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我们以阅读沉潜

  作者:张焱

  在浮躁的时代,我们以阅读沉潜。毋庸置疑,要读经典。只有读经典,才能领略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领略一切关于文明的生活与高贵的人生,领略人类的智慧与生命的美好。于是,凭着区区五尺之躯和短短几十年的光景,我们驰骋古今,经天纬地。得益于国家大力提倡文化发展、文化强国的利好政策,古籍类出版进一步发展,在2016年的出版市场掀起了一股小小的热潮。这是一个小而美的出版类型,读者从中不仅能读到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典籍,了解其中的历史掌故和趣闻轶事,增长见识,开阔眼界,还能将这些典籍的文献价值发掘出来,泽被后世。

  身处这个时代,要了解这个时代的光荣与梦想,了解这个时代的妥协与不安。在这个瞬息万变、乱花迷眼、网红和热点都不能持续三天以上的时代,阅读,特别是深度阅读,是人们保持判断力和定力的不二门径。所以那些普及科学与人文知识,紧扣社会热点的出版物,成为读者理性观察社会的窗口,一次次占据了图书榜的重要位置,铺陈出2016年图书出版领域一道不可忽视的风景线。

  2016年,图书出版宣扬爱国精神,鼓舞士气人心。2016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了纪念这些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诸多出版机构策划了一批主题图书和红色出版物。这其中,金冲及的《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的道路抉择》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成长以及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历程。《中国梦·复兴梦》则以历史大事件为线索,贯穿了中国复兴之路的整个进程。而王树增的《长征》、王新生的《穿越历史时空看长征》以及陈虎的《长征长征》等长征题材作品,以独特的视角、真实的笔触,深入历史情景,追怀峥嵘岁月,震撼地再现了红军将士的苦难与辉煌。重温这样的苦难和辉煌,不仅是一种怀旧,更是梳理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于享受着现代文明的新一代,是莫大的激励和鼓舞。

  2016年,图书出版在第一时间记录了文化动态,回应了社会关切。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惊世亮相,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成为年度考古新发现。探究海昏侯及汉代历史,了解每一件文物的来龙去脉,成为相关系列图书热销的前提和基础。《五色炫曜——南昌汉代海昏侯国考古成果》《传奇刘贺——从昌邑王、汉废帝到海昏侯》等图书不仅抓住了社会热点,也是讲给世界的中国好故事。

  2016年,图书出版紧随科学前沿,普及学科常识。随着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一本名为《跨越时空的骰子——量子通信、量子密码背后的秘密》的图书在上海书展上大放异彩。量子通信可以超光速吗?如何实现不可破解的密码?电子是否也有自由意志?量子纠缠的本质是什么?这些问题既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同时也是大众所欲了解的热点话题。而《量子宇宙》《寻找暗物质》《宇宙大爆炸之前》等近年新出版的科普书籍给意欲了解相关知识的读者打开了一扇窗。

  2016年,图书出版普及社科常识,紧扣社会热点。从一般规律来看,社会热点也是阅读热点,契合了大众的潜在心理需求和趣味,社会热点往往能催生畅销书。盘点2016年图书出版市场,“供给侧改革”“工匠精神”成为当下热词,帮助读者理解前沿知识的《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匠精神:开启中国精造时代》等图书被频频提起。

  2016年,好书那么多,我想去看看。

  【书界视点】

  万般喧哗中 时有读书声

  光明日报记者 杜羽

  2016年,有些声音仍在持续。“全民阅读”的呼声还是不绝于耳,国民阅读调查结果依然伴着一声叹息。

  2016年,有些声音起了变化。有人故去,不再诉说。有人成长,学会倾听。回归阅读的渴望,在越来越多的个体中生发,积聚成一股力量,对抗焦虑,走出迷茫,也鼓励更多学人,走出书斋,为大众书写,与世界交心。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大家:俯身述学

  2016年,叶嘉莹92岁。

  她坐在镜头前,满头银发,气定神闲。

  她开始吟诵。“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是单调地念,不是平淡地读,时徐时急,时抑时扬,余音袅袅,绕梁三日,这是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腔调。

  “我是从小就背诵古诗词的。那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影响了我的一生。所以我也愿意带领小朋友,从小就学习背诵一些古诗。”在叶嘉莹编选的《给孩子的古诗词》中,《蒹葭》是第一首。一年来,她为孩子们吟诵了书中全部218首古诗词。这些吟诵带给孩子们的,不仅是一位长者的独白,更有那些诗词中的满腔襟抱与万千气象。

