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开幕之际
河北日报记者 龚正龙 贾 楠
丝路兴,天下通;越千年,人心同。9月15日至17日,2021“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以下简称“艺术节”)将在我省廊坊市和秦皇岛市举行。
丝路悠悠,长城漫漫,文明互鉴,交流对话,是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丝路故事、长城故事、中国故事,古老而现代的文明交流之旅环绕京畿,必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民众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认同感,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力,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谱写出新时代的精彩篇章。
丝路精神润八方
——和而不同,文明互鉴,共建“一带一路”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2016年6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钢塞钢视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相信,在双方密切合作下,斯梅代雷沃钢厂必将重现活力,为增加当地就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塞尔维亚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河钢塞钢牢记重托,不辱使命,5年来累计产钢663.9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6.59亿美元,连续三年成为塞尔维亚最大出口企业。河钢塞钢已成为中国与中东欧国际产能合作和“一带一路”建设样板工程。
作为“一带一路”在环渤海地区的重要交汇点,我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动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着力拓展“一带一路”朋友圈。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峰强调,要坚持“3689”工作思路,持续深化九项重点改革,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切实用好机场、港口、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对外开放平台,全面加快河北对外开放步伐,为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河北贡献。
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9月9日上午,汽笛长鸣,满载50个集装箱的京津冀首趟中欧班列跨境电商专列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启程,驶向波兰最大铁路转运港马拉舍维奇。目前,我省与沿线6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往来合作关系,进出口总额由2013年的148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94.3亿美元。“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外贸新兴市场。
国际产能合作稳步推进——
依托“一带一路”建设等机遇,我省加快优势企业“走出去”步伐。“十三五”时期,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备案(核准)对外投资企业180家,中方对外投资额110亿美元,投资领域涵盖制造业、采矿业、农林牧渔业等国民经济主要行业。
我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正加速由夯基垒台、立柱架梁阶段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全面推进阶段转变。省委副书记、省长许勤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了解和掌握沿线国家历史文化、市场、法律等相关知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聚焦重点任务,更好防范化解风险,确保全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走深走实、行稳致远。
“一座钢厂幸福一座城市”,这是斯梅代雷沃市居民对河钢塞钢最诚恳的评价。钢厂的重生,不仅解决了原有5000多名员工工作需求,每年还提供200个新就业岗位;长城汽车俄罗斯图拉工厂自投产至今,拉动当地约2300人就业,俄籍员工达到了95%以上;晶澳太阳能马来西亚基地主动与当地高等学府、研究机构开展交流合作,推动产学研互动互进,帮助马来西亚员工提升对光伏的认知和研发能力。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我省将继续发挥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精准对接沿线国家和地区发展需求,加快互联互通建设,全面加快对内对外开放步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贡献河北力量。
丝路盛开文艺花
——艺术共融,民心相通,倡导“美美与共”
驼铃古道,碧海扬帆。历史长河中,张骞出使西域,郑和扬帆南下,丝绸之路在世界版图上留下绚丽而深远的印迹,带来繁荣,传递文明。在这波澜壮阔的篇章里,河北始终占据重要位置,与丝路密切相关、休戚与共。驼背上,不仅有丝绸和茶叶,还承载着文化和精神。航海舵手征服的,不止是路途的遥远,还有心灵的距离。
而今,跨越千年,伴随中华民族的复兴征程,古老丝路在更深层次焕发光彩。
“烟波浩渺的白洋淀,荷花开得正盛,渔民撒网捕鱼……”在意大利米兰阿斯蒂音乐厅,演唱、钢琴、贝斯、打击乐、吉他与中国古筝完美相融,共同演绎出一首《烟柳风荷白洋淀》。音乐无国界,艺术交融促进心灵相通,旋律和山水相映生辉。
在莫斯科国际音乐厅,俄罗斯乐手用金属长笛奏出中国丝竹之音,与琵琶唱和,在交响乐烘托下,中国乐手用京剧念白吟诵诗作《观沧海》;在波兰热舒夫音乐厅,河北“燕赵弦韵”艺术家与喀尔巴阡山爱乐乐团同台演绎中西名曲;在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科拉拉茨音乐厅,《红旗颂》《卡门组曲一号》《云裳诉》等依次奏响,掌声经久不息。“音乐加深了我们对中国的认识。”希腊爱乐乐团单簧管演奏家们表示,“我们感受到中国的真情,希腊爱乐乐团将赴华演出!”
