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清打造核雕文化产业集群见闻
核雕大集现场。
张习连橄榄核雕作品《永定河记忆》。
位于永清核雕文化园内的永清核雕展馆。 本组照片由河北日报通讯员武瑞征摄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明代作家魏学洢撰写的《核舟记》,生动展现了古代核雕技艺的巧夺天工。
如今,在廊坊市永清县聚集着数以千计的核雕技师,能够在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上雕刻出微小的物品。永清核雕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是我国规模最大、传承最广的核雕流派,产品占据了全国核雕市场八成以上。
2019年,永清县被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联合授予全国唯一的“中国核雕之乡”称号。在永清县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举办首届中国永清核雕文化产业艺术节,提升核雕小镇建设水平”被列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在政府的积极引导扶持下,永清核雕产业正快速成长,走向中国核雕的舞台中心。
从民俗用品到非遗名录
——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学这门手艺
在永清县,一条名为东高线的公路东西穿过别古庄镇。以别古庄镇为中心的方圆数十公里内,分布着大大小小2000多家核雕工厂、作坊、工作室。
2月17日,在该镇后刘武营村北氏核雕工艺品(廊坊)有限公司的雕刻车间里,技师们正全神贯注地拿着刻刀,在一枚枚小巧的橄榄核上精雕细琢。
这些本土成长起来的核雕技师平均学历不高,外表与普通农民无异,诞生于他们之手的核雕小件却价格不菲,是行销海内外的文玩艺术品。
“春节订单不断,正月初八就正常开工了。”该公司创始人之一、34岁的核雕艺人苏勇介绍,目前公司月销售核雕8000多件,年销售额3000万元。
“核雕在我们这儿传承已久,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学这门手艺。”苏勇说,公司里掌握手工雕刻技艺的有100多人,都是十里八村的乡亲。
有群众基础的艺术,才更有生命力。据不完全统计,永清核雕从业人员有三四万人之多,创作型雕刻技师有几千人。
早期,永清核雕是应用广泛的民俗用品——新生儿出生一百天要“过百岁”,给新生儿手腕上戴一对山桃核雕刻的小花篮,祈求孩子健康长寿。
后刘武营村自古就有“勤且巧,富而仁”的良好村风,村民心灵手巧。该村杨氏后人杨恩歧是一位艺术天才,几岁时就能用桃核、杏核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小动物、小物件。1971年,为帮助后刘武营村第一生产队实现“以副养农”,杨恩歧依托本地文化艺术的土壤,探索出现代永清核雕技艺,并成立了第一生产队核雕作坊,该作坊后来升格为后刘武营村雕刻厂,学员都是本村的年轻人。
作为现代永清核雕技艺的创始人,杨恩歧开创了现代永清核雕独特的技法、题材和风格,带出了杨振洲、司金波、刘德玉、许晓芳等一批当代永清核雕大家。
在技法上,永清核雕探索出独特的层次工、细密工、带动儿等绝活儿,形成“开脸二十八刀”“程式十刀”等系统的雕刻理论。2007年,永清核雕被纳入廊坊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7年被纳入省级非遗名录。
从技艺传承到创新精品
——将永清核雕做成知名品牌
在伟派核雕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展厅里,一组三国人物核雕摆件引人注目。这组人物的眼珠层次丰富,看起来栩栩如生。
“这是我们独创的人物点睛技法。别看只是一双小小的眼睛,这可是历经两年、经过无数次实验才摸索出来的,要通过5层着色渲染,才能达到更为传神的效果。”伟派核雕创始人之一王千月介绍,这项技法已经获批国家外观设计专利。
如今,永清核雕技艺仍在不断丰富创新,在一代代核雕艺人手中精益求精、发扬光大。
红船船头挺拔的身影、井冈山上飞扬的旗帜、长征路上跋涉的脚步……2021年6月24日,由28位永清核雕工艺师历时数月倾情创作的“建党百年永清大型核雕创作献礼”正式亮相,容纳了浅浮雕、深浮雕、镂空雕、立雕、拼接雕等多种技法的作品,集中体现了永清核雕端庄大气、生动细腻的艺术风格。
近年来,永清核雕艺人在创作上跟随时代的脚步,在传统的宫廷题材之外,还关注国家大事、家乡建设,涌现出一批歌颂党和国家、表现美好新生活的现代优秀作品。
