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蔡华伟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中国电影发展极不寻常的5年。根据2012年中美双方就解决WTO电影相关问题谅解备忘录达成的协议,进口分账大片数量增至34部,一下子提高70%,刚刚经历10年产业化改革的中国电影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电影界关于“狼来了”的议论再起。中国电影如何提升质量水平,迎接挑战?5年之后再回顾,我们欣慰地看到,中国电影经受住了考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总结5年来中国电影的发展经验,归根到底在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不断深化对电影本体的认识,不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发展之路,努力把电影工作寓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之中,在弘扬中国精神的道路上,在厚植文化自信的土壤里,在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社会作用上,肩负起中国电影的历史使命与责任担当。
聚焦中国梦主题,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部好的作品,应该是经得起人民评价、专家评价、市场检验的作品,应该是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同时也应该是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作品。5年来,针对“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现象,电影主管部门加强创作引导,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破解了“唯票房论”问题。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的精品佳作不断涌现,观众满意度显著提高,良好口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电影产业的运转循环更加健康有序,中国电影进入了繁荣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唱响主旋律、弘扬正能量,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重要使命。中国电影素有运用宏大叙事铭记历史、歌颂时代的光荣传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好地融入电影创作,让主旋律更嘹亮,正能量更强劲?这是中国电影必须认真回答的问题。5年来,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和重要时间节点,重点主旋律影片开拓了创作新境界,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重点影片《百团大战》,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点影片《勇士》,纪念建军90周年重点影片《建军大业》,影片创新理念,大胆突破,在坚持思想性的同时,着力提升艺术品质和观赏性,更加贴近观众。而即将在今年国庆节前后上映的《十八洞村》《红海行动》《空天猎》等影片,豪情抒写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电影界喜迎十九大胜利召开的诚挚献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是常写常新的主题。在刚刚结束的暑期档中,国产影片《战狼Ⅱ》对此进行了最生动的诠释,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观影人次超过1.55亿。影片充分点燃了人们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在全国各地影院,观众反复观看的情况屡见不鲜。观众的厚爱助推影片不断刷新各项纪录,目前已跻身全球电影史票房排行前列,成为近年来最成功的主旋律影片之一。
在与美国好莱坞为代表的进口电影的正面较量中,国产电影创作生产格局更加丰富完善,电影故事更加多姿多彩,既有高工业技术规格大制作的《捉妖记》《美人鱼》,又有重述红色经典的《智取威虎山》、彰显国家力量的《湄公河行动》;既有深入思考生态文明的《狼图腾》,又有励志创业的《中国合伙人》、充满人文关怀的《滚蛋吧!肿瘤君》,还有别开生面的《人再囧途之泰囧》。而艺术影片《百鸟朝凤》《山河故人》,动画影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纪录影片《二十二》《冈仁波齐》等,体现了中国电影不竭的创新活力,极大丰富和拓宽了观众的观影选择,共同巩固了国产影片的市场主体地位。
优秀作品源自优秀人才。5年来,主管部门将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打破传统的培养机制,聚焦青年人才成长,形成人才梯队。通过青年剧作扶持计划、导演“青葱计划”,以及与好莱坞制片公司合作开展培训等多种方式,中国电影新力量规模崛起,新导演、新编剧、新演员、新制片人、新的技术专家逐步进入电影创作生产的主力阵容,开始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坚持市场主导,促进产业繁荣
2016年11月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下简称《电影产业促进法》),并于2017年3月1日正式施行。这是我国文化立法领域的一次突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座里程碑。《电影产业促进法》对电影产业化改革的实践经验进行了总结与提炼,以法律的形式为未来发展提供了顶层设计和路径规划,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5年来,电影主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要求,充分遵循产业发展规律,积极转变政府管理方式。为了确保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电影主管部门“刀口向内”,坚定不移推动“放管服”改革,大幅削减和下放权力,不断优化服务,电影生产力得到极大释放。一是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国有、民营公司公平竞争,大、中、小、微型企业各展风采,以“互联网+”为显著特征的创新力量加快融入,为整个行业注入强劲动能。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在制片领域投资主体就超过了2000家,有持续出品能力的超过500家。二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年均生产故事影片700余部,位居世界第三。2016年全国电影总票房比2012年净增近两倍,达到492.83亿元,位居世界第二,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电影市场稳定增长的重要力量。三是电影基础设施跨越式升级。在制作领域,国家中影数字制作基地等园区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电影创作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和服务保障。在放映领域,5年来平均每天新增20块银幕,目前总银幕数接近4.8万块,稳居全球首位,且数字化水平领先,结构布局合理。四是电影工业体系不断完善。中国巨幕、ALPD激光放映等自主科技创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中国多维声”还音系统、芜湖影星银幕等,成为民族电影工业的响亮品牌。
