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廊坊市深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我市深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构建起由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




近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我市公共文化服务覆盖率显著提升,全市构建起由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为主、新型公共文化空间为补充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目前,市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均达到国家一级馆标准。县级图书馆经省文旅厅预评估,均达到二级及以上标准,90%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建成110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3414个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48个新型文化空间,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实现全覆盖。

2022年10月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结果,我市在中部地区20个参评城市中被评为优秀等次,并因“示范区建设推进有力,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亮点突出,很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而受到通报表扬。这是自2016年8月我市被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命名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以来首次复核所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我市相继承办了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2018年中国图书馆年会、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实验艺术展等一批国际性、国家级重大文化活动。其中,“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10余个国家的驻华使节、“一带一路”及长城沿线省份的领导出席相关活动。通过承办大型文化活动,在全市上下形成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

我市投资30多亿元,建成建筑面积达27万平方米的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打造了城市文化艺术新地标;3000余平方米的廊坊市非遗展示馆投入试运营;文安县文化艺术中心、大城县图书馆等已经竣工;“只有红楼梦”戏剧幻城、大厂域见未来文化生活体验中心、安次区文化中心正在加紧建设;固安县市民文化中心已通过立项审批,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大美廊坊”文化艺术节、“月来月有戏”精品演出年、京津冀京东大鼓书会等文化品牌,组织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0余场次,极大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荣获全省首个“书香城市”称号,霸州市胜芳镇(“胜芳花灯”)入选文化和旅游部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紫檀》《秋月》《孙毅将军》等一批文艺精品力作相继问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我市现有各类文化队伍3000多支、文化志愿者34848人,保障了各项文化活动顺利开展。

同时,积极引进社会力量,相继建成丝绸之路国际艺术交流中心、壹佰剧院文化综合体、固安县刘凌沧郭慕熙艺术馆等一批文化设施。引导全市475家文化传媒企业参与文化产品供给,举办了一大批文化品牌活动和系列艺术培训活动,涌现出众多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的生动案例。积极推动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场馆管理,安次区文化馆、香河县文化艺术中心、固安大剧院等实行的“政府+企业”管理模式,既减轻了政府负担,又提高了服务质量。

此外,着力抓好图书馆、文化馆总分馆制建设,统一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以及部分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纳入建设体系,实现了辖区分馆全覆盖和资源共享。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数字化建设,实施“阅读在身边”工程,实现数字实时阅读;市图书馆网借小程序上线,“图书馆+互联网+快递”网借服务正式运营。新冠疫情发生以来,我市不断丰富线上文化产品供给,广泛开展线上阅读、云上展播、线上演出、线上培训、线上展览等活动,让广大市民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公共文化服务。

(记者: 马越)


上一篇:新春走基层|廊坊:百项新春活动 擦亮“文旅”招牌
下一篇:廊坊博物馆“画意迎春 ——北方特色木版年画展”在福建三明市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