  2016年,程毅中86岁,白化文86岁,楼宇烈82岁,王宁80岁,瞿林东79岁。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这几位“大家小书”系列丛书的编委相聚一堂,无须多言,只要看看他们身旁的100多种书,有已故名家的旧作,也有周有光的《常识》、宁宗一的《〈金瓶梅〉十二讲》、傅熹年的《中国古代建筑概说》、许嘉璐的《中国古代衣食住行》,人们对于“大家小书”就会有所理解:所谓“大家”,关乎岁月的积累,更关乎大的根底、大的修养、大的智慧;所谓“小书”,绝不俗陋,而是把广博的学问、精深的思想浸润到细微之处。

  “大家小书”已经从一套丛书的名字延伸为一种被广为接受的阅读理念。虽然很多人还是热衷于“成功”“鸡汤”,追捧着“戏说”“架空”,但那些渴求新知的人,那些拒绝浅薄的人,因为对阅读的信仰,因为“大家”的支撑,已经有足够的力量,用有价值的阅读引领时代的风尚。

  虽然很多人还是流连在学术流水线前,炮制着价值低廉、少人问津的论文,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反躬自问:学术何为?学者何为?张国刚把皇皇300多万字的《资治通鉴》掰开了、揉碎了,写出了一本《〈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刘华杰记录下《崇礼野花》,继续着介绍博物学的脚步;邓小南、王邦维、刘跃进在报刊上孜孜不倦撰写着普及文章……他们坚守着为知识而知识的纯粹,也追随着“大家”的脚步,把严谨准确的知识传递给大众。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追忆:言犹在耳

  2016年的一个夜晚,素来安静的国家图书馆,人声鼎沸。

  这厢,身着洋装的罗密欧尚在担心“盛筵易散,良会难逢”;那边,昆曲《紫钗记》中的李益已经舞着水袖,问起“为谁断送春归去”;后台,堂吉诃德早就做好了大战风车的准备。400年前,莎士比亚、汤显祖、塞万提斯,生活在世界不同角落的三位大师同年去世。此刻,他们的作品在同一个舞台先后上演,《汤显祖集全编》、新译本《莎士比亚全集》《堂吉诃德》也被摆放到同一排书架。从汉唐开放交融到明清闭关锁国,从开眼看世界到屡受外侮,在历史的循环往复中,纠“本体自发之偏枯”,克“交通传来之新疫”,如今的中国人已能用一种更平和的心态发现自我、融入世界。

  2016年,鲁迅去世80周年。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教科书里的鲁迅,来复去,去复来,但他未曾远离。陈漱渝的《搏击暗夜:鲁迅传》、张梦阳的《鲁迅全传》前后问世,为的是揭下不属于鲁迅的面具,还原那些发自肺腑的告诫;董炳月的《鲁迅形影》、孙郁的《鲁迅遗风录》接踵出版,鲁迅形陨影存,在他停止思考的地方,有人继续前行。

  因为《四世同堂》英文手稿的重现,50年前去世的老舍被一次又一次地谈起。人们也不会忘记同年去世的傅雷、陈梦家、向达。人们时常会想起《茶馆》里的三教九流、傅雷赤子之心,也总有人会守护着《殷墟卜辞综述》《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里的学问与见识。

  2016年,美国汉学家孔飞力去世的报道,在中国激起的涟漪,远甚彼岸;听闻俄罗斯汉学家季塔连科病逝的消息,勾起了多少中国人对这位“学术大使”的回忆。2016年还送别了钟情古典文学的傅璇琮、白鹿原上的陈忠实、翻译《堂吉诃德》的杨绛、主编《英汉大词典》的陆谷孙。哲人其萎,著述未亡。虽然再也读不到他们的新作,再也听不到他们的高论,但他们与他们的著述,正在经受时间的淘洗与沉淀,走向经典。他们的名字不仅铭刻在冰冷的墓碑上,而且刻印在那些光彩熠熠的著作前,世代相传。

