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心宽气象恬风清好赏月——中央党校校园内楹联续解之一

 编者按:文化凝神,艺术聚力,信仰似无比的深海。当你步入中央党校——中国共产党最高学府这一神圣殿堂时,文化的浸染,艺术的熏陶,精神的力量,——润物无声,潜移默化,正在为党的莘莘学子产生着熔炉般的影响。《学习时报》曾刊登过学员赵腊平的4则中央党校楹联欣赏,在这座“没有围墙的党校”引起了读者广泛的关注。应读者之邀,《学习时报》自本期起,续载赵腊平学员的党校楹联续解。

    在中央党校掠燕湖边南亭一对漆红的圆柱上,镌刻着启功先生手书且流传甚广的一幅楹联,楹联之间的正上方挂有“平湖秋月”字样的匾额。这幅楹联就是——

    “春水船如天上坐,秋色人在画中行”

    先说匾额。“平湖秋月”本是杭州西湖的美景。南宋时,“平湖秋月”被列为西湖十景之三,元代又被列入钱塘十景。

    “平湖秋月”景观指的是:每当秋清气爽,西湖湖面平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故题名“平湖秋月”。

    其实在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固定景址,而以泛舟湖上浏览秋夜月景为胜。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巡游西湖,御书“平湖秋月”匾额,从此景点固定。现今的平湖秋月观景点位于白堤西端,背倚孤山,面临外湖。

    中央党校内的南亭是建在桥上的一个颇具江南建筑风格的凉亭。拾阶而上,穿过凉亭,便是书香浓郁的二味书屋。书屋之后便是一片翠绿的山林,清风徐来,鸟语悠扬。凉亭之下,是碧波荡漾、金鱼游弋的掠燕湖。整体看来,南亭雕梁画栋,古香古色,平台宽广,视野开阔,高阁凌波,绮栏俯水。如是秋夜在此纵目远望,但见皓月当空,湖天一碧,金风送爽,水月相溶,确有不知今夕何夕之感。可见,借名西湖的“平湖秋月”,却也实至名归,名副其实。

    这幅楹联描写的是春天与秋天的美好景色,意思并不难懂:春日,天晴水清,清澈平静的水面,倒映蓝天行云,让人感到仿佛坐在天空上。秋日,漫山秋叶飘零,人走在山中,山景如画,人就仿佛在画中穿行。

    如果考究这幅楹联的来历或出处,“春水船如天上坐”一句应是出自唐朝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诗中有“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之句。大意是:春天水涨,人坐舟中起伏不定,如在天上云间;年老眼昏,看花犹似隔着薄雾。而杜甫的这“春水船如天上坐”之句,又似借鉴同代诗人沈佺期的诗句“人疑天上坐,鱼似镜中悬”。

    楹联的后一句“秋色人在画中行”应是启功先生的原创,但兴许受了唐代王维等人诗作的启发。如王维有一首题为《周庄河》的诗,其中有“清风拂绿柳,白水映红桃。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之句。另外,宋代张先题为《题西溪无相院》一诗中,也有“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之句。类似的意境有清代诗人高鼎写的一首题为《画》的诗:“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但有点像谜面,味道不一样了。

    也许是从启功先生的楹联受到启迪,后来衍生出来不少类似的楹联,如,“春水船如天上坐,秋江月似镜中行”“春水船如天上坐,渺烟帆似云中行”。但从对仗与意境上看,鲜有超过原联的。

    “无力东风花半露,有情春水燕双飞”

    此联位于中央党校掠燕湖东岸的东亭,亦由启功先生手书。

    楹联之间正上方置“静观”匾额。说起来,这“静观”二字也颇有学问。它源于道家哲学,指仔细审察,冷静分析。唐代王维《酬诸公见过》中诗云:“静观素鲔,俯映白沙。”宋朝程颢《秋日偶成》诗之二中说:“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想想看,一个人要能做到“静观其变,不欲其乱”,也就是说,遇事沉着应战,先不动声色地观察事情的进展变化,工作节奏不受到其影响、扰乱,肯定也是一种定力和能力。

    在中央党校,将“静观”二字置于东亭也确见匠心。东亭东西朝向,南北宽畅,两面扇形敞开,中间是一东西通透的圆形门洞,拾级而上,穿过门洞,便是掠燕湖,掠过水清倒影的湖面,正对着的是那栋二层楼的极具宫廷建筑风格的二味书屋。傍晚时分,夕阳西下,华灯初放,闲坐东亭,举目凝望,但见湖面波光粼粼,书屋金壁辉煌,偶有燕子飞过,此情此景,何等美妙!

