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化
2017戏剧佳作概览

  《狂飙》

  川版《茶馆》

  《家客》

  《兰陵王》

  《山羊不吃天堂草》

  2017年,全国各地艺术院团、艺术院校、演出机构创演了大量戏剧作品。年终岁末,我们特邀请6位专家、剧评人对国内戏剧进行盘点,并从中选出他们眼中最值得关注的代表作,以飨读者。

  推荐人(排名不分先后)

  宋宝珍(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所长)

  傅谨(戏剧理论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罗怀臻(剧作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冯俐(剧作家、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副院长)

  林蔚然(青年编剧、《新剧本》杂志执行主编)

  闫平(青年编剧、剧评人)

  1.《家客》(话剧)

  编剧:喻荣军 导演:周小倩

  主演:张先衡、宋忆宁、许承先

  出品方:上海话剧艺术中心

  傅谨:《家客》表现了对人性的洞察,编剧笔触冷峻而老到,通过对三位身处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性格与生活取向准确的把握和犀利的剖析,为我们揭开了当代中国、尤其是上海的社会一角。

  宋宝珍:《家客》的故事不复杂但胜在开放式的结构,它探讨着真实与想象、此在与他乡、相守与背离等多种人生意绪。如果戏剧是人类灵魂的实验室,那么此剧探讨和表现的恰是一种人生的多样可能。

  林蔚然: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这一由三个老戏骨完成舞台演绎的作品,娓娓道来,扣人心弦,举重若轻。从结构到细节,给人惊喜,耐人寻味。

  2.《兰陵王》(话剧)

  编剧:罗怀臻 导演:王晓鹰

  主演:张皓越/夏力薪/李任

  出品方:中国国家话剧院

  宋宝珍:透视人性、饱含哲思、蕴含辩证、寓意深刻。《兰陵王》的故事产生自上古传统戏曲,以此为题材创作新剧,本身就是对于传统的吸纳。导演巧用傩戏面具、参军戏的滑稽扮演,化用戏曲的手势身段,形成独创的象征性、表现性、风格化的中国当代舞台语汇,在整体调度上不急不徐,感人深挚。

  罗怀臻:《兰陵王》并不是年年可以有的作品,于剧作家而言是从“戏曲现代化”向“话剧民族化”探索的转移;于导演而言则是在“中国意向现代表达”创作理念指导下多次实验的具有总结性的成果。适逢话剧110周年之际,此剧自觉向传统文化包括向古老的表演艺术源头回归的意识尤其显得弥足珍贵。

  3.《山羊不吃天堂草》

  (儿童剧)

  原著:曹文轩 编剧:冯俐

  导演:查明哲

  主演:中戏儿艺班三届演员

  出品方:中国儿童艺术剧院

  宋宝珍:富有创新探索意向的儿童剧。此剧总体叙事风格有意识流的特点,时空变化自由灵活,心理空间得以较为充分地展现。山羊、天堂草、金钱、欲望、友情、活路、纠结、选择等等舞台形象增强了寓言性和象征性。

  冯俐:将观众从儿童扩大到了中学生等儿童剧应该覆盖的“未成年”人群,更扩大到了全年龄。出神入化的舞台呈现,令人信服又动人心魄地讲述了一个改革开放初年的中国故事,让当代中国和全世界的观众都能看懂并感同身受;饱满、独特的艺术形象提出了“人应该怎样成为人”的人类话题;在直面现实的冷峻中,充满了悲悯情怀、温暖内蕴和光明走向。

  4.《酗酒者莫非》(话剧)

  原著:史铁生

  编剧/导演:克里斯提安·陆帕

  (波兰)

  主演:王学兵、韩岩松、李秋晨

  出品方:天津大剧院

  傅谨:《酗酒者莫非》改编自史铁生小说《以电影为舞台背景的戏剧之构想》,演出时间长达5个小时。这可能是第一次有位国际知名的大导演在中国创作他的舞台剧,堪称中国与西方戏剧交融的标志性事件。

  闫平:复杂的舞台和多义的文本,强势的导演与伟大的作者——一切都那样自然。外国女记者和莫非不流畅的对谈,正像陆帕与史铁生、我们与舞台的交流。

  5.《铎声阵阵》(川剧)

  编剧:郑瑞林

  导演:查明哲

  主演:崔光丽、李艳冬

  出品方:四川省川剧院

  傅谨:《铎声阵阵》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遭遇的挑战,通过剧中人物的挣扎和选择,暗示了那些看似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民间风俗内在的精神与道德合理性。川剧名家崔光丽复出担任主演,尤其引人关注。

  冯俐:表现出川人、川剧的巨大生命力和浓烈鲜明的生命个性。展现了半个世纪历史风云,完成了表达丰富、思想密集的、对民族优秀文化人格的呼唤。在中国传统美学精神话剧化、中国传统戏曲手法现代化、表现主义等手法现实主义化等方面,做出了有价值的探索和实践。

  6.《茶馆》(话剧)

  编剧:老舍

  导演:李六乙

  主演:贾建立、杨新州、孔斐

  出品方: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

  罗怀臻:保存经典的最有效方式是激活经典,使经典成为新的表达。在这一点上,川话版《茶馆》是一种开创。无论其转化后的和谐度与完成度如何,理念本身已成为年度成果和宝贵经验。

  闫平:2017川版《茶馆》的最大价值不仅是让老舍走出北京,也不仅是让成都坝子里摆起家国。最动人的是,李六乙再次激活了经典作品在时代中的生命力,并强力注入艺术家的自我心境。气象开阔,又更为私人。

  7.《狂飙》(话剧)

