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当春乃发生——《中国诗词大会》众人谈

编者按

  中央电视台策划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将传统文化以新颖活泼的电视综艺形式呈现出来,给大众以心灵的陶冶。节目的播出引起社会的热烈反响,也受到中华诗词学会和中华诗词研究院的关注和重视。

  3月1日下午,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联合中央电视台在北京召开了“《中国诗词大会》座谈会”,与会诗人、专家学者、电视文艺工作者、诗词大会选手等20余人,就《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举办和产生广泛社会影响的原因,以及如何乘势促进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等话题,进行了坦率深入的座谈交流。

  初 心

  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兼中华诗词研究院院长):习近平同志和不少中央领导同志都对中华诗词非常重视,把它放在了民族文化十分重要的位置上。中华诗词学会、中华诗词研究院,还有一些教育机构和社会各界,围绕传承和发展中华诗词事业做了不少的事情。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把诗词文化以新颖的电视“舞台”的形式呈现出来,进一步唤起了全社会的诗词热情,起到了研究机构、教育机构、诗词社团起不到的作用。

  郑欣淼(中华诗词学会会长):《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取得了很好的观众效应,也得到了各方面的关注和好评,包括中央领导同志和社会各界,都给予热情的肯定。这充分体现了中华诗词在新时期生命力依然旺盛,依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繁荣发展中华诗词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张宁(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中央电视台近年来高度重视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在各方面都投入了巨大的精力。《中国诗词大会》作为其中一档文化节目,为百姓搭建了唯美诗意的舞台空间,得到各个年龄层次观众的高度肯定,很好地将内在的文化担当转化为一种轻松快乐的比拼形式,让大众在快乐中汲取精神营养。

  颜芳(《中国诗词大会》总导演):第一,我们希望《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有温度的节目,所以设计了百人团,费了很长的时间寻找社会当中热爱诗词的方方面面的人,希望它能够传达每一个角落当中热爱诗词的人生的状态。

  第二,希望它是一档有厚度的节目。在诗词专业方面,我们都是门外汉,但或许也是优势,因为我们读不懂的可能观众也会觉得有一点点难。我们也曾请很多的专家帮我们出主意,通过嘉宾的解读,润物细无声地走进每一个人的生活,走进每一个人的心里。

  第三,希望它是一档有态度的节目,就是它一定是为了普及、推广最美的古诗词。我们的态度就体现在选手,看完节目之后,都会被他们的人生态度以及他们的人格魅力所感动。

  第四,还希望它是有精度的节目。我们通过种种手段,把诗词美好的意境尽可能视觉化。现场是一个360度的全景展现,希望观众通过我们导演的“翻译”,能够接近诗词最核心的魅力。也许,有些地方做得还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但是我们在努力地尝试着用一种新的方式,让“天上的古诗词”回到生活当中来,把每一个人内心深处本来已经有的诗意唤醒,让他们更好地生活下去,这是我们导演组的设计思路。

  杨志新(中华诗词研究院副院长):这几年,中华诗词研究院联合大学研究机构做了一些事。最近,还出台了一个鼓励支持青年学者从事课题研究、诗人从事创作的工作方案,在社会上也引起了很好的反应。我们以后还将多做“加法”,把诗词和音乐、美术、舞台、文化产业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让诗词插上翅膀。让我们携手努力,使诗词文化的作用和诗词这种优美艺术形式的作用得到最大的发挥。

肯 定

  周笃文(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点燃了心情,转变了风气,既有艺术的分量,又有历史的分量,可见真正的经典是压制不了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倡古典文学、提倡诗词,认为传统文化包括诗词是当代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这种思考是切中人心的。我的建议是:1.《中国诗词大会》上背诵有必要,但要适当地节制;古代的诗歌自然好,当代的也应该有些。2.诗词大赛还要增加诗词写作,创作是需要狠补的一课。

  林岫(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华诗词研究院顾问):“秋实不夺春华之美”,没有中华诗词学会惨淡经营30年,没有全国200多个诗社的披荆斩棘,没有基层诗词工作者的默默努力,《中国诗词大会》是不可能成功的。《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是一个综合性的结果。我的建议是,如果再搞《中国诗词大会》,大的“气场”和小的“气场”应该结合起来。例如,我们搞一个点,到苏杭、到淮扬、到四川等地,结合当地的一些诗人,从古代到当代的诗人,将他们留下来的美玉遗珠搜集起来,这样的地方性的节目,也会获得轰动的效果。

