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评析】
据媒体报道,全国政协委员何香久在本次两会上对文艺乱象进行了批评。他回忆,在创作长篇电视剧《焦裕禄》时,制片方想请一家民营公司合作,那家公司的负责人开出合作的条件是首先得改剧本,淡化主旋律意识,要有“人情戏”“人性戏”,这样才“有戏看”。
罔顾历史真实,仅凭开“脑洞”就给焦裕禄“安排”“人情戏”和“人性戏”,明显走入消解崇高、娱乐至上的误区。这样的操作,也不仅仅是一个“有戏”“没戏”的问题,说到底就是一种庸俗化的表现。
新的时代环境中,焦裕禄精神的主旨是什么?是“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是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是“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是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文艺作品不是不能反映焦裕禄的人情和人性,但是,无论视角从哪里切入,无论如何挖掘人情人性,都不能脱离客观实际,否则不可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影视作品,为了所谓的收视率、票房而胡编乱造,甚至不惜歪曲历史、嘲弄崇高。这样的挖掘并不是一种诚恳老实的态度,也不是对历史、对文化、对公众认知负责任的态度。其在“拉低”英雄人物的同时,也扭曲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价值观,涣散了凝聚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同社会效益相比,经济效益是第二位的,当两个效益、两种价值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要服从社会价值。文艺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要坚守文艺的审美理想、保持文艺的独立价值,合理设置反映市场接受程度的发行量、收视率、点击率、票房收入等量化指标,既不能忽视和否定这些指标,又不能把这些指标绝对化,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片面追求“有戏看”的实质,也就是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孰轻孰重的考量中,作出了错误的选择,成为“市场的奴隶”。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病的呻吟、无魂的躯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其实,只要深入体察、仔细挖掘,把一个真实的焦裕禄呈现出来,怎么可能“没戏”?
文艺作品的魅力不是坐在屋子里空想出来的,而是在与现实生活紧密接触、深度体验中打造出来的。文艺作品要引发当代国人的共鸣,首先应该有时代的格局、历史的责任乃至文化的使命。只有对过往历史以及历史人物秉持严肃的态度,方能与其平等对话,并艺术地呈现出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