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做强文化企业如何破解瓶颈

【文创视域】

  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7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全国共有164家企业入选独角兽榜单,其中文化娱乐行业“独角兽”企业共有13家。

  成为“独角兽”企业,意味着公司在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关键一步。然而从崭露头角到“文化航母”,文化企业仍面临诸多“成长的烦恼”。这些“成长的烦恼”有哪些?如何精准补齐发展短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1.资金瓶颈:如何让“轻资产”不再随风飘荡

  【故事】时至今日,资金仍是困扰上海圣峰文化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总经理何俊的最大问题。何俊几年前就意识到公司要发展、业务要拓展,需要更多的人才、更多的资金来支持。可一段时间里,正规贷款盼不来,高利贷却来了。按照约定,圣峰文化一般需要3个月后,才能拿到客户的支付款。但演出合约一签下来就要向艺人支付合同款项的50%,正式演出前七天要付清余下的50%。由此,圣峰文化需要垫付大量资金,从而导致自有资金紧张、业务发展受约束。然而这样的“轻资产”状况,企业又难免遭受“大金融”的冷待。

  “我们的业务虽然比较前卫,但融资需求还是希望走传统途径。”何俊告诉记者,融资的第一步比想象中更难迈出:怎么让银行“找上门”?又怎样让银行认可自己的实力?问题接踵而至。

  类似“做大做强”的故事,还有很多。

  在企业发展中,没有金融的坚实后盾,就难有新灵感、新动力的喷涌。可文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微”“轻资产”,现实中常常遭遇传统金融机构的忽视。

  如何让“轻资产”不再随风飘荡?“文化+金融”要进一步产生共振和叠加效应,还需补齐哪些短板?

做强文化企业如何破解瓶颈

凤凰书城里看书的读者。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公开资料显示,在我国A股市场上,文化行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明显低于金融板块、制造业板块,甚至还低于农业板块。相比之下,美国仅传媒行业的上市公司市值,就超过了总市值的3%。

  就现状而言,我国文化产业通过证券市场的融资还十分有限,未来“文化+金融”领域会有更广阔的合作空间。

  “在动漫游戏、网络文化、艺术品交易、出版、创意设计、文化装备等产业板块中,中小企业同样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中小企业业务部总经理梁丽霓认为,它们不一定都会变为“独角兽”,但有可能成为细分领域的“大国工匠”“隐形冠军”。

  梁丽霓建议,作为“文化+金融”的有生力量,银行应当沉下心来支持“专、精、特、新”中小文创企业的发展,做实文创产业的“高原”基础。

  有了好的服务方式,还需有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更需要有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文化企业的机制保障。

  目前,在风险评估等方面,文创投资还面临不少“盲点”,这导致很多投资机构不愿出手、不敢出手。

  为激发投资文创的动力,上海设计了一条可行之路:重点打造总规模50亿元的文化产业创新创业投资母基金和总规模100亿元的众源母基金,发挥产业基金撬动放大的效应,充分利用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构建文创投融资体系。

  为深化“文化+金融”的跨界合作,业内人士建议,要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的资产证券化,将知识资本、人力资本、品牌价值、明星效应等作为基础资产,进行信用增级和证券化融资。这种新型融资方式,扭转了传统重抵押融资的理念,可以降低融资成本,打破“无形资产”“轻资产”评估难的现状,增强文化资产的流动性。

  2.创新意识瓶颈:产业扩展和整合能力怎样提升

  【案例】近日,江苏有线“基于TVOS的江苏有线智能机顶盒软件构架深度设计”项目荣获2017年度全国广播影视科技创新二等奖,是“高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类”获奖项目中的首个TVOS项目,在全国所有TVOS获奖项目中排名第一。而这只是江苏有线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江苏有线在2015年成功上市,全面实现全省网络整合,在网用户超过2000万户,连续多次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

  然而,在通信技术日新月异,市场环境千变万化,用户需求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江苏有线正在用持续创新面对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探索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基于文化产业的特殊性,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文化创意能力、产业扩展能力和产业整合能力等几个方面,而这些都离不开创新意识的驱动。”江苏有线董事长顾汉德表示,江苏有线正努力在体制创新、业态创新、技术创新、融合创新等方面做文章。

  文化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时空不可改变,思想却可穿越。江苏有线成

做强文化企业如何破解瓶颈

图为浙江横店影视基地。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功的关键在于思想的解放,求新、求变、求突破、求创新的意识始终伴随着企业发展。

  业界专家指出,我国文化企业做大做强,面临的最大瓶颈就是营利模式单一、多元化经营占比少,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开发营利模式、提升盈利能力,用融合发展思路助推企业做大做强。

  在江苏凤凰传媒集团,关于创新的探索和探讨也在进行。

  走进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南京市中心的一家24小时书店,温馨安静的环境引来诸多阅读者埋头书海。细细观来,这个定位为“新型文化阅读空间”的书店处处洋溢着创新的味道。

  书店负责人告诉记者,书店将打造为公共文化空间,为顾客提供演出信息、小型见面会、义演、活动售票等文化服务;同时,还以“创艺”“创作”“创客”为主线,不定期举办艺文、创意类沙龙。“书店提供的不仅仅是购书,还有休闲、聚会、娱乐等体验,将聚集有相同爱好的人群。”该负责人说。