  新机:优胜劣汰

  2016年初的一个清晨,北京地铁13号线西直门站等来了一群年轻人。他们互不相识,但早有约定:捧起手中的书,让阅读“占领”地铁。

  2016年末的一个清晨,有人在北京、上海、广州的地铁里“丢”下了数册书,让它们开始了在城市中的漂流之旅。

  有人热络地聊着电话,有人甜蜜地谈着恋爱,有人沉醉地看着视频,有人推广着创业二维码,有人按下了扩音器的开关……在地铁这样嘈杂拥挤的公共空间,可否容纳下安静的阅读?一头一尾两个有关阅读的公共事件,都选择以地铁为背景,有人称赞,也少不了质疑。不管答案如何,私人的阅读都因此而变得“公共”起来。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在社交媒体的推动下,阅读越来越频繁地从小众的兴趣转换为大众的话题。当号称“最优质版本”《红楼梦》被认为言不符实,就有人针对这种版本发起“差评运动”;当《福尔摩斯探案集》被曝光有580种中文版本,就会有人逐一点评各个版本的优劣,提供阅读指南;当一种错误百出的翻译图书被“揪”出来,译者以往的劣迹很快就被曝光……一些人依然在为互联网对纸质书的冲击而焦急,但互联网却为我们展示出另一种景象:书越来越透明,阅读越来越挑剔,好书总有它的读者,而劣本终将失去藏身之所。

  在社交媒体的阅读讨论中,并非只有年轻人的声音。北京大学教授辛德勇在微博上发布着他的最新论文;藏书家韦力在微信公众号中,每日一文,记录下访书的足迹;北京师范大学章太炎黄侃学术研究中心的微信公众号“章黄国学”,王宁是最坚定的支持者;当引力波、AlphaGo、大型对撞机、诺贝尔奖引起大众关注,“知识分子”微信公众号总能发出来自科学家的声音,背后是北京大学教授饶毅、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谢宇三位主编的努力……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阅读常是静默的,却也应和着时代的节拍。阅读有时也会发声,未必高亢,却与时代在共鸣。

  每个城市都应该给书店留一束光

  作者:赵倩、绿茶

  我生活的小区,有一家很小的书店。十年来,它一直存在,好像这些年里书店生存危机、实体书店之难等都跟它无关。我喜欢这样的任性,更感谢它的存在给我生活增添的温度。我称这家书店为“阅读邻居”,与之共同创办了“阅读邻居读书会”,一起享受最美好的阅读社交。

  我一直视书店为照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并因此认为每个城市都应该给书店留一束光。多年来,每到一个城市,书店是我逗留时间最长的落脚点。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上海钟书阁 刘彬摄\光明图片

  不久前去苏州,在学者王道先生引领下,走访了一些苏州书店,让我领略到不一样的姑苏之美。在平江路一带,就有文学山房旧书店、十方书屋、百花书局、初见书房、苏派书房、慢书房等大小书店数家。文学山房旧书店很有历史,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在苏州创立,历经三代,现店主江澄波老先生已经91岁,是著名的古籍鉴别和修复大家,藏书也颇丰,在古籍收藏界声望很高,被称为“旧书业活字典”。江老先生如此高龄还每天在书店里工作,一边修书一边守店。我有幸和旧书圈传说中的人物合影、聊天,顿觉收获颇多。王道先生说,苏州这些年民营书店开了很多,只能以后再找机会一一拜访。

  不久前我去深圳参加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有幸再访很多书店。十年来,我一直参与这项评选活动,每年年底都去深圳,几年时间,深圳的书店风景也增添了很多亮色。每次我去深圳,都要去中心书城尚书吧小坐。这个书吧经营旧书,老板是爱书人、藏书家,这里是深港两地文化的交融之所,店里的签名本上记录着很多香港名家的签名。随着深圳读书月的影响持续扩大,深圳市民的阅读率也逐步提高,一个中心书城已不能满足读者需求,各区都建了大型书城。

  民营书店在深圳找到了很好的生存机会,连锁模式的友谊书城已经在深圳四处开花,覔书店、友谊BOOK等彰显着个性和魅力,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最美阅读空间。