近年来,这样的演出已成为文化交流品牌。特别是以“东方民乐与西方交响的跨界对话”形式开展的音乐会,被中国外文局评选为年度“十大对外文化交流优秀案例”。即便疫情席卷全球时,也不曾停止脚步,而是积极开展线上文艺演出、非遗展示,建立海外“欢乐春节·美丽河北”项目资源库,通过海外平台及境外媒体推广中华文化。意大利、保加利亚、克罗地亚、波兰、塞尔维亚、希腊、马耳他……“想去中国看一看”,已成为更多外国友人的心声。
杂技、剪纸、武术、石雕、茶艺、皮影、年画、雕漆……近年来,河北积极推动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在文旅融合、文化产业发展、非遗传承保护等领域的合作,我省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们纷纷走出国门传授技艺。其中,在泰国河北文化年活动中拍摄的河北对外文化交流图片《泰国儿童展示木绘工笔画作品》,被遴选为国家“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系列宣传主打图片,向全球展示。
“未之见而亲焉,可以往矣;久而不忘焉,可以来矣。”文明交流互鉴,艺术相融互通,需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多年来,河北在“走出去”展示河北形象的同时,还积极“引进来”——
近年广受赞誉的“河北国际演出季”,引进俄罗斯、意大利等11个国家的经典剧目,如踢踏舞《大河之舞Ⅱ舞起狂澜》、《西班牙之声与卡门》钢琴吉他音乐会与弗拉明戈舞蹈、乌克兰基辅芭蕾舞团的《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我省创办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在全国开创性地走出了一条文化艺术交流之路,迄今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600多个节目参赛,成为传播中华文化的国际品牌。
“艺术共融、民心相通——国内外民间艺术交流是一座沟通的桥梁,能带来不同地域的文明之光,见证丝路多元文明之花的和谐共生,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实现共赢共享发展。”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那书晨说。
长城万里牵丝路
——大道致远,驼铃悠悠,讲好中国故事
左揽碧波万里,右护驼铃古道。河北,环绕首都,是农耕文明、草原文明和海洋文明的交汇之地。自太行远眺,“一带一路”在燕赵大地上一头连着大海,一头连着草原大漠。其间,长城之开合隆起,见证着千百年来的中华命运。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更意味着胸襟万里,天开海岳。
山海关、老龙头、金山岭、大境门……作为保存了长城最精华部分的河北,素有“长城博物馆”之美誉,是新中国成立后最早启动长城保护修复的省份。2017年初,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首次进入国人视野,之后不断出台方案措施,并纳入“十四五”规划文化建设之中。
长城,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和精神密码。谱写文明互鉴交流的新篇章,需要在更广阔的人类文明领域,奏响“诗和远方”的华美乐章。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涉及北京、天津、河北、陕西等15个省区市。河北作为重点建设区,承担着先行先试,示范引领的重任。
突出国家站位,彰显民族精神,打造中华文化重要标志。河北根据长城分布特征,沿燕山、太行山脉串连起“两带、四段、多点”的空间布局和展示体系。在体现“万里长城”辨识度的基础上,突出以“众志成城·雄关天下”山海关、“坚韧自强·金山独秀”金山岭、“和平开放·大好河山”大境门、“自信自强·冬奥胜景”崇礼等重点段为引领,精心构筑民族性世界性兼容的长城文化地标。
目前,我省10个项目列入国家《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规划》。今年年底前,崇礼长城本体保护和景观展示亮化工程,可阅读长城数字云平台二期、山海关、金山岭等一批风景道示范段将完工,大境门长城博物馆、万全长城卫所博物馆等标志性场馆将开馆运营,山海关中国长城文化博物馆、山海关古城遗址保护提升、喜峰口长城保护利用等系列标志性重点项目将取得重大进展……
围绕长城文化,我省还积极开展“爱中华·颂长城”长城之歌创作征集、“多彩非遗 壮美长城”非遗作品创作征集等主题活动;张家口拍摄的长城题材电视剧《塞上风云记》持续热播;承德拍摄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影片《筑城记》;“长城之约”——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宣传推广活动在张家口举办,推出四大主题12条精品线路;“万里长城 雄冠河北”系列宣传推广活动被确定为2020年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典型案例之一;打造数字长城线上宣传展示新空间,开展长城文物文化资源数字化采集,摄制完成45集专题片《燕赵长城文化资源》;“长城脚下话非遗”系列活动已成为全国长城沿线15个省区市展示交流的区域性品牌……
历史上,外商使节络绎于道,接踵叩关,“云帆高张,昼夜星驰”。而今,“一带一路”建设,更要源源不断汲取中华文明的智慧。当丝绸之路遇上万里长城,两大世界文化遗产默契携手、精彩演绎,必将精彩讲述中华文明的现代故事,续写传颂千年的壮美篇章,搭建各国人民交流对话的桥梁,织就东西方文明互鉴的纽带。
大道终致远,海阔纳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