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廊坊,绿树葱茏,花果掩映,生机盎然。
在这美好的日子里,由商务部、河北省人民政府主办,以“协同发展、转型发展、创新发展”为主题,以“立足京津冀,面向海内外”为总体定位的2016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即将在廊坊国际会展中心盛大举行。
自2000年落户廊坊,作为这座冀中新城用17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国家级专业展会,“5·18”经洽会为廊坊和世界打开了一扇合作交流的“窗口”,架起了一座增进感情的“桥梁”。尤其作为河北省唯一一个国家级展会,不仅影响着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对廊坊城市文化产生了强大的带动作用和辐射效应。
当国内外优质客商齐聚廊坊,不同肤色和语言的人们面对面积极对接交流时;当志愿者用流利的外语为国外客商提供语言翻译、场馆引导等服务时……我们清晰而真切地感受到,开放的廊坊正以全新的姿态阔步前行,“5·18”经洽会将是助推廊坊迈入文化强市的一条“高速路”。
文化引领,提升市民整体素质
精神文化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构成完整的城市文化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市民的整体素质则是其中具备代表性的一种。
“5·18”经洽会期间,在宾朋和客商面前,廊坊个个都是形象,人人都是环境,丝丝都是印象,点点都是记忆。
每年经洽会的举办,都会吸引大量志愿者前来为国外客商进行语言翻译,同时为游客提供场馆引导、信息咨询等服务。
今年,为迎接“5·18”经洽会的到来,团市委坚持高标准选拔、系统性培训、全员化保障,积极做好“5·18”志愿服务工作。志愿者招募过程坚持参加过“5·18”志愿服务人员优先、较高年级人员优先、有外语语言专业特长人员优先选拔的原则,共计招募400名志愿者。经过层层筛选和专业测试,最终确定330人为“5·18”志愿者。
大量志愿者服务工作有效提升了廊坊市民的语言能力和服务精神,并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将精神文化传递给全市人民,加速提高了廊坊市民的整体精神文化素质。
廊坊出租车、公交车从业人员文明礼貌的用语和服务水平的提升,也是廊坊人素质不断提高的重要表现。17年来,廊坊对域内出租车、公交车从业人员每年进行专项培训,每季度进行技术考核,每月开展工作例会,目前,廊坊已经拥有了一支500余人的精锐驾驶员队伍。这支队伍扎实的驾驶技术、敏锐的安全意识、优质的服务质量、严格的卫生标准,一次次圆满完成了经洽会交通运输保障工作。
17年来,每一个驾驶员,从卫生习惯、交往礼节、礼貌用语、守时守约等点点滴滴做起,向来廊坊的客商和友人,尽情展示良好的城市形象和市民素质。
“5·18”经洽会在廊坊的连续举办,使维护良好城市环境,遵守社会公共道德成为廊坊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每一个市民时时刻刻会自觉注重自身的形象,维护城市的形象。
市民素质提高了,城市经济自然就发展了。“5·18”经洽会不仅提升着廊坊的人气,而且历练着城市管理队伍,消除着城市运营中的顽疾。不难想象,借助“5·18”经洽会,一点一滴的变化将散落在我们城市的每一个角落,最终推动我们城市的进步。
借力舞台,促进文化交流合作
浓墨重彩传文化,交流合作展商机。
“5·18”经洽会促进了廊坊这座城市的对外开放。在经洽会期间,文化背景、受教育程度、思想观念各不相同的人们齐聚一堂,在廊坊切身感受浓厚的本土文化,同时也促进了不同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
在每一届经洽会中,都有一大批金发碧眼的国外重点团组客商与会参观交流,寻求商机。庞大的国外人流数量进入廊坊,代表着强大的文化交流,有利于廊坊学习到世界的优秀文化。
去年的“5·18”经洽会,中东欧国家是该次展会的重量级嘉宾和亮点所在。150多家中东欧中小企业的企业家们首次参展,着实让“5·18”增色不少,“5·18”显得更加开放、包容、高端,像一场“国际show”,廊坊站在国际的舞台上华美亮相。
河北与中东欧国家在此次展会上以“文明对话”“文化交流”促进“互联互通”“开放发展”。
波兰企业家阿森特说:“在经洽会上通过与中国企业家的交流,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有了进一步了解,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希望能与中国企业开展合作。”
曾经以“大长今”的独特魅力打动世人的国度——韩国,去年以贸易展览、推介会和洽谈会等精彩活动,在廊坊掀起了一股“韩流风”。
在韩国主宾国展馆现代企业展区,主要展示了韩国自行车、绿色环保车及相关零部件等。“外观精致,配置豪华,太帅了。”爱车一族李浩手摸第九代索纳塔,难掩心中的激动。
在韩国形象展区,众多廊坊市民试穿韩国传统服饰,并在特色观光文化展台前合影留念。
“5·18”不仅让廊坊了解学习到世界的优秀文化,也让来廊的各界客商了解了廊坊文化。
廊坊的文化公园、博物馆、中国自行车博物馆、中华戏曲大观园、李少春大剧院,吸引了来自国内外的客商在参展间隙前去参观,领略丰富的廊坊文化。
“5·18”经洽会是中外民众文化交流欢聚的盛会,必将推动廊坊文化在实现大发展、大繁荣的道路上再上新台阶。
凝聚合力,完善社会合作机制
完善社会合作机制,是“5·18”经洽会对廊坊城市文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又一表现。
社会合作机制体现了一个城市的凝聚力和向心力。17年来,“5·18”的成功举办大大提高了廊坊社会合作精神,完善了社会合作机制。
每一年的“5·18”,廊坊都要设立会务服务、安全保卫、卫生防疫、志愿者服务等工作处,各工作处通过密切配合,确保了综合保障工作有条不紊开展。
在今年的“5·18”经洽会筹备工作调度会议上,市委书记王晓东强调,要扎实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追求极致,打造精品,力争把“5·18”经洽会办成国际化、全国性、实用型的经典盛会。
目标已经明确,目前各工作处的相关工作正在有序进行。
——卫生防疫处积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强化饮水卫生监督,专项监督检查3家市政水厂、82家二次供水单位,及时排除隐患;
——志愿者服务处的志愿者选拔工作已经完成,目前正在对选拔出的330名志愿者进行全面培训;
——交通运输保障处目前已经调配1240辆出租车、170余部公交车、100部大中巴客车和40部小汽车全程服务;
……
一个展会的成功举办,不只是需要政府部门单方面的努力,更需要酒店、旅游等相关产业的配合,也就是说需要带动整个社会的各方面力量去支撑起展会。
近年来,廊坊筛选出的承担“5·18”经洽会公共客户接待任务的重点宾馆饭店,积极配合政府工作,在服务中不断总结经验,从以前服务的“一视同仁”到现在可以针对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参会嘉宾的风俗、习惯、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接待能力显著提升。
多年来的牵手,“5·18”这个融经贸合作、文化交流于一体的盛会让本不知道、不了解廊坊的新朋友、新客商认识了廊坊,让原本了解廊坊的故交对这里更加熟知。
借助“5·18”经洽会这个广阔的平台,廊坊不仅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还为中外客商开启了一扇文化交流、携手共进的友谊之门。(记者 马珉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