  同样在书店连锁模式上很有特点的西西弗书店,也在几年前落户深圳,目前在深圳已开了六家,给深圳注入了不一样的文化温度。

  此外,深圳还有荒野书店、我们书房、小津概念书房、物质生活书吧、旧天堂书店等多家民营实体书店,共同构成了深圳的书店生态。

  在南山参加年度十大好书评选活动间隙,友谊书城老总龚县流带我去附近的旧天堂书店转了转。书店坐落在一个桥脚下,像是临时搭起来的空间。走入书店,便被店内浓浓的文艺气质吸引,书店选书很有品质,各种摆件和文创的摆设都很讲究,拥挤的书店里,有很大一片唱片展示和售卖区域,店内环绕着动听的音乐。

  再说北上广,像创业热一样,近年书店业同样火热,总能听到新书店开业的消息。这几年,上海新开的书店让人眼馋。半层、诗·集、衡山·和集、好久不读、MUJI BOOKS、言几又、西西弗、犀牛、香蕉鱼、Mephisto、Closing Ceremony……年中,借着“最美书店周”活动,我拜访了其中两家。

  “最美书店周”活动在JIC BookStore建投书局举办,让我得以领略这家黄浦江畔的书店之美。书店偏综合型,一个不起眼的门进去是个不大的图书展示台,原以为是一家小书店,再到二楼,仍感觉是个小书店,直到上了三楼才眼前一亮,格局大气,摆放有致,宛如进入某个古堡,高挑的楼高,林立的书架,窗外是黄浦江流动的船只——多美的书店,多奢侈的阅读空间。

  衡山·和集由朋友令狐磊主持,这家书店从空间设计到图书选择,都彰显一种高级趣味,有一种任性的美。书店开办时间不长,却已是上海重要的文化沙龙聚地,很有策划性的沙龙聚合一大群有品质、爱阅读的人。

  北京也是书店最多的城市之一,近些年还在陆续新开。原蜜蜂书店老板张业宏在故宫附近找了个空间,发起一个书店众筹,刷屏朋友圈,现在这家叫“摘刺”的古书店已经开张,给古都增添了一份古香。

  原单向街书店在融资成功后,转型做阅读空间,改名为单向空间,在北京连开了三家店,长期形成的沙龙氛围让单向空间成为北京最重要的沙龙空间。店内每周末的单谈沙龙,是北京文艺青年们最不可或缺的聚会。

  最近,言书店、未读空间等阅读空间相继开业,给北京的阅读场新增了一些个性标签。

  书店的灯光是城市里最柔和、最温暖、最美丽的光,每个城市都应该闪耀这样的光。有光,才有希望,并因此而美丽。恰恰,我们欣赏这样的美。

  【观察】

  全民阅读十年大事记(2006—2016)

  光明日报记者 吴娜(整理)

2016年终盘点特刊·书香四溢的全民悦读

  2006年4月

  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现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发出《关于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倡议书》。

  2007年4月

  中宣部、原新闻出版总署等17个部门联合发出倡议,以“同享知识,共建和谐”为主题,继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

  2008年4月

  以“一本好书,一生财富,今天您读了吗”为内容的全民阅读公益短信首次向全国范围的手机用户发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同期刊载、播发这一公益广告。

  2009年4月

  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国民阅读率开始走出谷底,止跌回升。

  2009年11月

  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原新闻出版总署等三部门联合主办的全民阅读活动经验交流会在深圳召开,对全国表现突出的64家先进单位和36个优秀项目进行表彰。

  2011年4月

  全民阅读工程被列入《新闻出版业“十二五”时期发展规划》和原新闻出版总署的重点工程。

  2011年10月

  “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央文件中首次出现“全民阅读”的提法。

  2012年11月

  “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

  2013年3月

  “倡导全民阅读”被首次写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3月

  全民阅读立法工作正式启动,列入国务院法制办立法规划项目。

  2013年4月

  全国全民阅读媒体联盟成立。

  2014年4月

  来自全国各地的996个家庭被授予首届“书香之家”称号。

  2015年4月

  《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促进全民阅读的决定》开始在江苏省正式实施,全民阅读立法工作首先在地方实现突破。

  2015年11月

  首次全国全民阅读工作会在北京召开。

  2016年2月

  《全民阅读促进条例》(征求意见稿)正式发布。

  2016年3月

  全民阅读工作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位列国家八大文化重点工程之一。

  2016年6月

  由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支持实体书店发展的指导意见》发布,对进一步推动全民阅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28日 08版)

上一篇:中国合唱协会成立30周年暨廊坊合唱基地成立一周年 合唱音乐会圆满落幕
下一篇:全民阅读十年大事记(2006—2016)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