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多瑙河畔“亮”起廊坊文化

多瑙河畔“亮”起廊坊文化

“东方·亮”—中国艺术汇首站主题展览廊坊活动成功举办

10月18日晚,“东方⋅亮”—中国艺术汇首站主题展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启幕。

在“意笔千年”展区,廊坊市全国知名画家高世迎(左)为当地参观者讲解中国书画作品。

在“京华余韵”非遗项目互动展示区,廊坊市安次区第什里村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右),在现场教授布达佩斯当地市民制作纯手工风筝。

雕填漆器髹饰技艺第六代传承人缑建辉(右)为匈牙利观众展示雕填漆器制作技艺。

10月18日至22日,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协办的“东方⋅亮”——中国艺术汇首站主题展览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成功举办。为期五天的展览,集中展示了廊坊优秀书画作品44幅以及100件非遗艺术品。

自古以来,匈牙利就是东方各民族进入欧洲的必经之路,也是东西方贸易的繁盛之地。千年之前,络绎不绝的商队令古老的丝绸之路上驼铃不断;千年之后,呼啸穿梭的中欧班列续写着古老亚欧大陆上的生机。当前中国正在加快向西开放步伐,匈牙利也奉行着向东开放政策,匈牙利是第一个与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欧洲国家,“一带一路”把中国和匈牙利更加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廊坊正在大力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近年来,廊坊文化多次赴北京展演,又先后走进新疆焉耆和波兰、斯里兰卡、葡萄牙、泰国等地,密切了地域间的文化交流,在非遗保护传承、特色文化产品推介、文艺精品展演展示等方面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

当悠久的东方文化邂逅“多瑙河明珠”,两地人民共同谱写出一段段精彩动人的“文化交响”。

廊坊文化绽放“艺术之都”

10月18日傍晚,布达佩斯多洛嘉钻石宫殿里人流不断。与往常不同的是,来到这座欧洲著名钻石珠宝中心的顾客,并非关注柜台里晶莹剔透的钻石,而是挂在墙上的中国字画、摆在桌上的中国手工艺品。

“意笔千年”“京华余韵”“丝路华彩”“红墙内外”……此次展览分为四大板块,展出了150余组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精良之作,涵盖国画、唐卡、红木木作、景泰蓝、雕漆、玉雕、布艺、百宝嵌、金漆镶嵌、刺绣、柳编、风筝、葫芦烙画等艺术门类,古代与当代作品交相辉映,力图在一个穿越历史时空的建筑空间中,呈现中国文化艺术的丰富、多元与辉煌。

从多洛嘉钻石宫殿出来西行数百米,便见到了静谧深邃的蓝色多瑙河。这条流经十多个国家的欧洲母亲河,被公认在匈牙利才显示出其最美的风貌。布达佩斯是闻名世界的文化名城,名副其实的“艺术之都”,拥有众多国人熟悉的文化名人——浪漫悲情的裴多菲在这里讴歌爱情与自由,狂放不羁的李斯特在这里戴上了“钢琴之王”的桂冠。

作为此次“东方⋅亮”——中国艺术汇主题展览的协办单位,廊坊市包揽了其中“意笔千年——水墨丹青的文脉涵咏”“京华余韵——燕京八绝的匠心传承”两大板块的展品设置,总展览面积近200多平方米,作者均为廊坊域内“国”字号书画家和省级以上非遗项目的传承人。

“意笔千年”板块集中展示了廊坊市26位书画艺术家的44件精品力作,包括雷金池、胡嘉梁、张万峰、唐凤岐、崔建设、刘以忠、张金荣、高世迎、邓乃甫等知名画家的国画作品37件,张纬东、王增军、王厚祥、刘京闻等知名书法家的作品7件。其中既有传统风格的水墨氤氲,也有挥洒自如的泼墨写意;既有兼工带写的文人表现,又有精勾细制的工笔描绘,此外还有东方白描风格的漫画式人物肖像,可谓东西合璧、别出新意。

流光溢彩的花丝镶嵌、雍容典雅的雕填漆器、技艺精湛的景泰蓝、栩栩如生的手工风筝……本届展览中的“京华余韵”板块,汇聚了巧夺天工的“燕京八绝”和廊坊民间非遗传承,这些跨越古今的绚丽技艺历久弥新,展现出廊坊非遗艺术的蓬勃生命力。