    启功先生的书法延续了董其昌一脉,并上追唐人楷法,融入自己的学识和理解,自有一种洵洵儒雅的书卷气和恬淡从容的古典气息,其造诣极深,笔墨精到、线条简练、结字、章法都十分得体,可用“雅、清、简、静”四个字概括。

    而启功先生手书的这幅楹联,不仅功力了得,其意境也十分诱人:温柔的东风吹拂着柔嫩的花枝,初绽的花朵在摇曳的枝条中时隐时现,像一个娇羞的少女;碧绿的江水满含柔情,微风吹过,荡起一圈一圈的涟漪,燕子在水面上双双飞过,激起岸边的人们无数联想……

    据查证,“无力东风花半露;有情春水燕双飞”应是蜀中雅士骆成骧先生的手书墨迹联,后收入《骆成骧撰题联》。

    骆成骧(1865-1926)何许人也?字公骕,四川省资州(今资中县)人。九岁随父先后就读于成都锦江书院、尊经书院。14岁应州试,为王壬秋所器重。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乙未科中进士,殿试置一甲第一名。第一名原是喻长霖,骆成骧名列二甲之前,但其对策中有“主忧臣劳,主辱臣死”之句,让时值甲午新挫的光绪帝深受感动,故钦定为第一。点元后授翰林院修撰,任京师大学堂首席提调官等职。

    骆成骧一生清廉自守,不求高官厚禄,家无恒产,清贫一世,有“穷状元”之称。但博学能文,擅楹对,偏爱武事,著有《清漪楼遗稿》。

    至于骆成骧先生的楹联借鉴了哪些经典,似很难考证。但唐代诗人张泌有词曰:“燕双飞,莺百转,越波堤下长桥。斗钿花筐金匣恰,舞衣罗薄纤腰。东风澹荡慵无力,黛眉愁聚春碧。”“燕双飞”“东风无力”尽在其中。“东风无力”也见于晚唐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一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几句诗读者耳熟能详。有关“东风无力”,明代沈谦亦有涉及:“翠密红疏,节候乍过寒食。燕冲帘,莺睨树,东风无力。”

    “花半露”三字,洋溢着“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朦胧之感,但古人诗词中并不多见。倒是浙江现代诗人卢熙斌先生有诗云:“山花半露最堪怜,姹紫嫣红各逞前。万壑千峰冰雪后,奇葩吐艳照人间。”好一个“山花半露最堪怜”!直把山花含苞初放、欲绽还羞的形态描绘得栩栩如生、神灵活现。

    有关“燕双飞”,古典诗词中则不少见。如,唐朝诗人卢照邻题为《长安古意》的诗中有“双燕双飞绕画梁,罗帷翠被郁金香”之句;宋代词人晏几道的代表作《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中也有:“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的句子。

    “天高地迥襟怀豁,岳峙渊渟气象恬”

    位于中央党校掠燕湖湖中岛红船展览馆东边的东亭,系著名书法家郑诵先先生作品。

    郑诵先原名世芬,字诵先,四川富顺人。著名书法家。他幼承家学喜习书法,平生好读书,治学严谨。精研文史,工诗词及骈、散文,尤擅书法。各体俱能以草书见长,晚年尤喜章草,将《爨宝子》《爨龙颜》等碑的用笔融汇到他的草书中,所作兼取汉碑和“二爨”笔意,风格更加气魄宏大,浑厚苍莽,潇洒飞动,呈自家风貌。

    从某种意义上说,郑诵先先生的这幅楹联基本上呈现了他晚年的风格。

    “天高地迥襟怀豁”,迥,远也。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心胸豁达,像天空一样深邃遥远,像大地一样宽广辽阔。唐代诗人王勃在他的《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中亦云:“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岳峙渊渟气象恬”:渟,水停止不流动。这句诗是形容人的品德如高山耸立,如渊水深沉,气度非凡;也指人具有很深的内蕴,藏而不露,厚积薄发,处事沉稳,不骄不躁。晋·石崇《楚妃叹》中诗云:“矫矫庄王,渊渟岳峙。”说的也是胸怀宽广,气度不凡。

    楹联上方的匾额为“时和岁丰”,意即四时和顺,五谷丰收。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出处为宋·苏轼《论赏罚及修河事》:“太宗皇帝每见时和岁丰,雨雪应时,辄喜不自胜,举酒以属群臣。”

    这幅楹联蕴涵的人生感悟,对于我们做人、处事、为官,都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与启示。有人说,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七尺男儿,应当有一种志存高远、虚怀若谷的气度:临危而不惧,途穷而志存,名利甘居后,仁厚纳知己,当机能立断,遇乱能慎行,忍辱能负重,功高不自傲,立言必有行。

    作为一个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当今世界形势错综复杂,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同时出现利益多元思想多样,新的矛盾和问题层出不穷的情况下,更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认清大势,把握大局,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增长智慧,锻造能力,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经受考验。从纷繁复杂的事物表象中把准改革脉搏,在众说纷纭中开出改革良方,再蹄疾步稳地推进各项改革,最终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与宏伟蓝图。

    (作者:中国矿业报社副社长、副总编)

上一篇:“世界最美的书”:外表与内涵兼具
下一篇:烟花三月下扬州 春季踏青这些好去处在等你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