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一带一路”文创产业:从概念到行动

                                                  《兵马俑灯展》赴哥伦比亚展出。资料图片

  【文创视域】

  “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我们的先辈扬帆远航,穿越惊涛骇浪,闯荡出连接东西方的海上丝绸之路。”2000年后的“一带一路”倡议,又打开了各国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文创产业也乘势而上,从愿景到现实,从概念到行动,从产品到服务,对促进民心相通发挥了独特的文化作用,也为政治经济合作提供了坚实的社会基础和人文基础。

  从交流到产业,以市场之力传播文化之美

  【镜头】 在刚刚闭幕的北京“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域上和美集团与英菲尼迪控股公司成功签约尼泊尔·中国西藏文化旅游产业园暨《尺尊公主》历史舞台剧项目;柬埔寨吴哥窟·中国四川文化产业园——《梦幻吴哥》伦塔爱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项目也入选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库。

  像域上和美集团一样,杭州的宋城集团和梅帅元的山水盛典文化产业集团,都早已开启海外发展之旅。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也表示,万达正在法国巴黎和印度建设两个大型的万达文化旅游城,与“一带一路”沿线另外4个国家洽谈的文化旅游项目也即将落地。

  歌舞演出,过去多为文化交流活动,由政府买单;现在的文化旅游项目中,企业是主体,内容是演出,随着文化产业项目的建设,不仅给“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带去投资,也带去了两国文化的深度沟通。我国的图书和影视,文化装备和创意设计,管理和品牌都通过文化产业项目正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交流融合,市场参与让彼此的合作更持久、联系更稳定。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在陕西省文联原副主席肖云儒看来,精神文化产品和物质产品的根本不同在于,一个是增值的,一个是消耗的,物质产品一旦变成文化产品,时间越久价值越大。“兵马俑埋到地下那一刻开始就从物质产品变成了文化产品。文化是丝绸之路的灵魂,文化产业就是要将文化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用市场的力量去发掘和传播文化的美,使人们相互了解、相互欣赏、相互尊重,共同去书写文明的新篇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肖云儒指出。

  从产品到平台,谋求“1+1>2”的共赢

  【镜头】 陕西历史博物馆珍藏的千年“鎏金铜蚕”和印度尼西亚发现的千年沉船“黑石号”,是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的两个古丝绸之路的见证物。话音刚落,陕文投华夏文创公司的铜蚕衍生品就出炉了,即将亮相6月3日的“2017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

  “为什么文物衍生品能如此快速地推出?得益于近年来培育的战略合作关系,陕西历史博物馆授权陕文投的华夏文创公司专门对接生产文化衍生品。”华夏文创公司总经理朱先慧介绍,在此基础上,“文博创意产业联盟”呼之欲出,把文物资源、设计机构、生产供应链、销售渠道和电商平台整合到一起,让文化“活”起来,走入大众生活。并且已经开始吸引“一带一路”国家加入联盟,开放资源、共享平台,团结各国博物馆共同开发文化衍生品。

  从“一带一路”演出院线联盟到丝绸之路博物馆联盟,从丝路智库联盟到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从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到深圳文博会……平台能把各国分散的文化资源整合起来,发挥规模优势,“抱团”发展,实现“1+1>2”的效果。

  互联网将合作和贸易的平台扩展至前所未有的广度。在日前召开的深圳文博会上,来自巴基斯坦的布哈里不会中文,但这并不妨碍他和中国人做生意,双方在手机屏上打出价格,只需扫一个微信支付,就能完成交易。“不到十分钟,我就卖出去五个木雕的首饰盒。”布哈里兴奋地说。据悉,文博会线上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参展,可谓“永不落幕的文博会”,虽然相隔万里,却可在互联网上动动手指就促成交易。

  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主席、大唐西市集团董事局主席吕建中表示,未来将做实、做精、做强网上丝绸之路。现在即便线上能实现有效对接,但线下还有不少瓶颈要突破,包括海关通关、货币兑换、跨境结算等问题都需要“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发挥各自智慧去突破,进一步提高沟通的质量和水平。

  从传统到现代,产业在融汇中升级

  【镜头】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欢迎宴会上,紫金光华国宴陶瓷餐具惊艳了各国嘉宾。白瓷浮雕珠光珐琅彩工艺简约大气、庄重华丽。餐具上还呈现张骞出使西域、玄奘西行求法、神女飞天等中国故事。将丝绸路上的审美情趣、哲学思想和传奇故事,运用在陶瓷装饰上,融汇古今,展现出历史的厚度与温度。

  “小瓷器,大艺术”,小小陶瓷餐具背后是传统与现代的碰撞,经典与创新的融合,文化与传承的见证。

  “丝绸之路带来了东西方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而古代陶瓷的兴盛,正是因为不同朝代各自陶瓷代表艺术的融合与创新。”著名文物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指出,近100年来,中国陶瓷日渐式微,几乎没有划时代的创新。日用瓷研发投入少,既没有全球知名名牌,也缺乏高品质产品。紫金光华陶瓷餐具秉承匠心精神向世界呈现出中国陶瓷的当代精品,正为国有陶瓷品牌重新焕发时代光彩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像瓷器一样,传统的茶叶、丝绸都有极大的创新空间。中国七万家茶企业的利润不及一家英国立顿;中国的丝绸和文化符号要经过一些国际时尚品牌的运营才能身价百倍。“不管是传统的茶叶、丝绸,还是当下的中国制造,都应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还要融入更多的时代技术和时尚元素,通过创意设计和文化品牌,不断提升品质,走向世界。”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姜玉峰表示。

  古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道,更是一条知识交流之路。商品和知识交流带来了观念创新、技术创新,今天的文化产业也同样需要在多种文化的融合中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记者 张玉玲)

上一篇:燕赵书香滋味长——第27届全国书博会“书博大篷车·美丽河北行”活动综述
下一篇:河北将举办第三届京津冀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