“中国画虽然和欧洲画截然不同,但是却被许多匈牙利人所喜欢。中国的笔墨所表现出来的是另一番情趣。”10月18日傍晚,特意来多洛嘉钻石宫殿参观的布达佩斯市民毕罗帆,站在一幅书法作品前驻足。他曾经在中国留学多年,拿到了北京大学的历史学学士学位,对中国文化很有感情。

“您能帮我们讲讲这边的作品吗?”毕罗帆和夫人在书法展前反复观看。“这是中国的书法作品,是把汉字从功能当中分离出来,就线条和笔墨成为一种单独的审美标准,用最软的毛笔,写出了最硬朗和最变化多端的线条。”在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高世迎的详细讲解下,夫妇俩频频点头。

“京华余韵”展区,前来参观的匈牙利籍华人刘长红女士对来自廊坊第什里的一项非遗传统技艺——风筝制作十分着迷。“做风筝主要是扎、糊、绘、放这四个步骤。制作骨架的竹篾,至少需要半年至一年的时间阴干……”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赵艳强一边制作“比翼燕”风筝,一边耐心地为她讲解。“看到祖国的传统文化倍感亲切,希望我们在异乡能欣赏到更多的中国文化作品!”刘长红说。

与匈牙利民间艺术“亲密接触”

10月19日一早,“东方⋅亮”——中国艺术汇活动廊坊代表团驱车两小时,来到距离布达佩斯130公里外的基什孔豪洛什市,在这里展开文化交流互访。

古色古香的小巷、碎石铺成的小道、满地金黄的落叶……走在基什孔豪洛什市的街区里,一种跨世纪的浪漫气息扑面而来。部分楼房的外墙面上喷绘着白色的蕾丝花纹图案——这是该市一项传统家庭手工业“花边织造”。

走进基什孔豪洛什市手工艺博物馆,橱窗里摆放的正是这大大小小的花边织品,小尺寸的可以作为杯垫,大的制作成披肩、桌布等装饰物。博物馆一角,一名女工正在用一根极细小的针钩织花边。“如果钩织一件座垫大小的作品,需要两年时间。”一旁的讲解员介绍。

“这项手工艺是在150年前创造的,是我们引以为豪的一项工艺,是一项具有匈牙利国家象征意义的传统手工艺。”基什孔豪洛什市市长菲利普⋅罗伯特告诉我们。

在对匈牙利的这项民间艺术赞叹不已的同时,廊坊代表团将一幅《荷塘清趣》和大厂京东珐琅厂出产的景泰蓝看盘“花开富贵”作为礼品赠予基什孔豪洛什市。“希望和中国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在文化方面展开更多合作交流。”菲利普⋅罗伯特说。

“中匈两国有着传统友谊,近年来两国关系取得长足发展,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活动让匈牙利朋友和中国人加深彼此的了解,喜欢上中国的传统文化,架起中匈两国和地方省市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桥梁,在人文交流领域实现更多的合作。”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王峥说。

“廊坊精心布置的书画艺术展览、手工艺品展示制作和京东大鼓展演等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希望通过这些艺术表现形式让更多匈牙利人民和世界友人近距离了解中国文化,有效推动廊坊文化走出去,密切中匈两地文化交流,共同促进优秀文化繁荣发展。”“东方⋅亮”——中国艺术汇活动廊坊代表团团长,廊坊市委副秘书长、办公室副主任李海坡表示,此次活动打开了一扇让欧洲了解中国的窗口,将开启双方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中匈文化期待更多碰撞交流

10月18日晚,笔者在布达佩斯一家当地风味餐厅用餐,几名提琴手组成的小乐队正在驻场表演。大厅里,用餐的中国人有三四桌。当餐厅里响起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蓝色多瑙河》《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等乐曲时,在场的中国游客报以热烈的掌声。就在这时,令我们感动的一幕出现了:几位乐手走到中国顾客中间,专门拉奏了《东方红》《又见炊烟》等中国乐曲,每个在座的中国人都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了起来,现场气氛感人至深。

