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所长、教授,江苏历史文化决策咨询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贺云翱
江苏是大运河的起源地,是大运河河道路线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大运河世界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千年流淌的人工大运河把江苏境内的大江、大河、大湖、大海彼此联通,构成水乡江苏、繁荣江苏、生态江苏、文化江苏、美丽江苏的骨干网络。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对于江苏具有重大意义:
这是落实中央号召,建设中国大运河文化带的重要战略行动。大运河曾经是沟通我国北方政治中心与南方经济中心的通道,是连接海上丝绸之路与陆上丝绸之路的纽带,是当代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切入点。尽管今天其交通地位有所下降,但是沿线长期积累的文化资源具有巨大的现代传承、串联、开发、发展意义。大运河江苏段还是我国南水北调东线水源地所在,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重大。大运河文化带与当前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三大战略有直接联系,尤其江苏是“一带一路”的“交汇点”,应从国家高度认识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战略性意义。
这是提升大运河作为世界遗产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与利用水平的重要机遇。实地调研发现,大运河沿线遗产保护工作存在不少问题,有的地方遗产保护意识淡薄,有些重要遗产点环境差,存在重申报轻保护的现象。部分运河河段堤内分布密集的小码头、堆栈、货场、酒店饭馆等,河床漫滩上有大量坟地,不仅影响泄洪和河道安全,而且也是对运河遗产、环境与景观的破坏,部分城市运河堤内甚至分布成片房屋以及不同部门建造的各种构筑物等。这些问题牵涉到大运河江苏段管理部门众多的问题。由于长期存在“九龙治水”的现象,加之运河属于活态遗产,大运河文化带涉及的直接管理部门除了水利、航运、文化文物等部门外,还有环保、国土、渔政、农业、建设、规划、城管、园林、旅游等多个部门。一些具体的运河遗产点也是分属不同部门管理,管理头绪较为复杂。借助国家及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契机,可以完善大运河遗产保护利用长效机制,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问题,大力提升大运河沿线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
这是推进运河全线及周边地区协调联动、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重要抓手。江苏提出的“江淮生态大走廊战略”与大运河存在空间上的重叠,两者具备协同发展条件。其中,大运河所经的苏北地区是江苏扶贫开发重点攻坚区域,也是南水北调东部工程的主要通道,应借助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和相关项目实施,加大基础设施以及沿线城镇的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的投入,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水环境治理和文化特色资源开发,进一步实现各大功能区均衡发展的目标。同时,发挥运河干流、支流及与其互通的长江、淮河、沿海等水体和文化空间,串联扬子江城市群、沿海经济带、江淮生态经济区及淮海经济区,助力实现省委提出的“1+3”功能区战略构想。
对发挥运河遗产的多重价值,推进江苏文化强省建设有重大战略意义。大运河文化带不仅将江苏的楚汉文化、淮扬文化、吴文化等传统地域文化有机串联起来,也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联系在一起,形成了兼收并蓄、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江苏运河文化系统,是富含江苏文化特质的传统文化大宝库、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走廊、文化创新转化发展的大空间。大运河是活态的,不仅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除了丰厚的运河历史文化保护利用外,在文化带建设中,还应加大现代公共文化、生态文化、文化产业、文化旅游业等领域的投入,提升运河沿线城市、集镇、乡村文化建设水平和能力,为实现文化强省目标提供新途径新动力。
对“精彩江苏”文化旅游品牌战略的实施具有支撑作用。江苏大运河沿线8市在运河文化旅游业方面展现出较大的热情,基本树立了各自的运河文化旅游形象,分别开发出较为成熟的运河文化旅游集聚区以及洪泽湖古堤悬湖景观带、宿迁中运河景观带等。当然还有一些重要文化资源有待发掘利用。通过当前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既有利于改进目前存在的苏南区域运河旅游的组织和效益明显好于苏中和苏北的现状,打造我省运河文化名城旅游带,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掘资源,规划项目,整合力量,吸引投资,提高档次,弥补空缺,让江苏特色的、多样的、丰厚的地域文化能够成为整个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上区域文化的绚丽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