在推动产业发展过程中,各级电影主管部门充分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近年来电影市场成绩显著,但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偷、漏、瞒、虚报电影票房和侵权盗版等现象,严重损害著作权人合法权益,破坏了市场秩序。电影主管部门通过专项治理行动,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巡查整改,有力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例如2016年影响较大的影片《叶问3》票房造假事件和湖北省黄石市盗版电影案件,后者成为我国因盗录、盗播电影入刑的第一案。2017年明确为“电影市场规范年”,3月20日对首批326家2016年以来瞒报票房收入的影院实施严厉处罚,引发电影行业强烈反响和社会广泛关注,被视为《电影产业促进法》施行后规范市场的“第一记重拳”。此外针对一些新主体和新业态,主管部门还积极探索审慎包容监管。
倡导合作共赢,加快走出去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民直接交往是加深国与国友谊最有效的方式。加强文明对话和文化交流,不仅各美其美,而且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党的十八大以来,电影国际交流作为人文交流中最受欢迎的形式和载体之一,积极配合重大外交战略和外宣工作的各项部署,呈现出新的亮点和特征。
今年6月,2017中国成都·金砖国家电影节的成功举办,为加强金砖国家人文交流机制、夯实民意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9月4日,金砖五国著名导演首次联合拍摄的电影《时间去哪儿了》发布“五彩缤纷”版定档海报,影片中5名导演围绕同一主题分别讲述对时间和情感的不同感悟,开创了崭新的合作交流模式。围绕“一带一路”建设,海外十大中国品牌电影节、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等活动渐成气候,充分发挥电影作为文化大使的特殊功能,让外国民众通过电影进一步了解中国,同时更加有效地拓展中国电影的国际发展空间。
伴随着我国大国外交战略的实施,作为人文交流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19个国家与我国签署电影合拍协议,还有更多的国家表达出类似意向。2016年合拍片生产数量达到71部,多部合拍影片在国内外市场取得成功。尤其是中国电影与美国好莱坞六大公司先后建立了密切、畅通的合作渠道,多个“以我为主”的合拍项目正在酝酿筹备中。同时借助外国优质资源讲述中国故事,成为探索实践的重点路径,许多国际知名电影艺术家以各种形式参与创作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从“借船出海”到“联合舰队”,再到“自主驰骋,扬帆远航”的思路和战略已愈发清晰坚实。
从电影的传播规律和消费特征来看,面向普通观众的商业发行才是主流,效果也最好。专业研究机构报告显示,2016年美国电影的全球市场份额为67.4%,欧洲影片的市场份额为26.7%,剩下的市场空间非常有限,但这是中国电影必须面对的现状。2016年“中国电影·普天同映”全球发行平台正式启动,在政府的指导和推动下,通过有计划的市场化运营,目前已与亚洲、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多国主流院线成功对接,并努力向非洲延伸,实现了多部国产新片的海外规模性发行,与此同时高度重视以新媒体为代表的多层次版权分发渠道,品牌效应正在形成。2016年中国电影海外销售收入为38.25亿元,是2012年的3.6倍。2017年上半年中国电影海外票房及销售收入已达27.26亿元。国际市场坚冰初破,中国电影唯有一往无前。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电影强国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文艺工作者,面对史诗般的社会变化,我们有责任写出中华民族新史诗;让目光再广大一些、再深远一些,向着人类最先进的方面注目,向着人类精神世界的最深处探寻。这当然也是对电影工作者的殷切希望,是我们做好电影工作,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遵循。
按照目前发展趋势,我们可以比较自信地判断,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之际,中国电影将在票房等核心产业指标上领先,并与其后的日、印、英、法等国拉开距离。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到来之际,中国电影对文艺大发展大繁荣的贡献将更加突出,在世界电影格局中将以作品呈现和产业规模两个方面的优势,显著增强文化话语权。
在经历了连续多年高速发展后,中国电影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此我们保持着清醒认识。只有直面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只有克服困难、化解矛盾才能不断发展前进。
针对电影创作功利化现象,要加强现实主义题材创作引导,实现电影创作的新突破。在坚持正确价值导向的前提下,进一步拓宽现实主义题材的表现领域,倡导现实主义精神与当代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落实“深度关注现实、共同关心社会、真诚关爱他人”基本要求。鼓励创作者以更加敏锐的视角、更加丰富的手段来书写现实,表现人生,传递正能量,共圆中国梦。
针对电影生产质量亟待提升,要压产提质增效,深化电影供给侧改革。决定电影产业发展最根本的还是好作品,必须在出好作品上下功夫,提高创作质量,提升两个效益。引导优质资源向优质项目倾斜,提高好作品的产出率。
针对电影消费还很不成熟,要倡导积极健康的电影研究和评论,适应电影发展的现代性和创新性,立足于时代背景,正确处理创作规律、学术研究和文艺传播的关系,深化对产业的研究和分析,开展健康有益的文艺批评,营造客观公正的批评环境,形成有利于电影发展的舆论氛围,培育浓厚的电影文化。
针对好莱坞等娱乐消费方式的竞争,必须学会在日益开放的格局中不断提高能力水平。既要以开放的姿态接纳好莱坞以及多国别的优秀影片进入中国市场,又要深入研究掌握观众迅速升级迭代的消费需要,不断增强中国电影的自身实力,促进世界电影的丰富多样化和整体发展。
针对中国电影国际影响力仍然有限,要以中国作为世界前列的电影市场为依托,逐步构建中国电影的文化话语权。在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主要电影市场这一历史时期,我们要以市场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为基础,推出中国文化引领的价值主张、文化倡导和电影标准,成为世界各国电影文化的共享平台,为世界电影发展作出独特贡献。
电影是国家文化软实力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大对电影文化战略的重视,从国家文化利益高度予以引领、规划、扶持,推动早日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转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应有贡献!(作者童刚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