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高原
“廊坊地处京畿之区的前沿,自古既多慷慨悲歌之士,也不乏文人的高雅闲适。文安县地处廊坊之南,取“崇尚文礼,治国安邦”之意而得名,其地自明代以后逐步形成“纪、井、陈、王”四大望族。作为此四大望族之首,纪氏家族的兴盛绵延达七百余年,至今这个家族已传承至第23代,先后涌现出众多的举人、进士、地方官员、诗人、书画家等,成为享誉一方的文化世家。”5月6日,“书香廊坊”读书会文化沙龙继续开讲,许振东教授为读者讲述了文安纪氏家族的文脉。
●纪氏家族如何兴盛起来?
在纪氏家训中记载“祖宗虽远祭礼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说道孝道,值得一提的是纪氏家族第七世纪汝清,据《文安县志》孝行传中记载,“臣父纪汝清弱冠临祖丧,沍寒血凝冰,绝食七日,抱尸僵卧。草疏芦墓三年。臣祖占危疾,臣父孝感群鸟,梦神授药,病少间。已葬,负士龟茧,芦墓如初。河水暴发,乘苇桴筑堰,墓独玩安。”弱冠之年,父亲去世,他抱着父亲的尸体七天不吃不喝。父亲埋葬后,又在墓地结庐守墓三年。纪汝清母亲病重,他寝食难安,梦见群鸟授神药。母亲去世后,刚刚下葬,赶上河水暴发,纪汝清扎好芦苇筏子,撑到墓地,筑堰阻水, 保护了庐墓的安全。
文安纪氏家庭在文安县虽是仅有三四千人的小姓,却是当地的名门望族。文安纪氏自一世祖自永乐十年从山东辗转到河北,落户文安县宁寿屯村。其人德才兼备,志向远大,却不求功名仕途,潜心务农,相妻教子,助人行善,人称“隐君子”。此后子孙繁衍,家业兴旺。一个有家规,守信义,重教育,睦乡里的纪氏家族,渐渐小有名气。古时村落名常常是以村里的大姓和名门望族来命名的,之所以在清代落户的宁寿屯也演变成了纪家屯村,现名纪屯。是因为这个村子里的一户人家实在是称得上人才辈出,声震畿南。文安纪氏一世祖伯龄公图守德重教的良好家风和传统,促进了纪氏家族的繁荣与崛起。虽然纪寿本人一生不求功名仕途,可从第二代纪亨开始,就已经放弃不为官从吏的信条了。纪亨做过长陵卫经历,算是开了纪家为吏的先河。从三代纪紘开始,文安纪氏家族,科第蝉联,名人辈出,京官数世,地方官遍及江南数省。且诗书传世,声名远播,经600年不衰。
●纪氏家族的诗书继世
据史志记载,明清两朝,文安纪氏中进士者15人,举人38人,贡生50人,太学生44人。外官教习、学正、教谕、同考官、主簿、经历、同知、千总、知县、知州、佥事、推官、通判、长史、按察使、给事、副使、知府、布政使等一百余人,政绩斐然,有廉吏家风,诗赋家声之美誉,为明清文安望族纪井陈王四大家族之首。文安纪氏被公认为文化世家,名震畿南,并载录系列丛书《中国文化世家》中。
文安纪氏最为人乐道的一件事,莫过于嘉靖三代三进士了。从三代纪紘开始,纪家开始为官,结果就是纪紘的儿子纪常是嘉靖五年丙戍科进士,纪常的儿子纪诫是嘉靖三十八年己未科进士,纪常的孙子纪大纲是嘉靖四十四年乙丑科进士。
纪常去世了,他儿子纪诫仍在朝廷为官。嘉靖皇帝驾崩,穆宗隆庆皇帝即位,他也要网罗人才,巩固自己的根基。大赦天下后,就是表彰功臣。为了表彰纪常的政绩,下旨为他立一座牌坊,当时布政使的官职称之为方伯,纪常官居河南左布政使,也就是正职,所以就称大方伯,这座牌坊就叫做大方伯坊了。
世进士坊就是为了三代三进士而立的,而世科坊是为了从纪紘开始六辈七举人而立。现在留存较早版本的《文安县志》是纪大纲等纂修的崇祯版《文安县志》。他还开始了《文安纪氏家谱》的创编。
纪家的第八代,克字辈。此时,文安纪氏已经有部分族人从纪屯迁往文安县城,成为文安望族。而纪家第八代纪克扬、纪克家、纪克一兄弟就成为文安纪氏第一代诗歌名人。纪家多奇才,纪克扬是其中的翘楚。纪克扬最传奇的地方是他曾作64字回文诗,纵横读之可得360首,是现今已知反复诗中能读出首数最多的一首。只可惜,原稿至今未见。同时,他的死也是最悲壮的。“明末时值烽火惊人,桑田莫问,云戈迷目,铁骑连围,人情鸟散,望风奔靡。公毅然弗顾。城陷,竟以抗颜不屈遂遇害”。《四库全书总目》中收录了他的《丽奇轩易经讲义》。纪克扬墓志铭(部分)有清一朝,纪家也是人才辈出。 纪克扬之子纪愈、纪炅、纪元三兄弟为清初文安纪氏第二代诗歌名人的代表,尤其是纪炅。就连纪晓岚也称他们兄弟三人“皆以文藻鸣一时,征君(纪炅)尤工于赋咏”。
●纪氏家族有哪些古迹遗存?
许振东表示,介绍文安纪氏家族,不仅是挖掘廊坊当地历史文化,提升廊坊文脉,增强乡土自豪感,而且有助于凝聚炎黄子孙追宗认祖之情,有助于从家风承续中知荣辱、知爱国。
许振东介绍说,文安纪氏家谱,(清)纪昌期等修,清道光年间木刻活字印本两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在文安县城的中心大街上,曾经耸立着两个大牌坊。一块是御赐大方伯木牌坊,一块是西关汉白玉石质的石牌坊——孝子坊。
纪家大院在十字街北侧,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不亚于杨柳青石家大院及山西晋商大院,毁于上世纪70年代,现建为商业步行街。纪家祠堂在十字街东北侧,城管商店以北。原建筑群内含纪氏私塾学堂,祠堂正殿悬挂乾隆御题《报本追远》龙纹匾,祠堂及文物毁于解放初,此地后改为城管政府,现已拍卖。
己定为文安文化遗址的城西孙章村的纪氏祖坟,明嘉靖四十一年受皇封置地150余亩,由三世祖中议大夫长史公紘,四世祖河南左布政史方伯公常,五世祖中宪大夫副使公诫,陆续修建纪家墓地。朝廷恩准敕建石牌坊、神道、石像生、神道碑等,并遍植苍松翠柏,至清朝末年已是规模宏大,古木参天,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虽因社会发展与城市改造中已拆毁,但在文安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留下了无数美好的故事与传说。而历尽沧桑保留下来的四通明、清两朝的御赐奠碑,更是直接彰显和见证了文安纪氏家族历史的辉煌及文安县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