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什里风筝第五代传人赵艳强在进行风筝制作。
近年来,我市通过科学布局和引入聚集上下游文旅资源,形成了更多具有地方特色和创新含量的文化产品和品牌,文化产业呈现集群发展、融合发展的特点。通过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策划、储备、实施了一批具有较强辐射、示范效应的文化产业项目,文化制造业与文化服务业贡献不断增强,行业增加值不断增长,初步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工艺美术、影视传媒、动漫游戏、会展服务、演艺娱乐等为主体的全市文化产业体系。建成1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1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以及3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3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红木产业辐射5个乡镇 80多个村街
大城县不断深挖红木文化内涵,加快创新发展,形成红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让传统红木产业焕发新活力。
走进位于大城县南赵扶镇的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展厅,紫檀罗汉床、黄檀顶箱柜、大红酸枝茶几……各式红木家具做工精美、高贵典雅。作为一家专业从事明清古典家具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的综合型企业,陶然居在传承红木文化的过程中,吸收现代设计理念,满足消费者需求。
近年来,大城县红木家具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辐射全县5个乡镇80多个村街、从业人员达3万人的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未来,将继续突出红木产业特色,提升技术工艺标准,加强传统技艺的传承、培养和创新,使红木产业发展壮大。
核雕产品年销售额达60亿元
走进永清县别古庄镇核雕批发市场,人头攒动,许多是从全国各地慕名前来观赏、购买核雕产品的。据介绍,永清县拥有核雕工厂、工作室及电商2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万人,核雕产品年销售额达60亿元,是中国最大的核雕生产销售基地。目前,永清核雕年均吸引游客55万人次,带动与旅游产业相关的住宿、餐饮、采摘等行业发展,年均增收7亿元左右。
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橄榄核、桃核、杏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2008年,核雕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核雕业内素有“南有苏工、北有廊工”的美誉,廊工即永清工。2019年,永清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授予“中国核雕之乡”称号。
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核雕特色产业发展,持续加强各类核雕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厚植核雕人才创新创业沃土,凭借“核雕+”模式走出了一条以人才振兴促进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路子。
该县注重培养和申报核雕工艺美术师,打造专业人才队伍。一方面,帮助手艺人向各级工美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劳动部门申报大师资格及职称评定;另一方面,开展县级大师评选活动,为核雕手艺人职称评定打下基础。
2022年,永清县人民政府进行了首批核雕大师、工艺师评定工作。158人成功入选。通过微信、抖音等平台对大师、高手及其作品进行推介,将百余名手艺人收入《永清核雕》一书,向全国推广。
目前,永清县发掘培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王千星,带动培育传承人、行业精英150余人。“伟派核雕”“冀作核雕”等非遗品牌备受市场青睐,带来产业附加利润8000余万元,擦亮了“核雕非遗”的金字招牌。
风筝特色文化小镇有声有色
雕花门楼、放飞广场、村街墙画……走进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小镇,处处透着传统文化气息,述说着风筝文化故事。
第什里风筝起源于明朝永乐年间,兴起于清朝乾隆年间,有五百年历史。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传承,安次区第什里风筝形成了融合北京、天津流派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宫廷风筝风格。
2009年,第什里风筝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2015年,调河头镇被评为“河北风筝之乡”,第什里风筝第五代传人赵艳强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风筝制作工艺流程概括为骨架扎制、画片绘制、糊裱及“薄盔脱胎”、放前调试。在赵艳强看来,学扎风筝,骨架最费工夫。在选材上,江西地区的竹子硬度好,竹龄要3年以上,竹节要长,竹子外皮绿里泛红或黄,里子越白越好。竹片的弯曲要用火烤,一般用煤炉和酒精灯。“劈竹子、烤竹子,得拿捏好火候和时间,一点点进行,心急不得。”赵艳强说,遵循扎糊口诀,骨架中各竹条的排列契合刚柔平衡之法。以肥燕为例,扎糊诀中注明“上条健直下条纤,上大下小利泄风”,“学好画风筝面、糊风筝,才能开始学扎架子。‘穿透’这张薄薄的风筝面,我用了7年。”
安次区以风筝文化为依托,打造风筝特色文化小镇,推动风筝产业做大做强,一条“体育+旅游+文化+生态”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目前已发展风筝加工厂60余家,风筝专业合作社12个,年产风筝5000万只,销往全国多个城市,在欧美、东南亚等30多个国家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