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廊坊市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有利契机,以建设文化体验城市为目标,全力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立足毗邻京津的“人缘、业缘、地缘”优势,打造“环首都文化产业高地”区域中政策最好、服务最优、环境最美、成本最低的投资洼地和产业高地。
在产业布局上,以市区为核心,廊坊市积极培育环首都文化产业带、环天津文化产业带和中轴文化产业带;打造以三河为中心的新兴文化产业、以大厂香河为中心的影视剧拍摄及创意体验文化产业、以广阳为中心的现代文化休闲产业、以安次为中心的印刷包装产业、以永固霸为中心的休闲度假体验文化产业和大城红木文化产品加工制造产业六大组团产业集群,构建“一核三带六大组团”的整体格局。
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当前,文化产业面临着大发展的良好机遇,全市上下正在凝聚共识、乘势而上、顺势而为,努力实现到“十三五”末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200亿元,占GDP比重超过5%,形成具有廊坊特色、产业结构基本合理的文化产业体系,使文化产业成为廊坊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产业。
固本强基,着力抓好项目建设
“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大发展,建设文化强市,是符合廊坊实际、培育转型升级新动能的务实之选。”市委书记冯韶慧说。
推进文化产业发展,廊坊市始终把抓项目工作放到第一位,在选准、狠抓项目上下功夫,坚持重点项目带动、培育新兴业态、园区聚集发展。
抓在建项目。近年来,全市谋划、签约、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在去年的深圳文博会上,投资100亿元的梦东方未来世界二期、投资40亿元的香河运河生态文化产业园、投资11亿元的世界农业嘉年华项目成功签约落地并开工建设。各地各有关部门特别是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切实下大力抓好在建项目建设,有效破解项目建设中的瓶颈制约,让更多的项目尽快建成达效。
抓招商引资。廊坊市放眼全国抓招商,尤其注重开展定向登门招商,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产业特点,科学定位,找准目标。全市各地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招商引资、招商引智、招商引人。
抓项目谋划和储备。瞄准国家、省、市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筛选储备一批附加值高、科技含量高的文化产业好项目、大项目,确保优质项目不断档。为确保项目进度,廊坊市认真落实重大项目领导分包制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早见成效。
抓好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各地产业特色,廊坊市积极引导文化产业项目进入本地的经济园区,形成聚集效应,建设“园中园”,并不断改善软硬环境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文化企业入驻,促进生产要素向园区集聚,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中,廊坊市始终坚持“巩固一批、实施一批、谋划一批”的工作思路,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经过几年发展,全市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日益增强,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越来越高,在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目前,全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项目达到182个,产业园区8个,已建项目62个,在建项目76个,新谋划项目36个,其中谋划实施投资亿元以上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40个,总投资1100多亿元。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谋划实施超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19个,创历年之最。
激发动能,着力抓好市场主体培育
初夏时节,位于市文化公园北侧的“梦廊坊”文化产业园正在加紧建设。这个总投资200亿元的文化产业项目,是河北省与文化部的省部合作项目,由新奥集团负责规划建设,建成后将成为京津冀地区文化旅游的新亮点。
进一步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廊坊市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秩序,鼓励引导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文化建设,形成有实力、有特色的文化企业。
在培育壮大文化企业工作中求突破。扶持国有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市属国有文化企业继续深化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运行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提升企业竞争力。面向全国对标先进,持续增比进位,成为全市文化市场的主导力量和文化产业的战略投资者。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市属国有骨干文化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鼓励其做大做强。
促进民营文化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近年来,廊坊市在行政审批、政策支持、业务指导、资金扶持等方面加大对民营文化企业支持力度,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鼓励工矿企业、房地产企业等转型投资文化产业,注册成立文化科技、文化创意企业(公司)。鼓励各类优秀民营文化企业以多种形式进行跨地区、跨行业兼并、联合、重组,打造行业龙头企业集团。
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促进中小微文化企业蓬勃发展。近年来,全市各地加快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孵化基地和园区,吸引广大青年创业者入驻,为他们投身文化产业提供机遇、搭建平台。开展民营文化市场主体扶持行动,支持文化个体工商户向法人单位发展、规模以下文化企业向规模以上文化企业发展。对成功入选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的文化企业和新增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奖励或项目支持。
搭建资本运作平台。支持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廊坊市支持各类文化企业在境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募集资本。对于成功上市、挂牌的文化企业,给予专项资金奖励。
同时,廊坊市制定出台“文化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市文化产业年均增长12%以上,让以文化创意产业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融合发展,培育特色品牌
今年2月22日,廊坊首部大型原创音乐剧《紫檀》在廊坊壹佰剧院上演,成为全国首部以红木文化为背景、以木匠手艺人为主人公的舞台力作。
近年来,廊坊市通过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民间手工艺大师以及产业化运作等途径,全方位培育特色文化产品品牌。“中国京作古典家具之乡”大城县,依托传统红木家具产业集群建起红木文化产业新城,集红木家具卖场、古董木玩交易卖场、配套住宅和珍稀木材交易中心、拍卖中心、文物鉴定、仓储物流于一体,成为中国北方最重要的红木文化一站式体验基地,辐射周边50多个村街,带动3万人就业,年销售额60多亿元,占据了华北地区8成以上的市场份额。
推动文化与其它产业深度融合,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捷径。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形势下,廊坊市的文化产业在融合发展上迈出了坚实步伐,开创出一条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廊坊路径”。
推进文化与科技融合,促进文化产品上档升级;推进文化与农业融合,使现代农业增添文化内涵;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实现旅游品位与文化底蕴双促进;推进文化与工业融合,打造文化产品“升级版”;推进文化与贸易融合,搭建文化交易平台……融合带来发展的新商机,融合增强发展的新活力,融合开创发展的新路径,文化的融合发展正在推进廊坊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文化产业新高地。
目前,廊坊市花丝镶嵌、景泰蓝制作企业仅大厂回族自治县就集聚60余家,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档次不断提升;以安次区第什里为中心,特色风筝小镇已见雏形,年产量突破3000万个;日升管乐器、韵迪打击乐器、天音手风琴远销欧美20多个国家;永清别古庄镇正在打造中国北方最大核雕生产基地,核雕生产工坊达12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人,年产值6亿元;固安焦氏戏曲脸谱谱式有300多种,直径最小的不到2厘米,最大1.5米。
……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特殊的经济形态,在提高市民文化素养、提升全民文化自信、积淀城市文化底蕴的同时,日益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对全市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贡献着越来越重要的力量。
廊坊的文化产业刚刚起步即异军突起引人瞩目,不久的将来,廊坊的文化产业必将为全市发展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