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通过读书领悟真谛、提升境界

       读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项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在党的历史上,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成为热爱读书、勤于思考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同样重视读书,将读书学习看作日常的生活习惯和精神追求,要求以读书学习来推动我们事业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题为《多读书,修政德》的文章中指出:“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要真正把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境界要求”。认真梳理习近平总书记在读书问题上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等各类书籍,从读书中吸收营养、汲取智慧,推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好学才能上进

  习近平总书记坚持“读书有用论”。他指出:“好学才能上进。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依靠学习走向未来。”2014年2月7日,他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谈到了自己的首要爱好是读书。习近平坦言,“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并列举出读书的多种好处,“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知青时代的习近平,始终坚持“读书有用论”,认为“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好的书籍能提高人的素养,让纯真的心性延续,可以与智者交谈。他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仍勤奋读书、以书为伴,甚至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他利用“农闲”和各种机会坚持读书,积淀了丰厚的文化知识和理论素养。“老三届”插队知青何毅亭说:“习近平总书记酷爱读书学习,这是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熟知的。当年到陕北插队,他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陕北七年,他始终坚持苦读深思,经常挑灯夜读到凌晨。”当年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任干部的刘明升回忆道:“近平有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懂得的事情特别多,是个有文化的人。”

  读书可以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习近平曾指出:“人的追求是否高远、人品是否贤达、处事是否得体,应该说与是否‘曾读数行书’密切相关。”在那个艰苦卓绝的年代,习近平靠读书滋养浩然之气。他后来回忆道:“我并不觉得农村七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从梁家河的七年窑洞生活边劳作边读书生涯到清华大学的课堂读书,从基层工作时的读书积累到治国理政时极其深厚的学术素养形成,习近平始终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习近平自担任总书记以来,尽管政务繁忙,但是“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我爱好挺多,最大的爱好是读书,读书已成为我的一种生活方式。”

  读书可以领悟真谛、实现自我超越。2003年7月,习近平曾倡导领导干部学习理论要有王国维论述治学的三种境界,实现自我超越。只有这样,领导干部才能做到带头学、深入学、持久学,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学以致用、用有所成的模范。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习近平再次强调读书的这三种境界。他说:“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

  既要“苦学”也要“善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学会在广泛的阅读中选择读好书。在“苦学”的同时,我们需要学会“善读”。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力争在有限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读书效果”。近年来,在国内外多个场合发表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多本经典著作,内容丰富多彩。这不仅是他个人读书生活的折射,也为他的思想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来源。他的主要阅读范围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著作、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著作、做好领导工作必需的各种知识书籍以及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早在20世纪70年代,习近平就反复阅读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比如《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资本论》《哥达纲领批判》《反杜林论》《国家与革命》。另外,他读的书还包括军事和国际政治著作,如《马克思恩格斯军事文选》《战争论》《罗斯福见闻秘录》《太平洋战争:岛屿战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选集》以及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重要文献。这些著作和文献对于他积累军事知识、了解国际政治和国际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经典古籍有浓厚兴趣。他认真研读过《史记选》《汉书选》《后汉书选》《三国志》以及《中国古代思想史》等,这使他对很多历史事实和观点以及学派在古代社会存在发展、推广演变等有了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他还爱好品读中外文学作品,非常喜欢中国古典诗词及现代作家作品,读过《离骚》《古诗源》《李白诗选》《三曹诗选》《鲁迅全集》等。通过诵读中华优秀古诗词,可以让人进一步加深爱国主义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读过的外国名著也很多,如巴尔扎克和莫泊桑的小说、莎士比亚的戏剧、苏联作家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以及《战争与和平》《一九一八》《悲惨世界》等。这些书籍不仅能激发思想智慧的火花,而且能活跃思维和开阔视野。

  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

  对于读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即读书要学会思考。他指出:“书本上的东西是别人的,要把它变为自己的,离不开思考;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要把它变为活的,为我所用,同样离不开思考。读书学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思考认知的过程。”在知青七年期间,习近平就爱思考,愿与人交流讨论学习心得。读书时会就碰到的某个观点和史实找出很多相关书籍参考阅读比较,从不同角度分析。例如,他将苏联历史学家谢缅诺夫的《中世纪史》与《基督教青年读本》一起对比着看,对于全面准确了解背景知识和相关史实起到了互为参考的作用;将范文澜的《中国通史》与钱穆、吕振羽的通史书籍相互印证、对比,得到立体、全面的认知。由于习近平在阅读马克思列宁主义著作时涉及不少与欧洲史有关的名词和事件,为此他找来苏联出版的《中世纪史》和《新编新知识辞典》等作为参考。

  关于读书的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学会善读书、巧读书。他在《求知善读,贵耳重目》一文中强调,“读书要用‘巧力’,读得巧,读得实,读得深,懂得取舍,注重思考”;“我们读了很多书,但书里有很多水分,只有和群众结合,才能把水分蒸发掉,得到真正的知识”。另外,他多次指出,青年抓读书要“下一番心无旁骛、静谧自怡的功夫”,“特别是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心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与之相对,习近平总书记还在《“书呆子”现象要不得》一文中指出,不读书要不得,“书呆子”现象也要不得。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书呆子”现象害人害己、影响工作且危害长远。“读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切实加强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重视学习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善于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认识和解决遇到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做到知行合一。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持之以恒读书的重要论述,向人们讲明了读书之道。他在《为政者需要学与思》一文中指出,应注重“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前半句,善学善思,善作善成,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现代人才学中的“蓄电池理论”告诉我们,只有成为一块高效蓄电池而不间断充电,才能持续释放能量,书籍就是提供“电力”的重要来源。读书是一段长期的历程,大家只有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多读与工作相关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新规则的书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水滴石穿,做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才能不断“刷新”自己的知识库。(作者系广东嘉应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施保国)

上一篇:大厂评剧歌舞团团长赵德平:与时代同行,才能一路向前
下一篇:“山河湖海情”四市美术作品联展在廊开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