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二,中国红木城举行红木大集。这是熙熙攘攘的红木大集。(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通讯员 刘 亮摄
◀近日,顾客在正德发红木家具体验馆内体验新古典家具。 河北日报通讯员 周禹佳摄
目前,该县红木文化产业辐射5个乡镇80多个村街,4万余从业人员,年产各类红木古典家具产品170万件(套),畅销中外,年销售额89亿元。该县也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被誉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
□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
通讯员 周禹佳 金胜利 刘亮
10月27日,星期二,在廊坊大城县中国红木城,车辆穿梭、人流不息,绵延数公里的店铺摊位飘着原木的香味。据了解,每周二举行红木大集,是最热闹的一天,客流量可达3万人次。
小到手串、手把件,大到家具、根雕艺术品,大城县的红木制作技艺起源于明清时期,传承京作器型和工艺,选用国家标准认可的名贵深色硬木,做工考究、高贵典雅,是京作红木家具的典型代表。
由县城东部的南赵扶镇兴起,大城县的红木文化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县域特色传统产业之一,辐射5个乡镇80多个村街,4万余从业人员,年产各类红木古典家具产品170万件(套),畅销中外,年销售额89亿元。该县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红木家具生产基地和交易集散地,被誉为“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
重传承
——留住传统工艺的“灵魂”精髓
烘干、开料、磨光、榫卯加工、雕刻、组装、刮磨、烫蜡……10月28日上午,廊坊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由“灰头土脸”的木料变成光鲜亮丽的红木家具,需要经过一整套繁琐复杂的工序。
“红木家具的生产,虽然可以借助电锯、磨光机等机械,但真正的精细活儿都要靠人工。”董事长宋玉顺指着一把椅子的连接处告诉我们,“关节转角全部采用手工榫卯工艺,这是最考验手艺的步骤,也是传统家具的精髓所在。”
檀木真国色,悠悠古韵浓。诞生于明清的红木家具,雕工精美、简洁大方,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一整套家具不用一颗铁钉,即使放置百年,依然不散、不腐。
位于京津走廊的千年古邑大城,自古便以木工、瓦匠著称。
改革开放后,古董市场复苏,一些看准商机的大城人开始四处收购老旧红木家具倒卖,其间对破损古家具进行修复,并开始自己打制家具。
今年59岁的宋玉顺就是其中一员。从收购、维修红木家具起家,他建起宝德风古典家具有限公司,制作的家具再现京作红木家具神韵。公司长年生产紫檀、黄花梨、酸枝木等名贵硬木仿古家具,其形、艺直追明清精品。
“古代的许多东西都不能被现代人接受。但是,官帽椅、皇宫椅、太师椅等经典家具器形,却能跨越时空,一直为世人所钟爱和追捧。”宋玉顺说,大城的古典家具之所以能在全国站稳脚跟,就是因为严格以明式家具为样本,原汁原味,不因市场改初衷,到任何时候都经得起推敲。
“粽角榫因外形仿佛粽子而得名,是三根料相交的一个结构,在任何一个角度都看不到料的横截面……”廊坊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展厅内,董事长叶双陶细心地为来访者讲解。
插肩榫、圆腿夹头榫、燕尾榫……巧妙连接的各种榫卯结构让人惊叹不已。“凸出来的榫头和凹进去的卯眼扣在一起,两块木头就会紧紧相握,从此木头就有了生命!”在叶双陶和众多红木手艺人的眼中,中国古典家具特有的榫卯制作工艺是红木家具的灵魂。
和宋玉顺一样,叶双陶也从买卖、修复明清古典家具起家。上世纪90年代,陶然居修建的两排瓦房车间是津保南线红木生产一条街上的首个红木家具厂。
“红木家具是半个艺术品。榫卯的合理运用和制作的精密程度,不仅直接关系到家具的结构是否严谨、牢固,更关系到家具的美观和艺术性。”叶双陶说。
在坚持红木家具国标的基础上,大城县结合京作家具生产制作工艺特点,研究制定了大城京作红木家具制作通用技术标准,使企业生产进一步标准化,促进了企业生产质量的整体提升。
同时,以宝德风、陶然居、红日等老牌红木家具生产企业为依托,提升红木文化产业的品牌效应和品牌拉动作用。目前,全县红木文化特色产业集群内已创建省级名牌8个、市级名牌22个,叶双陶、宋玉顺等19人被评为省级工艺美术大师。
求创新
——制作适应现代需求的红木家具
椅子靠背设计成S型,罗汉床变换尺寸再加上布艺坐垫,中式床拆掉架子彰显简约……走进大城县正德发红木家具体验馆,一些设计新颖的新式红木家具很受年轻顾客的追捧。
“古代人们讲究坐得板正,靠背都是笔直的。现在,人们更注重舒适度,我们把椅子靠背做成S型的弧度,坐上去更舒服。”年轻的“90后”、德发红木家具有限公司(即正德发)总经理郑宇翔介绍。
“儿子结婚时,我兴致勃勃地想为他打一套古典红木家具。可他却不领情,嫌古典家具笨重。”正德发创始人、郑宇翔的父亲郑德发感慨,“儿子都不要我做的东西,红木文化怎么靠他们传承?”
