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
本报记者 张泰源 文/图
保存完好的清代住宅、按历史原貌复建的戏楼、种类多样的非遗项目……走在霸州市胜芳古镇街道,古建筑赏心悦目,非遗美食香气扑鼻,古色古香又充满烟火气。古镇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是远近闻名的北方水乡商业文化古镇。随着“文旅”成为热词,胜芳古镇受到越来越多的游客关注,平均每天接待游客千余人次,近三成来自京津。
近年来,廊坊市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持续促进文旅产业发展,推进文旅项目落地建设,聚焦打造“京津乐道、绿色廊坊”品牌,加快建设文化名城旅游强市,推动全市文化事业、文旅产业跨越式发展,廊坊文化旅游影响力全面提升,开创了文化旅游事业发展新辉煌。
文旅季系列活动打造京津及周边游“微度假”新去处
近日,廊坊开发区2024年文化旅游季系列活动在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启动,推出220余项特色文旅主题惠民活动,让京津冀游客及广大市民在看演出、享文化、赏美景、品美食的同时,近距离感受廊坊独特的文化魅力和人文气息,推动文旅强市建设迈出新步伐、取得新成效。
活动紧贴“畅游中国 幸福生活——‘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主题,强化廊坊京津冀区域文化休闲新地标定位,积极响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通过深化区域文化旅游交流合作,共同提升三地文化旅游综合竞争力。自5月持续至10月的文化旅游季围绕“大众旅游 智慧旅游 绿色旅游 文明旅游 文旅融合”五大核心板块,利用“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及其周边丰富文旅资源,精心策划举办文化展览、艺术演出、民俗体验、美食品鉴等8大场景系列主题活动,全方位展示廊坊历史文化底蕴和魅力。同时实施教师优惠、展览免费通票等20余项文旅促消费优惠措施,进一步提升“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品牌影响力,为京津冀地区居民及游客提供多样化“微度假”文旅体验。
近年来,我市持续优化旅游环境,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培育丰富旅游产品,拓展产业发展空间,将文旅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了观演、研学、康养旅游、户外休闲运动等独具特色的文旅产业体系,全力打造京津冀周末休闲旅游首选目的地。
京津冀文化新地标引领文旅产业创新发展
端午假期,廊坊市“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迎来大批游客,入口处16扇风格迥异的大门通向不同剧场,多条游览线路串联起上百个“红楼幻境”,为游客们带来全新的旅游体验。
6月11日,天津游客许嘉乘坐旅游大巴,和同伴一起观城。“我很喜欢《红楼梦》这本书,所以我来到这里,让自己融入剧情中,去了解这本书背后的故事。”许嘉说,在《红楼梦第三十三回》中,她看到了贾宝玉、红胡子和小明星身上的善良和敢与命运作抗争的勇气。
一座江南老宅、一栋返潮的筒子楼、一进四合院;古董商、支边青年、满嘴京味儿的“胡同串子”……“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以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为蓝本,打造了一座集合各个年代、各个情境、各种想象空间的梦幻之城,讲述人人心中的“红楼梦”。
在“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红楼梦》主题文化戏剧轮番上演。不同于静态观看的传统戏剧演出模式,游客可换装为剧中人物,在真实场景中沉浸式感受国学经典魅力。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河北省与文化和旅游部合作的省部级项目——梦廊坊国际戏剧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梦廊坊国际戏剧主题公园自去年7月开城以来,已演出7500多场次,吸引超150万人次游客观演,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旅游业态的发展,成为京津冀文化艺术新地标。
“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是我市全力打造沉浸式文旅新场景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为了推动文旅产业出新、出圈,我市将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到文旅发展全过程,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拓展旅游产业空间,培育业态多元的文旅消费新场景。
大运河文化拉动“周边游”文旅消费
端午假期,北运河香河中心码头、刘宋镇万亩荷塘、蒋辛屯镇水岸潮白等沿河景区热闹非凡,游船穿梭往来。
“之前就来香河坐过船,这次听说香河举办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就带着家人过来转转。在这里不仅有古文化,还有很多美食,我们全家都喜欢。”来自北京通州的游客王晨带着家人再次来到香河,“这里风景更美了,旅游设施也比之前更完善了,体验感更好了。”
近年来,香河县以北运河中心码头为中心,串联起县域内北李庄村、第一城景区、家具城、万亩荷塘、文化艺术中心等多个各具特色的文化旅游景点,让游客亲身感受“京畿首驿 如意香河”的独特魅力。
一水相连,文脉相通。近年来,我市以香河县为核心,全力推进大运河文化景观带建设,不断深入挖掘、保护与传承大运河及其沿岸的文化和旅游资源,为撬动京津旅游客源市场提供了有效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