你都不知道,也不会知道。但无论有多少种趋势可以追踪,未来都不会自行发生。我惊叹于人类社会的进步,感动于人类的进化,愿我们如同古人第一眼看见这个世界一样保持新奇。多少人曾豪情壮志要创造更好的世界,但却不去拥抱当下的时光;当世界只剩下空想时,我们还能做什么?当我们付出自己的行动时,我想我们便不用去想未来的世界是什么模样了。 ————商学院 戚欣越
《从0到1》 是一本指导我们走向未来的书,书中重点强调的是面对挑战能够突围而出的根本是“从0到1”式的创新。
什么是0?已经存在的都可以看作是0;什么是1?就是当前所未有的、未来所必需的,也就是颠覆性的、突破性的创新。对当前企业而言,已存在的是0,新兴的行业才是1。我们从一些大公司的发展可以看出,强有力的领导人是企业创造辉煌的重要条件,但往往在职业经理人手中走向平庸。究其原因是后人所做的事只在一个“守”字,虽然在不停地改,但我认为多数只是局限于在“0”上改,是在同质性产业上竞争,而不是向“1”上突破,进行开拓性发展,所以最终的结果往往只是数据上短期的变化,而很难持续和赢得绝对的发展优势。
————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赵晓云
就本书而言,吸引我的远不是具体的创业操作指南,而是借助创业与投资的话题,作者提供了一个启发性的思路,这就是如何看待我们所处的时代,如何看待现在的互联网热潮,什么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
他提供的不仅是创业的指导,更是思维方式的指导。就像以前说的:“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创。”我们当下的任务就是要找到创新的独特方式,独立思考,不断探索,从0到1。我想这个过程可能很难很漫长,但它的结果一定值得我们的付出与探索。————数理学院 李诗婕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
让自己离艺术近一点
读完蒋勋先生写的《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只觉意犹未尽。蒋勋先生用轻快、甚至带着点儿“童趣”的语言,配合着相得益彰的图片,带我领略了中国古代美术史。让我了解文字的形成、陶器刻图的意义、山水花鸟画中的雅兴,让我不禁感慨我国美术的源远流长,同时又对我国艺术发展有了更深厚的了解兴趣。用有趣的书籍讲述看似枯燥的内容却带来良好的阅读体验,似乎很好地体现了书名中“写给大家”这四个字的意涵。
纵观20世纪中外艺术的发展,艺术的通俗性、平民性、日常性与流行性正逐渐成为主流。而就在这样一个艺术是给“大家”的时代,拥有着千年丰富艺术传承的国人,我们的艺术素养还在吗?它还好吗?
总有人一掷千金拍下诗画古玩,却哗众取宠拿古玩炫富,他们不当那是一件艺术品,而把它作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总有人在音乐会上胡乱鼓掌、在美术馆里大声喧闹,他们不当自己在欣赏艺术,而把它当做炫耀的资本;而更有一些人,他们的生活里似乎并没有艺术的存在,他们很“踏实”,踏实得只想赚更多的钱去过更好的生活,而忘记了艺术对于人生的重要。
当然,如今我们的教育越来越注重全面发展,对于艺术方面的教育亦是越来越重视。毕竟我们的艺术传承如此丰富、如此精彩,若没有更多的人去喜爱它、欣赏它,岂不可惜?
很喜欢“艺术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句话。艺术,是个神奇的家伙,懂得欣赏它,懂得与它为伴,将给人的气质、境界带来改变,亦会给你的生活带来许多其他事物无法带来的乐趣。
所以,让自己离艺术近一点、更近一点吧,或许就可以从读 《写给大家的中国美术史》这本书开始。 ————教育学院 周妍
《说中国》
失去天下格局将停滞不前
本书陈述从新石器文化时代开始,结束于帝制皇朝退出历史。这漫长的时期,不下一万年,概括我们这一个复杂共同体演变的过程。本书的主题:中华、华夏、汉人;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什么人?”
要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注定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反复读这本书,我也没能从中总结概括出答案。正如作者许倬云先生所说,这个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解决的。
因能容纳,而成其大;因能调适,而成其久。许倬云先生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不同种族和不同文化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融合而成的文化共同体,正是包容、开放、铸成了这个共同体,一旦失去了包容开放的气度和天下格局,就将停滞不前了。————哲学与法政学院 宋雯雯
《人类简史》
获得一颗敬畏自然之心
这本《人类简史:从动物到上帝》,让我一翻开,便沉浸其中一发不可收拾。
其实,我们不认可但是却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类是一种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动物,这也是作者开篇的题目,他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人类究竟想要什么?”金钱、权利还是愉快、知足?房子、车子还是亲情、友情?或许当我们某一天突然领悟了这“人生的真谛”的时候,并且越来越多的人能够领悟,我们智人的历史就不仅能够源远流长地继续下去,还能够呈现出更健康的样貌。 ————旅游学院 曹沁
古希腊哲学家芝诺说,人的知识就好比一个圆圈,圆圈里面是已知的,圆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得越多,圆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因而,人类自打诞生之日起,就走上了不断探索的过程,从认知革命到农业革命再到科学革命,就是一个发现世界、改造世界的历程。如今,科学革命的核心是人类不再只关注圈内已知的知识,对外围的未知视而不见,而是承认自己对外围的无知。现在的我们处于经济、文化、科技等全方位发展的时期,每一个人都应该怀着一颗谦卑的心态,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奥秘。
————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 杨建梅
从古猿到最初的智人,我们探寻了那么久、那么多,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确信的完整的结论。但在与自然搏斗、与生命共奋进的路上,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代价开启了智慧之光,火的使用使我们整个人类的命运跨出了巨大的一步。通过回望整个智人历史的源头,作者想要启发我们的无非是敬畏之心,一颗敬畏自然之心、敬畏生命之心。从前智人的进化处于不自觉的状态,而如今我却见证着这个“后人类主义”时代的来临,或许这便是生而为人的意义之一吧。
————人文与传播学院 唐里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