如何让古典文化与现实生活结合,制作既有古典家具神韵,又符合年轻人审美特点的新仿古家具?由这样的思考出发,正德发走上转型创新之路。
2012年,郑宇翔接手管理后,款式设计更为“年轻化”。公司与深圳的设计师工作室合作,开发出融合时尚现代元素的新中式、新古典系列产品,用料用材成本降低,成为“工薪阶层也能消费得起”的红木家具,去年,公司销售收入达到2000万元。
“未来的市场,谁抓住了‘80后’‘90后’,谁就是胜利者!”谈及红木家具的改革创新,陶然居家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叶双陶态度明确:“近年来,中式元素、中国风日益占据市场主流,要以消费者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才能真正将传统艺术发扬光大!”
“传统红木家具尺寸大,不适合一般户型。我们做了市场调查,研究目前哪种居住户型多,‘量体裁衣’!”叶双陶指着展厅里一组明式沙发六件套介绍,这是在明式罗汉床基础上尺寸改小而成,同时增加了靠垫,坐上去更舒服。
与陶然居、宝德风、正德发同为大城县红木家具“四大家”之一的红日古典家具有限公司,以其巧夺天工的“雕刻”闻名。在红日艺术馆,销售经理冯娟为我们展示了公司新研发的“影雕”工艺。它与传统家具的檀雕不同,雕刻面是平而不凸,难度极大。“这是借由苏州刺绣得来的灵感创出的新工艺。只有不断创新,企业才能赢得长足的发展。”冯娟介绍,今年虽有疫情影响,但公司业绩不降反升,总体订单量超过去年。
设计新产品、引进新设备、采用新工艺和新材料……围绕创新驱动,大城县在传承京作红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制作技艺、降低生产成本,依靠创新驱动提高市场占有率。陶然居、宝德风等企业引进了德国等地的先进机械加工设备,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宝德风在家具传承器形设计上进一步发展,对古人的传统美学元素进行抽象和演化,使其更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红日家具公司引入影雕、丝翎檀雕等新的雕刻工艺,增加了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搭平台
——与旅游业相互融合共同发展
9月21日,2020年廊坊文旅大会开幕,分会场之一就设在文化厚重的中国红木城。
“高端大气上档次,意蕴深厚有内涵……”9月21日,在中国红木城紫逸祥红木艺术馆,来自北京的红木家具收藏爱好者王彤试坐了一把贴金雕龙宝座,不禁连声赞叹。
“这款宝座是按照故宫太和殿皇帝宝座1:1的比例复制的,里面是小叶紫檀,外面是24K贴金,工艺复杂精湛。更重要的是,红木家具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它可以集中展示中国传统的宫廷文化、工匠文化、礼仪文化、民俗与家居文化等。”紫逸祥红木艺术馆经理王永亮介绍,这里是2020年廊坊文旅大会的观摩点之一,馆里顾客比平日里多了不少。
如今,红木俨然已成为彰显大城形象的一张亮丽名片。大城县在推动红木产业发展的同时,不断深挖红木文化内涵,形成红木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2015年,省重点项目大城红木文化产业新城(即中国红木城)开业,包括展示中心、古玩商业街、配套住宅、中国国际红木交易基地等,成为中国北方重要的红木文化一站式体验基地。
2017年3月,中国红木城被列入“通武廊运河寻宝自驾两日游”精品线路。2019年,红木城成功获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每逢周二,来自京津冀鲁等全国各地的游客都来红木城赶“红木大集”。红木城全年客流量达200万人次以上。
“大集人气旺,小件更好卖!”在大城县双福工艺品店,店主缴福举和妻子郝福妹正忙着招呼客人。店里主要卖以印度小叶紫檀、越南黄花梨等为材质的原创工艺品摆件和文玩手串,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还注册了“双福家”商标品牌。
为加强红木文化特色旅游的展示推介,大城县还组织县内有关企业“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重要会展,集中对大城县特色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进行展示,同时举办红木文化艺术节、红木文化歌手大赛等一系列大型文旅活动,提升大城红木文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今年以来,大城启动全域旅游示范县建设,以红木文化产业为基础,深入挖掘大城的红木文化、葫芦文化、历史文化和乡村旅游资源,加大中国红木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景区综合服务接待能力,全力推进大城县红木文化产业宫廷木艺文化小镇建设,积极打造“中国北方文化旅游名城”“京南休闲购物旅游精品城市”。今年旅游产业复工复产以来,大城县实际旅游收入达1056万元,接待游客68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