“每年力争做出几个精品,鼓励学徒多参加技术大赛,守住传统手艺,发展现代工艺,将永清核雕做成知名品牌。”王千月介绍,自2016年开始,他带头发起成立廊坊市工艺美术协会核雕专业委员会,通过举办核雕大赛等,发掘核雕技术人才百余人。
“让人欣慰的是,很多有文化的年轻人也开始走进这个行业。”王千月说,他带的最优秀的小徒弟今年27岁,是廊坊师范学院的大学毕业生,学习核雕不到3年就获得了国家级大赛的银奖。
目前,永清核雕存在总体没有形成基础的人才培养体系、从业者整体素质不高、精雕技术工人紧缺的问题,为了促进行业发展、鼓励人才进步,永清县人社局正在向省人社系统申请加入“核雕”技能鉴定模块,推动建立核雕人才库,将本土核雕技师纳入政府规范性技术等级管理,为其提供政策支撑,让永清核雕技艺传承进入良性循环。
从家族传承到产业集群
——半天营业额就能达到1000万元
2月18日上午,在北氏核雕车间里,35岁的杨波正在手工为新作品“二十四孝”打样。“基本看一眼图纸就全凭记忆来刻,图形都在脑子里。”杨波说,他初中毕业便开始学习核雕,由于技术好,如今月收入在2万元左右。
经过多年发展,核雕成为永清的支柱性产业,在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同时,带动了大量人口就业,是名副其实的惠民富民产业,目前,该县核雕产业总体规模约为65亿元。去年,核雕产业聚集的后刘武营村被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在别古庄镇,几乎家家户户从事核雕生产加工。通过工厂式师徒传承、家族式传承等方式,大量青壮年、农村妇女和剩余劳动力成为雕刻熟练技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打坯、精雕、打磨、配色……2月18日上午,在距离北氏核雕不远的翟娟工作室里,永清新一代核雕代表性传承人翟娟正带着十几名学徒工挥动刀具,将大小形状相似的橄榄核变为一件件独一无二的工艺品。
“腊月二十七才放假,大年初二就开始接订单,春节期间是销售旺季。”翟娟告诉笔者,她的工作室就设在家中,收的学徒大都是附近的家庭妇女,干的是细活,一年出货量不多,但销售额也有几百万元,学徒工的月收入在5000—10000元。
39岁的翟娟在当地颇有名气,曾两次在全国核雕大赛上获得金奖。“我们的客户群比较稳定,主要供中高端市场,还有一些私人定制的客户。希望今后能够扩建为公司,创立自己的知名品牌,带着大伙儿致富!”翟娟说。
在永清,大部分核雕企业采取家庭分散式与工厂集中式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为了进行规模化生产,不少工厂采用机雕初步确定造型,但只完成大致轮廓,细致的精雕还要靠手工。”苏勇说,山桃核核形娇小,技术要求高,人物开脸尤见功力。工厂化生产时期,许多工人都不能完成开脸,需要技术骨干最后处理。后来杨恩歧大弟子杨振洲总结出“开脸二十八刀”,很多雕核艺人因循此道,掌握了开脸要领。
据最新的《永清核雕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显示,以老客户为核心消费群体的订单生产是永清核雕最主要的销售方式,主要销往东北、北京、广东等地。同时,不少商家开始尝试电商平台和网络直播,线上线下双管齐下,不断开辟新市场。
每周五,坐落于后刘武营村的永清核雕文化园里人流如织,来自全国各地的核雕经销商前来批发核雕产品。“周五是‘核雕大集’开市的日子,我们这里一天客流量平均在2000人左右,半天营业额就能达到1000万元。”王千月介绍。
该文化园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集核雕生产、销售推广、文化传播、艺术培训、工业旅游于一体,为700多家核雕企业、工作室搭建了集中展示平台,并建立了网络销售平台,覆盖抖音、快手、京东等。去年,入驻商家线上线下核雕批发交易成交额达到4亿元,成为北方最大的专业性核雕批发基地。
近年来,该县政府对核雕产业发展的关注度逐年上升。2021年,永清县提出着力打造“1+2”产业集群,其中“2”就是打造高端玻璃产业集群、核雕产业集群。在打造核雕产业集群上,该县充分发挥别古庄镇的辐射作用,带动周边村街及全县核雕产业进一步发展,不断放大“中国核雕之乡”文化品牌,全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核雕产业聚集区。
“县里每4年举办一届核雕技艺大赛,带动整个核雕行业精进技艺、创新进步。今年,我们计划借承办廊坊市文旅大会的东风,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筹划,举办首届中国永清核雕文化产业艺术节,以及核雕作品创意大赛,用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永清县文旅局副主任科员司绍祥介绍。
(河北日报记者:解丽达、周禹佳;通讯员:武瑞、征张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