  然而,在凤凰传媒集团的整体版图中,以实体书店为代表的传统出版、发行渠道等主业的运营却面临新媒体时代的冲击和压力。

  “在这样的中心区,如果我们不做书店,改做餐饮,可能收益率能高出好几成。但是作为文化企业,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品位和坚守。”江苏凤凰传媒集团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孙真福对记者说,而创新就意味着企业要通过多元经营来反哺主业、支撑主业发展。

  在创新发展中,凤凰传媒对手机游戏、网络游戏、影视制作和网络视频的跨界并购,加大投资合作力度,多维度延伸产业链,对整个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以及产业转型升级都有着不小的提振作用。

  3.人才瓶颈:高端创意人才缘何“凤毛麟角”

  【数据】有数据统计显示,当前我国文化创意类人才存在很大的缺口。据统计,2013年我国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数为774.06万人,文化产业劳动力占比只有1.01%。与美国文化产业劳动力人数占8.26%相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人才缺口很大。以北京为例,创意产业从业人员在总的就业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不过千分之一,不仅人才的储备不够,而且结构也不尽合理。相比之下,在纽约,文化创意产业的从业人员占该城市全部工作人口总数的12%;在伦敦占14%;而在东京,这一比例更高达15%。

  文化产业是创意产业,这样的创意和创新不同于创造,它需要在既定的基础上添加新鲜的元素。不同于科技领域是在一套成熟和完整的公式下进行创新,文化创新更像是给一幅白描的图画涂上绚丽的色彩。

  然而,尽管空间很大,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天马行空,这对于文化创意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提升对各层次各类别文化的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受大众、市场欢迎的独特的呈现方式。”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齐勇峰指出,文化产业中主要缺乏复合型人才和新兴行业专业人才,既有宽广人文视野、又有精深产业理念的复合型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是目前文化产业重点需要的人才。

  在文化产业领域的许多新兴行业,如会展业、网络游戏业、动画制作业、版权业等,专业人才十分缺乏。以版权业为例,我国数百家出版社、电子音像出版社、近万家杂志社、数百万网站和其他版权相关产业,目前的版权代理机构仅为几十家,无法支撑文化产业链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原因就是专业人员缺乏。

  四川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蔡尚伟指出,未来要扩大培养人才规模,提高人才质量,保障提升中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品质。

  “要继续调整教育模式,在通过改革招生模式扩大培养文化产业人才规模的基础上,重视提高文化产业人才的质量,尤其是要提高他们的文化修养、写作能力、创意策划能力等。要促进各地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品牌文化企业与国内重点高校开展实战培训与合作项目,联合培养高端人才。”蔡尚伟表示。

  文化产业人才的匮乏和发展的前景正在呼唤人才,可喜的是不少文化企业已经谋求在全球范围实施人才战略、诸多院校开始纷纷成立动漫等文化创意专门的学院、部分企业例如浙江华策影视集团也开展了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可见,未来人才匮乏的局面有望得到解决。

  4.地域保护瓶颈:划界式管理方式能否被打破

  【现象】相比于2016年文化产业领域发生了数百起并购重组事件的“火热”风潮,近两年间,我国的文化产业跨界并购案例出现减少。这虽然反映出文化产业并购重组进入渐趋理性的良性周期,也激发了业界对未来文化产业“跨界并购”趋势和壁垒的思考。不少业内人士指出,由于条块分割与进入壁垒的限制,降低了跨地区并购的效率。“例如,我们想要并购省会一家出版集团,然而行政壁垒的划分就把这个可能性打消了。想让哪个省会让出自己的出版企业,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位业内人士坦言。

  推进文化产业跨行业、跨地域、跨所有制的“跨界”发展,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变“小舢板”为“文化航母”,是文化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愿景。

  然而,在实践中,这种跨界执行起来,似乎并不容易,跨界之难亟待突破。跨界之难,到底“难”在哪里?

  业内专家指出,这种“难”就难在观念不够解放。无论是有关部门还是经营性文化企业,还或多或少受到原有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的影响,受到行政管理体制条件下形成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基本格局是以行政区划为界的区域性资源分割和以行政职能为界的部门性资源分割,一些地区、部门各自为政,导致完全以资产为纽带的跨区域、跨行业的重组很难实现,这是跨界重组的最大障碍。

  在跨区域并购过程中,新兴的诸如动漫类、游戏类和软件开发类文化企业在跨区域并购中面临的阻力较小。但是,相比于这些行业,历史相对较长的报业、出版、广电等行业其产品市场壁垒已然形成,区域之间的界线天然地形成了出版、报业企业跨区域并购的壁垒。这种条状分割的状态加大了市场交易成本,使跨地区并购面临较大的阻力。

  “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发挥城市群辐射带动作用,优化发展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形成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等城市群。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潘爱玲建议,在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逐步打破区域行政壁垒,促进文化企业的跨区并购。“作为过渡性措施,可以考虑以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为契机,逐步打破文化产业跨区域并购的约束,鼓励文化企业在上述城市群区域内通过并购重组进行资源整合,实现文化要素顺畅流动。”潘爱玲指出。

  (光明日报记者 李慧)

上一篇:全民阅读 书香永清
下一篇:让文化企业真正“活”起来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