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文艺创作活力显著增强

弘扬时代新风 彰显民族精神

文艺创作活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我们这样走过)


  “十三五”时期是我国文艺事业的又一丰收期。文艺创新创造活力显著增强,从小说、戏剧、音乐到美术、电影、电视,从传统文艺到新兴网络文艺,各门类各品种涌现出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文艺创作百花齐放,文艺演出好戏连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群众获得感显著增强。

  佳作不断、量质齐升,文艺创作持续繁荣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十三五”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潜心创作,以创新精神推出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优秀之作,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

  “十三五”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在关键时间节点创作了一系列大型文艺演出,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艺晚会《胜利与和平》、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音乐会《信念永恒》、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文艺晚会《我们的四十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文艺晚会《奋斗吧 中华儿女》……他们以深厚炽热的爱国情怀和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奏响民族复兴路上的强音。

  2019年国庆,3部献礼片《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攀登者》鼓舞士气、温暖人心、广受好评,在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获得高分,并取得了亮眼的票房成绩。“十三五”期间,中国电影质量大幅提升,《流浪地球》《红海行动》《我不是药神》等国产影片,以思想内涵的深度开掘、拍摄制作的精益求精,增强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底气。

  第十四届和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集中展示了近年来我国文艺创作的实绩,众多高质量作品描绘出新时代的精神图谱。小说《云中记》《主角》、报告文学《乡村国是》等文质兼美、深邃感人,有力地传递了真善美的情操。反映改革开放40年壮丽征程的纪录片《必由之路》、记录党的十八大以来砥砺奋进征程的政论片《将改革进行到底》等引发热议,极大鼓舞了干部群众继续投身全面深化改革的斗志与干劲;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海棠依旧》《平凡的世界》《最美的青春》《大江大河》,收获了良好口碑与收视率;《大禹治水》《熊猫和小鼹鼠》等国产动画片受到小观众的喜爱;河北梆子《李保国》、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话剧《塞罕长歌》等高扬时代精神、创新艺术表达、强化人物塑造,集思想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广播剧《“事儿妈”宋小娥》立足童真童心这一主题,从最真实的生活出发,于质朴中发现崇高,有趣、励志、温暖;歌曲《不忘初心》《我们都是追梦人》等成为广为传唱的歌曲……

  精彩的中国故事、昂扬的时代风貌,成为文艺创作的富矿。国产电影、国产电视剧、国产综艺节目的收视率持续走高,文艺作品成为彰显文化自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

  在作品质量提升的同时,我国文化产品的供给能力也在持续增强。目前我国每年推出新书40万余种、童书4万多种、电影600多部、电视剧300多部、动漫400多部……众多文化产品的生产规模位居世界前列。演出市场持续繁荣,2016年到2019年,国内艺术表演团体年演出场次从230万场增长至296万场,国内观众从11.81亿人次增加至12.3亿人次,其中农村观众超过7亿人次。

  “十三五”期间,文艺创作生产量质齐升,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时代同步伐成为主流

  我国广大文艺工作者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在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灵感与激情。“十三五”期间,越来越多的文艺工作者走向基层一线,创作采风、演出慰问、结对帮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蔚然成风。

  在新疆塔城,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演员们冒着严寒,为边境哨所送去演出;在广东深圳,一场暴雨突如其来,中国广播艺术团的演员们仍坚持冒雨为社区群众演出;在重庆,国家交响乐团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项目,帮助当地盲童学生和村民登上国家大剧院舞台;在内蒙古,乌兰牧骑演员每年为牧民群众演出数千场……

  “十三五”期间,全国文艺界积极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心连心、送欢乐下基层和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取得明显成效。全国文化系统每年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相关活动约1万项,参与的文艺工作者约10万人次,受益群众超6亿人次。全国文化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组织政府采购的公益演出从2016年的13.9万场,增加至2019年的15.73万场,累计观众超过4.3亿人次。这些公益演出大多数在老少边穷地区举行,主要观众是农村居民、社区居民、老红军、留守儿童等。

  “十三五”期间,广大文艺工作者紧扣时代脉搏,围绕脱贫攻坚等重大主题开展创作,涌现出《十八洞村的十八个故事》《经山海》《悬崖村》等优秀现实题材文学作品,生动反映十八大以来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一个都不能少》《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枫叶红了》等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播出后,引发观众点赞;《扶贫路上》《村里来了花喜鹊》《鸭儿嫂》等优秀舞台作品讲述基层脱贫故事,引发强烈共鸣。

  “十三五”期间,现实题材作品大量涌现,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彰显新时代中国文艺的鲜明品格。

  紧扣时代脉搏、聚焦现实生活,文艺界以扎实深入的作风潜心创作。讲述塞罕坝几代造林人创造生态奇迹的电视剧《最美的青春》,辗转8个地方取景,不少都是在沙漠、极寒等恶劣条件下实景拍摄。民族歌剧《沂蒙山》剧组多次深入沂蒙山老区采风和体验生活,了解沂蒙故事、沂蒙精神、沂蒙风土人情和民歌民谣,感受传统戏曲及民间音乐、表演的艺术魅力。在和基层群众面对面、心贴心的交流中,文艺工作者加深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为艺术创作打下了扎实的根基。

  网络文学也兴起了现实题材创作热潮。《大江东去》《浩荡》《大国重工》《青春绽放在军营》《朝阳警事》等反映新中国发展变迁、展现普通人奋斗精神的作品,把笔触伸向以往网络文学很少涉及的工业等领域,体现了对时代生活的真实观照和热切关注。

  继承传统、创新表达,文化自信显著增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十三五”期间,文艺工作者更加坚定文化自信,更加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项目活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发扬光大,展现出永恒魅力和时代风采。

  2017年初,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对进一步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作出部署。中华经典诵读工程、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传统节日振兴工程等重点项目陆续实施,夯实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

  文艺工作者创新表达方式,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开发传统文化资源。《中国诗词大会》《中国地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电视综艺广受欢迎、持续热播,为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拓宽了道路。《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记住乡愁》等综艺和纪录片,在青年观众中成为“爆款”。系列短视频《国宝》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首播时点击量达124万次。

  戏曲振兴工程、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曲艺传承发展计划等发挥了引导作用,为传统戏曲、曲艺和民族歌剧的振兴创造了良好外部环境。第二届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共有112个剧种、118个剧目参演,其中许多罕为人知的稀有剧种、小剧种在政策的扶持下重获生机,展现了我国丰富的戏曲生态。

  非遗热、文物热……一波波热潮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的时尚,人们越来越注重从中寻求思想上的启迪、精神上的熏陶、道德上的感召。

  “十三五”时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春风化雨,以文化人,新时代的中国文艺弘扬时代新风,彰显民族精神,用不断创新创造迎接更加美好的未来。

上一篇:2021年第一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标准发布
下一篇:多彩假期廊坊多家文化场馆开启线上文旅活动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