  陈更(《中国诗词大会》参赛选手、北京大学学生):我想跟大家分享我作为选手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感受。第一,我们参加《中国诗词大会》不是为了展示会背诗有多厉害,其实我们最在乎的不是那个结果。在《中国诗词大会》里面,经常看到一个现象,我们聊到一句诗的时候会展开讨论,例如大家一起来谈谈毛主席的“梅花”和陆游的“梅花”有什么区别,或者来聊聊现代的剩女现象,新的婚姻观,又或者现代人和古人对于瘦对于美的追求有什么区别,等等。但是因为节目时长的关系,很多内容都被剪掉了。所以,它不只是诗词的竞技节目,而是很温暖的诗词人的聚会。第二点,我在《中国诗词大会》不只看到了死的印在书本上的知识,我还看到了活泛的、存在于每一个饱读诗书的人身上的气质。“百人团”里大家经常分享自己的故事。因为《中国诗词大会》,诗词的意义在我心里升华了,它让我有了成为更美好的人的力量!

  吴颖惠(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这个节目的最大受益者是基础教育系统,因为大部分诗词内容都出自中小学的教材,为中小学推进古典诗词教育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中小学开展诗词教育,必须放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大背景下,诗教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教育,也不是单纯的韵律格律教育,而应该是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一首首朗朗上口的古典诗词,孩子们应该感受到的是传统文化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和思想美,回归“不学诗,无以言”的文化传统教育中去。

  范诗银(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国诗词大会》空前好。它使当前大众浮躁的心灵得到了安置,正如叶嘉莹先生说的那样,诗词可以使人心不死。当前,有些人为钱、为房子、为地产而疯狂,《中国诗词大会》的确给了人一种精神缓冲的心灵空间。我们中华诗词学会开展诗教工作二十多年,坚持与诗词精品创作并举,涌现了一批中华诗词之市、诗词之乡和诗教先进单位,付出了不懈的努力。我很高兴能够看到《中国诗词大会》和我们一起做这样的事情。

  孙霄兵(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司长):《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次成功的文化活动,也是中华民族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契机。中华古典诗词的产生、发展和传承,全面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法、审美方式。当代很多中国人内心是非常空虚的、空洞的,我们就用诗词的方式充实他们空洞的灵魂。

  建 议

  周兴俊(中华诗词学会原副会长、中华诗词研究院原副院长):《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一大亮点是增加了毛泽东诗词。其实,除毛泽东诗词外,现当代的优秀诗词比比皆是,例如鲁迅、郁达夫的诗,朱德、陈毅、叶剑英的诗,特别是曾轰动一时的李大钊、杨超、恽代英、夏明翰、吉鸿昌等革命烈士的诗,这些诗更容易与当代人的思想情感契合,更容易与当代人产生共鸣共振,因此其对当代人的滋养激励作用也就更大。此外,建议适当增加诗词创作方面的内容。因为诗词文化的传承不能忽视诗律的传承,无律不成诗,无论是格律诗还是自由诗,都是有律的。其实普及诗词创作知识也不难,例如用“对对子”的方式就可以考查选手语言功底和诗律知识。可出几个上联和一个下联,请选手选对,或出一个上联几个下联请选手选对。

  张海鸥(中山大学教授):《中国诗词大会》的举办十分成功,但同时也引起了争议,这暴露了目前高校工作者在诗词写作方面的弱点。现在大学的老师教诗词研究的多,写作的很少。目前,我也承担着中华诗词研究院委托的诗教项目,深有同感。另外,除了教授写作知识外,我们在诗词文化普及工作上还需要加强,这都是高校诗教的重要任务。而在这其中,我认为最困难的问题是经费。

  睢谦(清华大学研究员、青年诗人):参加这个会议之前,我也在网上、在朋友当中收集一些意见,以下几点我想给大家分享一下:第一,希望节目里面增加难度,有创作环节。第二,这个节目要更多地传播正确的诗词知识,我想这里面需要我们节目组跟专家坐下来慢慢沟通,对社会、对诗词培养正确的态度。第三,节目如果继续做要下去,在美学鉴赏、创作、实践方面,要请专家介入,在节目的细节上把好关,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最后,我本人建议两点,一是要遵循文言文写作的规范,诗词是古典之学,有千年传承,文言文本身又是一种标准化的书面语,有一整套的文字系统跟它配套。二是在语言韵律上要遵循古典语言的规范。

