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天下之本在家

     2016年12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正所谓‘天下之本在家’。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今年两会,家风家教也是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天下之本在家”语出东汉学者荀悦《申鉴·政体》,原文为:“明于治者其统近,万物之本在身,天下之本在家,治乱之本在左右,内正立而四表定矣。”《申鉴》意为重申历史经验,以供皇帝借鉴。“天下之本在家”一句则是强调善于治理的人,知道治理的根本在于由内而外,由近及远,推己及人,遵循“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的原则,所以要做好事情先要做好自己,要治好天下首先要治好家。社会是由一个个小家组成的,只有每个家庭都安定幸福,社会才能安稳。这与孟子说的“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以及儒家经典《大学》中所讲的“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的思想都是一脉相承的,天下的根本在家庭,因而要重视家庭。所谓“正家,而天下定矣”。

  中华民族生活在东亚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结构与文化传统,社会结构呈现出一种家国同构的模式: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扩大,家更是“天下”这个共同体的基础。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中,产生了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思想。

  家是人的本根,不仅是生“我”之地更是养“我”之地,是人的生活依托和物质家园,没有家和父母就没有我们。我们既需要一个物质家园,又需要一个精神家园,如果缺乏家园感,我们的灵魂就无处栖息安顿,而难以安身立命。

  在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中,家庭还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和文明教化作用。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广大乡村地方大都由乡绅治理。乡绅治理方式常常通过将家规家范转变成族规祖训,再通过族规影响乡约,实现乡约族规的民间自治。所以常常出现一家兴而一地兴,一族衰而一地衰的景象。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而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也不是抽象的,最终要体现在千千万万个家庭都幸福美满上,体现在亿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上。要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和万事兴,家和国家兴,家庭和谐是人民幸福的基础。

  中国古代有良好家教和家风,尊老爱幼、妻贤夫安,母慈子孝、兄友弟恭,耕读传家、勤俭持家,知书达理、遵纪守法,家和万事兴等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发挥家庭的文明功能,应当发挥传统家庭美德,做好家庭教育,培养文明的现代人。家庭教育包含诸多内容,但在知识教育的功能主要由学校承担的当下,家庭教育应以道德教育、人格教育为主要内容。我国古人非常重视家庭的德育功能,很多仁人志士之所以对民族和国家能够作出杰出贡献,与他们幼时受到的家庭教育不无关系,“孟母三迁”“画荻教子”“精忠报国”的故事都为国人耳熟能详。现在的家长们也应该对德育尤其是人格教育多加重视,常抓不懈。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家风作为一种长期形成的文化氛围和家庭风气,对人的品德形成能够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这不仅对孩子会发生重要影响,而且对已经成年的家庭成员也会发生影响。“教妇初来,教子婴孩。”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家风如何,不仅关系到家道能否兴盛,成员是否幸福,而且对家庭成员中的从政者来说,还能发挥促进和保障干部廉洁的作用,这对家庭幸福和睦乃至社会安定和谐都至关重要。、

 

    (作者:肖群忠,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副主任) 

上一篇:文化产业为何创新难?原创力缺失致文化产业“贫血”
下一篇:以“互联网+”助推全民阅读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