  编剧/导演:田沁鑫

  主演:辛柏青、朱媛媛、

  陶虹、袁泉、师春

  出品方:上海戏剧学院

  中国国家话剧院

  林蔚然:16年一瞬间。一部戏可以焕发出截然不同的光彩。这一版青春逼人,导演的智慧使得演员们扬长避短,美被放大,动人心弦。影像从多个视角呈现出人物关系和情感关系,成为全剧最让人难忘的特质。

  闫平:导演本人的青春气力仍在剧中,又注入了沉淀后的心境,与剧中的田汉形成饶有趣味的互文。田汉对戏剧的钟爱、对革命的热忱、对爱情的追求与困惑,在影像的新视觉效果中被投出、凝聚,还带来了电影般的质感和文气。

  8.《李保国》(河北梆子)

  编剧:孙德民 导演:黄在敏

  出品方:河北梆子剧院

  宋宝珍:此剧表现了一位质朴真诚、胸怀大任、情系乡梓的林业科学家李保国的感人事迹。他的实验室不是在高楼里,而是在太行山区;他的论文不是用笔墨写在白纸上,而是用热血真情把山川大地描绘得更加美丽。他立志把太行农民变成科学家,把科学家变成土生土长的农民,他带领农民在贫瘠的大山里栽种优质苹果,使荒山秃岭变成了花果园。戏剧以生活细节见长、以真心实意动人。舞台处理既有写实性的表现力,也有写意性的抒情性。

  9.《谷文昌》(话剧)

  编剧:冯静 导演:白皓天

  主演:辛柏青、李任、刘晶晶

  出品方:国家话剧院

  宋宝珍:以现实主义手法,结合现代舞台技术手段,展现了真实、生动、质朴、感人的英模形象。主人公形象比较立体,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理念性的叙事逻辑,破除了罗列性的事件铺排,透过主人公与家庭、同事、乡民的关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反映其为人的良善、作风的优良、做事的踏实、精神的高尚。英模题材戏剧创作的佼佼者。

  10. 全本《长生殿》(昆曲)

  编剧:洪昇 导演:曹其敬

  主演:张军、罗晨雪、黎安、

  沈昳丽、蔡正仁、张静娴等

  出品方:上海昆剧团

  闫平:不仅传承了昆曲的表演艺术,还传递出昆曲独特的人文深度。具有远瞻性的创排带给上昆长达10年的精细打磨过程,使一部大气精致的作品得以在社会最需要它的时候,傲然呈现,这代表了一种难得的艺术态度。

  11.《朝金顶》(京剧)

  来源:濒失武戏折子戏

  主演:杨瑞宇

  (男旦演员,来自台湾地区)

  出品方:中国戏曲学院

  傅谨:多年绝迹舞台的武旦经典剧目《朝金顶》在中国京剧艺术节上恢复上演,这是海峡两岸京剧工作者共同协作,挖掘、整理和传承戏曲优秀传统戏的新成就,同时象征着戏曲武戏的价值得到更多关注。

  12.《新原野》(话剧)

  编剧:万方 导演:拉姆尼库兹马奈特 (立陶宛)

  主演:王姬、冯宪珍

  出品方:北京央华

  林蔚然:一出不动声色却暗潮汹涌的深情与绝望呐喊。冯宪珍扮演的婆婆,王姬扮演的六团,沿着伦理与道德给女人划的道儿,困兽犹斗,抱团儿取暖。深深的落寞是舞台上那金黄色的暖意,奇异反差,惊人谐调。神来之笔是结尾处,水中呼呼吐着气泡儿的冯宪珍,一抹游鱼的自在佻达,与生活的怪诞一同停在半空,飞升起来。

  13.《王贵与李香香》

  (秦腔)

  编剧:锦云 导演:张曼君

  主演:柳萍、李小雄

  出品方:宁夏秦腔剧团

  傅谨:改编自延安时代李季的著名长诗,该剧提取了长诗的精神内核,更围绕主人公的爱情故事,揭示出底层民众的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翻天覆地大变革的共振。导演对舞台场面的别致处理,更是其亮点。

  14.《记忆深处》

  (舞剧)

  编导:佟睿睿 主演:唐诗逸

  出品方:江苏演艺集团

  罗怀臻:该剧具有双重含义:第一重是主创团队所致力种植的记忆,“记住黑暗是为了看到光明”;第二重是这部作品曾经于2005年以《南京·1937》剧名首演,12年来,这段放不下的记忆成为新创作、新理念、新美学表达的动力。

  15.《海棠依旧》(话剧)

  导演:毛尔南 编剧:王弋

  主演:姜龙斌、李贞子

  出品方:故宫青年戏剧社团

  冯俐:该剧动人动情地表现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文物南迁,塑造了独特的中国文化人形象。演员完全由故宫博物院职工担任,当代故宫人演绎历史上的故宫人,其自身气质令剧作及导演手法的典雅令人信服。这是一部独具风格又令人激情澎湃的作品。

  16.《蓝蝴蝶》(儿童剧)

  编剧:欧阳逸冰 导演:胡宗琪

  主演:周蕾、张玥

  出品方:中国福利会儿艺剧院

  冯俐:充满想象力地表现“留守儿童”,以“历险记”式的孩子所喜闻乐见的手段,描写了主人公从农村走进城市,寻找父亲的过程,以孩子的视角,表达了创作者对农村和城市不同阶层孩子的深切理解和关爱。

  17.《贵妇还乡》

  (滇剧)

  改编: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

  同名话剧

  出品方:云南玉溪滇剧院

  罗怀臻:滇剧植根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传统戏曲程式化的表演中融进民间、民族、民俗的风格、风味、风情,从而呈现出一种不事夸张但求真实的个性化表演来,使得中国戏曲移植外国名著演出地方特色来,很有趣,也很珍贵。

上一篇: 文化“广交会”牵动全球目光
下一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渊源、立场和新时代使命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