  王立平(中央文史馆馆员、音乐家):这次《中国诗词大会》的作品偏向于古典诗词,我觉得还有几个可以延伸,比如现代诗,比如歌曲、歌词,包括民谣等;本次大会中的诗词反映现代生活的作品偏少;传统经典的作品居多,创作作品偏少……这些都是可以继续完善提高的。

  罗辉(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湖北省荆门聂绀弩诗词研究会理事长):如何借大会东风促进中华诗词事业的繁荣发展,我有几条建议:第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特色在于“盘活存量”,但是只有既“盘活存量”又“创造增量”,才是动态的发展。第二,根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制定实施中华诗词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新规划。第三,建议新的规划要重视整合全国各地的资源,以活动、项目为载体,传承和发扬诗词文化。第四,建议中华诗词学会与中华诗词研究院协同中央电视台举办《中华诗词》栏目,这个栏目既要重视“盘活存量”,同时要“创造增量”。第五,要重新得到教育部的支持,让中华诗词真正进校园、进高考。

  高昌(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华诗词》杂志执行主编):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选手,也有几位曾经参加过我们《中华诗词》杂志社的“青春诗会”。关于《中国诗词大会》热播的原因,我想起来两句诗,一句是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一句是杜甫的“当春乃发生”。这个节目在传统文化的醇美底色上画下了一笔彩虹般的绚丽亮色。我为选手们的诗词积累和敏锐反应叫好,为主持人的精彩表现鼓掌,而《中国诗词大会》所传达出的诗意人生理念,也给我很多美好的联想和深度思考。可以说,通过诗词所积累的美学感悟和古典修养,更有益于人们今后丰富的人生历练和生活积淀,从而创造更加优美的诗意人生。

  诗词最好的打开程序,不都是飞花令这样竞技和游戏色彩浓郁的电视场景,《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重心,不是看谁背诵的诗词的数量多寡,不是看谁抖个小机灵,玩几个小热闹,也不是为了给诗词界炒作出几个快男超女,而是让更多观众和选手共同重温那些古典诗词的哲思和深情,让大家分享那些古人的襟抱、情怀和本真,让大家的心灵世界变得更加清澈。如果这个节目在背诵诗词之外,再增加一些创作环节,增加一些鉴赏内容,可能会办得更加丰富和厚重;死记硬背就会把传统文化变得僵化死板,活色生香才能激发传统文化的现代魅力。

  范耀文(广东省梅州市嘉应诗社社长):诗词工作还是要两手抓,抓普及、抓提高。广州省梅州市有8个县市区,大小100多个诗社,有几万名诗词爱好者。据初步的统计,今年春节以后,梅州有16所小学、初中、高中已经制订了上半年的诗词培训计划。我们跟市教育局商定了,准备在今年举办全市的诗教工作交流会,促进全市的诗教工作。

  我有三点建议:第一,很多诗词是用来配乐的,建议节目以后适当增加诗词吟唱的环节。第二,在背诵诗词的基础上,增加理解赏析的分量。第三,在赏析的基础上,增加诗词创作知识的普及内容,对古诗词、经典诗词的创作方法和基本格式进行传播。通过名家和优秀选手的示范,让国人感悟诗词美,真正达到传承的目的。

  七十八(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宣传部部长):我是宣传文化战线最基层的干部。我提几个建议:第一,给每一个选手表现机会,哪怕他记诵或创作的作品并不完整,因为他们都具有丰富的个性色彩。第二,民族地区很多经典是小学的时候用蒙语学的,到了高中以后用汉语学。我们当时不单是学诗,我们也学历史。希望《中国诗词大会》能多讲讲诗词背后的故事,尤其是跟民族有关系的故事,比如说昭君出塞这段历史上附着的一些有名的诗,可以多安排和讲述一些。

上一篇:【知识界代表委员之声】文运同国运相牵 文脉同国脉相连
下一篇:文化产业为何创新难?原创力缺失致文化产业“贫血”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