正如短短几天匈牙利之行所感受到的,中匈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渊远流长、交集颇多。“由于匈牙利是来自东方的民族,匈牙利人对中国有天生的亲近感,把中国人看成是‘亲戚’!”10月19日,中国驻匈牙利大使馆文化参赞王峥在接待廊坊代表团拜访时表示。

王峥介绍,近年来中匈关系进一步升温,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匈牙利“向东看”的政策高度契合,双方在经济、文化、教育、旅游等各方面的互动频繁,匈牙利拥有全欧洲唯一的中匈双语教学为母语的公立学校,仅今年以来中国到访匈牙利的文化团组已达到58个。“我们希望架起中匈两国和地方省市间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期待你们与匈牙利在人文交流领域实现更多合作!”王峥说。

10月18日,廊坊代表团精心挑选了中国美协会员、河北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高世迎的国画作品《静夜幽香》赠予了出席开幕式的匈牙利前总理彼得⋅麦杰希。“中国绘画、写字用的毛笔、宣纸、水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中国有句古话叫以柔克刚,虽然材质软,但本质非常硬,所以作品可经年不腐不坏不变色,这是中国书画最独特的地方……”高世迎介绍。

10月21日上午,匈牙利市民布莎拉女士流连在多洛嘉钻石宫殿的书画展品前,不时向主办方发问。“我很喜欢中国书画,中国的写意画意境很深刻,感觉很纯净,用最少的笔触表达出非常有遐想的意境和空间,让我大开眼界!”布莎拉说,她平常喜欢收藏世界各地的书画作品,对中国写意画颇感兴趣。

“中国的写意画不等同于西方的抽象画,西方抽象画多是主观表达,而中国的写意画是由物到心灵的交融,是一种借物抒情。”高世迎在与布莎拉交流中谈道。最后,布莎拉女士与高世迎现场达成意向,意欲收藏他的几幅大写意画作。

“东西方的文化有很多都是互相影响、互相借鉴的。”在参观布达佩斯著名的马加什教堂时,大厂回族自治县良盛达花丝镶嵌特艺有限公司工艺美术师、河北省一级工艺美术大师马福良看到了一件同样采用花丝镶嵌工艺的展品。他告诉笔者,他所擅长的卡克图工艺,就源自俄罗斯,他多年来把此工艺进行古今结合、中西交融,形成了独特的手工艺流程和造型特征,众多产品具有相当的国际影响。

10月18日傍晚,马福良的一位匈牙利老客户帕维尔来到多洛嘉钻石宫殿的展览现场,一口气从他这订走了15件小酒杯样品。“花丝镶嵌的图案很多源自欧洲,所以欧洲人非常喜欢,这位匈牙利客商已经在我这里连续拿了6年货。”马福良介绍,此次展览上,马福良带来了莲花熏、九龙熏、金执壶、金瓯永固杯4件花丝镶嵌作品展出。

“东方⋅亮”——中国艺术汇主题展览景泰蓝工艺展示区,6岁的中国男孩张自强拿起蓝管,和大厂回族自治县京东珐琅厂总经理黄文海现学现做,为一个卡通图案的景泰蓝看盘涂上了鲜艳的色彩,这叫做“点蓝”。“孩子这么小就来到国外生活,我希望他不要忘记中国传统文化。”孩子的母亲、刚刚移居匈牙利的河北人赵静说。

展览现场,我们还见到了第一位登上匈牙利话剧舞台的中国话剧演员、匈牙利中国文化艺术协会会长于德斌。他在匈牙利生活了30多年,目前从事影视文化工作,此前刚刚带着匈牙利导演去西安参加了“第五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最近正在策划一部由中匈两地合拍的电视连续剧。“匈牙利文化底蕴深厚,而且匈牙利人能够理解欣赏中国文化,双方的文化交流合作拥有很大空间,我愿意为双方的沟通牵线搭桥,促进两国建立更深层次的文化合作。”于德斌说。(文/图:解丽达、张迪、闻树义)

上一篇:人民日报:对碎片化阅读保持高度清醒
下一篇:“文化交响”绽放多瑙河畔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