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记者 王立元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目前正在北京陆续上演的18台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内容意蕴丰富、舞台呈现精彩、艺术表演精湛,体现了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无论是讴歌英模人物的豫剧《焦裕禄》、评剧《母亲》在其人物形象的艺术化、典型化程度上所达到的水准,还是话剧《兵者·国之大事》在把握时代大势、以审美方式表现当代军事变革中所彰显的雄浑气魄,抑或是淮剧《小镇》、湘剧《月亮粑粑》、话剧《麻醉师》对现实生活深度、广度的开掘,以及晋剧《于成龙》、歌剧《大汉苏武》对历史精神的准确把握、古为今用,话剧《北京法源寺》在思想的发现与形式的创新上的大胆探索和评剧《红高粱》从小说文学思维到戏曲舞台思维的成功转换……都能以质取胜,充分发挥了示范作用,引领着舞台艺术创作从‘高原’勇攀‘高峰’,不断培养和提升观众群体的审美鉴赏修养,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观众积极鉴赏这些优秀剧目。”文艺评论家仲呈祥说。
风云际会站潮头
“一个大时代,风起云涌,出现了很多人物……总要让一代代青年人知道这些震撼人心的历史。”《西安事变》导演娄迺鸣说,为了形象地反映西安事变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编剧孟冰,导演娄迺鸣,主演于魁智、朱强、李胜素等在创作过程中多次采风、与专家座谈、查阅大量史料并十易其稿,希望可以用这样一部作品,让观众进一步敬畏历史。很多年轻演员并不清楚关于西安事变的详细史实,孟冰便一次次讲述,阐述创作思路。此次演出后,观众纷纷表示深受震撼,一位观众说:“以京剧的形式再现重大历史事件的沧桑感和历史人物的悲壮感,让我仿佛在看历史大片。”
诗人方冰、作曲家劫夫创作的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塑造了小英雄王二小的形象,引起几代人的情感共鸣。儿童剧《红缨》选取独特视角,讲述了少年王二小为保护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晋察冀日报》和群众安全,将日寇引入八路军的埋伏圈并壮烈牺牲的故事。“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总伤亡3500万人,他们用鲜血换来了和平,应该被今人铭记。以抗日小英雄王二小为主人公的《红缨》是对抗战精神的弘扬。”该剧出品人、中国儿童艺术剧院院长尹晓东说。
话剧《兵者·国之大事》采取难度极大的正面视角,通过10年间举行的3次军事演习,将我军在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步履生动地呈现在舞台上。该剧上溯中国屈辱的近代战争史,放眼波谲云诡的世界形势,呈现了中国军队的艰难变革,浓墨重彩地刻画了几代军人对强军梦的渴望、追求甚至牺牲。同时也直面当下部队的现实,不回避复杂而尖锐的矛盾,令人震撼,引人深思。
“《兵者·国之大事》的创意是对时代呼唤的高声响应,是对部队沾染四风的严峻现实所发出的一声断喝,更是对党和人民殷切期望的真诚回答。”国家一级编剧、评论家欧阳逸冰说。
浓墨重彩颂英雄
焦裕禄的故事家喻户晓,豫剧《焦裕禄》选取了“火车站礼送灾民”“瓦窑村访贤举才”“买粮救荒”“带病抗洪抢险”“痛斥浮夸风”等几个典型故事,展现了焦裕禄亲民、求实、奋斗、无私的公仆情怀和崇高品质,塑造出一个平实、真实、可亲、可敬、洋溢着人性温度的县委书记形象。专家认为该剧找到了焦裕禄精神在新时代的独特表达角度,契合了‘执政为民’的当代政治理念和现代人文情怀,使焦裕禄精神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具有历久弥新的精神价值。
被康熙誉为“天下第一廉吏”的于成龙的故事在戏曲舞台上曾多次被改编,这次由山西省太原市晋剧艺术研究院创排的《于成龙》另辟蹊径,选取的是于成龙被免职后成为一介布衣的人生片段。该剧从“人”的角度为观众展示了一位胸怀天下、心系百姓、廉能并重、智慧幽默的于成龙形象,生动诠释了于成龙“待民要宽、治吏当严”的为官主张,弘扬了他“以民为本、勤政清廉、敢于担当”的精神。
“《于成龙》这部戏不仅展示了晋剧的独特魅力,同时也将于成龙民本思想的士大夫情怀展现给观众。回顾历史是为了观照现实,现实社会中的各级领导干部也应该有这种家国情怀和为民担当的责任意识。”该剧顾问、戏曲专家范世康如是说。
喜怒哀乐写百姓
“一更里哟天黑黑,掌起灯来望儿归。二更里哟星星全,忘儿不归泪涟涟。三更四更一阵风,听到儿的脚步声。盼到五更天发白,娇儿扑进娘的怀。”大幕未启,这凄美的歌声已经让人耳热心酸。评剧《母亲》的独特选材视角、如泣如诉的情感表达、如诗如歌的舞台呈现都令人赞叹不已。
《母亲》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邓玉芬一家不惧牺牲、英勇杀敌,最后丈夫和5个儿子都战死沙场的故事。本剧以抗日战争为背景,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邓玉芬伟大母亲的形象。密云地区的敌后抗战是全国抗战的一个缩影,英雄母亲邓玉芬就是千千万万母亲的代表,是民族的象征。
在平凡的生活中展现人物的非凡与崇高,需要以小见大的功力。根据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真实事迹改编的话剧《麻醉师》,通过揭示主人公陈绍强的职业态度和人生态度,以现实矛盾推进剧情,通过拒绝推销、拒收红包、理性对待升职等情节,刻画出一个始终为患者辛勤奔波,同时努力精进医术的麻醉师形象,体现了他的崇高医德、人格力量与精神境界;又从战友情、夫妻情、父女情的角度,通过公园里、病床上等多个场景的烘托,揭示出主人公朴实无华却又真挚动人的情感世界。
一个民风淳朴的千年小镇上,一位曾受过小镇人救助的老企业家欲来小镇寻找30年前的恩人,并以500万元作为酬谢。这笔从天而降的巨款如同试金石,拷问着小镇的纯洁和小镇人的道德。淮剧《小镇》的故事因其直面灵魂的独特与深刻,在众多现代戏创作中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在观众心中留下难忘的印记,是一台质感厚重的戏剧。专家评价,该剧以敏锐的目光直面今天道德危机的严酷现实,还原当下现实生活本真,深刻地揭示道德失衡与复归的挣扎过程,写出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艰难、知耻而后勇的可贵、自我救赎和道德担当的可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