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从“反腐剧”热播看文艺的当代使命

    3月28日,由最高检影视中心牵头制作的反腐大剧《人民的名义》开播。播出不过几集,这部尺度惊人的电视剧便以9.1评分的口碑迅速走红,收视率更是一路飙红,刷新多项纪录。据统计,仅前几集收看人次(含网络)就高达3.5亿次,大批90后甚至95后的年轻人也加入观剧大军。

  为什么这部剧如此热播?首先是这部作品的思想价值和品格“站”得起来。“潜心八年,六易其稿”,“一部反腐高压下中国政治和官场生态的长幅画卷”,这是印在这部同名小说《人民的名义》腰封上的推荐语,也足见这部剧对于价值诉求与深入呈现的追求。

  其次,《人民的名义》 热播体现了一种热切的观赏期待。正像一些文化媒体所说“我们真的太久没有看到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了。倒推10年,荧屏上有《我主浮沉》《绝对权力》《大雪无痕》《人间正道》,而后是太多的抗日剧、谍战剧、家庭伦理剧、玄幻穿越剧。一种强烈的期待,在观众心中蔓延”。观众对反腐斗争充满期待,反腐文艺创作对此不能缺席。这部剧的编剧周梅森则说:“我不认为《人民的名义》是多么了不起的作品,为啥人们关注?这是一种社会期待,人民对文艺的期待。因为你离人民太远了!”

  为什么周梅森要创作这部电视剧?从他创作这部剧的心理路程、创作始末、对反腐文艺的看法中,可以理出头绪。该剧的创作呼应了用文艺反映反腐斗争这一形势严峻、任重道远的国家大事的迫切需要。周梅森是这样说的——“十八大之后,对反腐这一举国关注、举世瞩目的大事,竟然还没有一部像样的电视剧”,“我写过不少反腐题材的小说,跟这些比都是小儿科了。腐败分子比我有想象力、创造力,制造了一个又一个惊人的腐败事件,远远超出一个作家的想象。身为作家,我嗅到了波涛汹涌下隐隐生长的气息。除非有一天,权力彻底被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那时候我就要(为创作同类题材)苦思冥想了。”

  反腐是时代的需要,作为时代精神和号角的文艺作品,应该有对于时势的敏感和关切,能够对反映时代这一深刻变化有所作为。这些年,媒体上出现大量反腐深度报道,前不久,中纪委出品的纪录片 《永远在路上》《打铁还需自身硬》 也引发了广泛的社会讨论。这让周梅森感到了文艺创作在这一领域的不足和有所作为的急迫性,“生活已经远远走在了创作的前面。作家、艺术家的作品达到《永远在路上》的反映深度了吗?我们现在的文艺要紧追慢赶,才可能追上火热的时代”。

  文学需要用文艺的形式和手段介入现实,这是文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文学写作的属性,说到底是一种精神形式的社会实践。所以,介入社会、介入现实,是文学最主要的使命。“我们时代有太多的利己主义者了,或精致或粗糙。”“有一种风气特别可怕,就是躲避文学的思想性,不再谈论文学为社会带来的巨大思考量。只关心如何把文章往精巧玲珑细腻里写,认为这是艺术,我不能认同。……一个伟大的作家必须肩负起时代的责任,支撑起一个大国的文化,一个巨变时代的文学责任。像鲁迅,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伟大的作家。”“作家要有面对生活、面对严酷现实的勇气。”周梅森的这一类表述,掷地有声。

  当下,一些创作者太轻易地丢弃了本该坚持的东西,失却了对社会、对时代、对政治、对人民、对生存、对人性的关注热情和责任意识,偏于一隅,追捧时下盛行的盗墓、穿越、宫斗、家斗之类流俗文学路子,不潜心于包罗万象的现代生活,而是心浮气躁地甘于被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推着四处“捕捞”利益,大凡能赚钱的“套路”信手拈来就是。活生生的当下,被荧屏、网络上一波波幻梦、刻奇、惊悚性质的影像所遮蔽,正像周梅森所说,在这些作者这里,文艺的使命、作家的担当、时代的要求,被完全置于脑后。

  社会现实、社会政治,是与人类最有深切关系的事物,文艺家对此是否有热情、有参与的勇气,影响着文学和文艺创作的主干呈现。君不见,世界上许多伟大作家们的作品,那些真正不朽的文学文艺,都生根在社会生活事物之中,楔入了他们关于现实人生的深邃忧虑与思考。

  坚定不移地反腐败,是当下中国重要的政治生活、社会生活议题,是时代的主题之一,更是人民的期待,是国家发展进步之需、国家法律和道德制度建设之需,是关系国家兴衰存亡的大事,更有益于世道人心。故而,作为时代镜子、社会感应神经的文学艺术,必须肩负起这个时代的使命和社会职责;我们的作家、文艺家,有责任把反腐这个时代的精神主题、思想主题和文化主题,作为文学艺术表现的一个重要题材和内容;我们的文坛,必须面对好、处理好作家与反腐、文学与反腐、文艺与反腐的关系,对这些严肃课题进行价值判断、题材取舍和与之相关的创作环境的维护。

  反腐已是社会共识,作家需要紧密地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反映现实的真相和人民的呼声。在此,也呼吁我们的作家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思想锋芒,以文学文艺的责任和担当,正视社会矛盾,艺术地呈现揭露和打击腐败、鞭挞社会假恶丑、大力弘扬正气和时代正能量的社会发展历程。这也是我们的文艺有没有未来、能不能得到亿万观众支持的希望所在。优秀“反腐剧”的热播走红让我们坚信,坚守与有为,才会为我们的文学艺术带来新的希望、新的机遇。袁跃兴

上一篇:直面好看与难做,反腐大戏无剧终
下一篇: 廊坊:打造“京津冀文化体验名城”城市名片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