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参会人员在香河文庙调研。本报通讯员 周景峰 王德华 摄
图为参会人员在研学教育基地参观。 本报通讯员 周景峰 王德华 摄
图为京杭大运河香河段。本报记者 贾珺 摄
本报讯(记者 罗昀 通讯员 刘晴 周景峰 王德华)近日,廊坊师范学院携手香河县文化馆联合举行廊坊运河文化调研座谈会,围绕“加强香河古建保护传承”,深入挖掘廊坊运河文化。廊坊师范学院建筑工程学院院长王丽玫、建筑工程学院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主任朱海珍,香河县文旅局局长高立军等学术界代表,及冯永新、曹术臣、谢长青等一批香河古建筑修复相关专业工匠出席了本次活动。
座谈会围绕香河古建筑的历史遗存深入探讨了几百年来运河文化对香河古建筑的影响及发展历程。香河县文化馆副馆长周景峰在会上表示,香河县文旅局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多措并举,使古建筑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院校专家、古建工匠代表就如何在运河文化建设中保护香河古建文化遗产、守住文化根脉积极建言献策,并与到会听取意见建议的有关社会人士互动交流,在深入探讨中凝聚文化共识。香河是我市运河文化的主阵地,充分挖掘好、保护好香河古建历史文化遗产,拓展活化利用方式,加强对具有香河特色、体现香河发展历程的古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是与会人员的共识和心愿。
座谈部分结束后,与会人员赴金门闸、香椿营清真寺、香河文庙、李氏百年故居四处古建进行实地调研。
金门闸,北闸台保存较为完整,平面略呈梯形,外壁为条石,内填夯土。遗址地面上放有一些残碑,石碑雕刻有蟠龙纹、重修碑记字样和参与修缮人员姓名。金门闸遗址近期修缮时,保留原有石砌块与银锭榫。
香椿营清真寺始建于公元1409年,大门为三开间歇山门楼,灰瓦屋面。内配八字影壁分隔内外,内部形成安静的礼拜空间。礼拜大殿为中国传统建筑与阿拉伯风格相互交融的古式建筑。整个清真寺尊威华贵,恢宏壮丽。
香河文庙是我市范围内唯一的文庙。2014年以来,香河县政府对文庙进行全面修缮,部分重现了当年盛景,庙内彩画工艺精湛、独具匠心,不禁令人赞叹古代匠人追求的美学思想。
李氏百年故居,从现有资料推断至少有130余年历史。房子有一座建在石基上的殿卷式门楼,房屋的梁架结构、门窗装修、瓦板吊顶大都保存完好,桐油泼麻的地面百年未松。由于自然因素,门上彩画破损严重。
这次交流调研中,大家对古建筑保护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讨:古建筑保护宣传力度不够,社会大众对古建文化重视不够,古建筑保护相关资金缺乏、技术有限,古建筑无法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等等。相关人员表示:“通过此次研讨会,对于古建筑文化保护有了新思路、新方法、新方向,发展信心倍增。相信在香河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专业老师和传统工匠的通力合作,香河大运河沿线古建筑文化保护工作一定会有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