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德凯
当各级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不太必要的具体工作在减少,给下级真正减轻工作负担之后,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在减小,生活时间更为充裕,也就有更多时间关注健康了。
国防大学政委刘亚洲上将在今年教师节的讲话中说,“我们的中青年干部活得最累,最苦。上有老,下有小。繁重的工作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压抑人性的传统习俗,令人窒息的竞争环境,无不在榨取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这些话语引起了人们强烈的共鸣。他呼吁,“别等中青年干部逝去再谈关爱”。
近日,《人民日报》 也刊载评论文章对刘亚洲上将的讲话进行呼应,呼吁各级应落实相关制度办法,切实关爱中青年干部的身体健康。可以说,刘亚洲上将和《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深得广大中青年干部的心。
对中青年干部健康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连轴转的工作状态。休不了假、没时间锻炼、生活无规律、饮食习惯不好、心理问题大、照顾不了家人、享受不了天伦之乐……大都是因为工作状态引起的连锁反应。
中青年干部的工作状态是怎样的?身边一位同事这样调侃他的工作状态:加班是常态,不加班是少见;加班没有加到晚上12点以后,都不好意思说自己加了班。另一位则笑称,我们没有加班,我们只是白天晚上、周末节假日都在上班而已。
当然,他们这样的加班毕竟是个例,并非所有中青年干部、并非所有岗位都到了这样的极致,但中青年干部的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经济压力之大,确实让许多人从心理到生理都产生了极大问题。近些年来,看到许多因长期超负荷工作英年早逝并被上级表彰、号召各级干部学习的英模们,许多干部不免有戚戚之感。
那么,为什么中青年干部的工作压力如此之大?主要原因当然是工作量太大。按理说来,干部的工作量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岗位一筐职责,人的量与事的量应当是基本平衡的,为什么会出现很多需要加班的情况?那些多出来的量从何而来呢?
之前网上出现的一个案例大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明问题。某年,国家某部门相关司室要求每个省报一个指定调研报告。一般而言,这是相关司室在研究相关问题时的需要。到了华北某省,其对应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市及省属相关单位向省报两个报告;到了市一级,又下发通知,要求各县及市级相关单位各报两个报告;到县级时,又向各基层单位要求各报一个报告。最终,县往市只报一个,市往省只报两个,全省只需要报一个报告上去,但却至少产生了上万个没有任何价值的报告。
事实上,不仅是这个省,而是各级部门在落实上级要求时都是自上而下,然后又自下而上。当最后中央部委收到几十个报告的时候,全国为这几十个报告,已经有至少数十万个报告成为了“垫背”,没有产生任何价值。但这数十万个报告的产生,意味着一大批公务员要在日常工作之外熬更守夜,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而到了最后,发出这个通知的部门相关司室,不过就是要几十个报告进行参考而已,但在这个参考的过程中,动员了自北京到最基层的各种力量,产生了海量的文字。
如果再想想,这只是一个司室的需要,而基层干部要面对的,是几个层级无数部门的各种各样的需要,那么,他们的精力消耗向何处,也就不言而喻了。
中青年干部正处于各级部门、单位的中低层次,大多是做具体工作。这些自上而下的大量工作内容,都要他们来落实和具体完成。而很多工作看似不起眼,但都可能会给单位的年度考核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都非常大。
在这种工作压力之下,由于单位的编制等受到限制,不能增加工作人员,只有超负荷运转。相对来说,由于有“借调”、“上挂锻炼”、“帮助工作”等名目,上级机关在人手使用上要好很多,而此消彼长,基层的任务就更加繁重了。
因此,关爱中青年干部身体健康,关键还在于上级机关如何给下级减负,如何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尽量不向下级直接安排具体工作。同时,上级机关内部应加强沟通协调,实现信息互通共享,而不是各内设机构甚至不同的人反复让下级做重复劳动。一些确实需要下级帮助做的基础工作,应当说清讲明,不让下级误以为是普遍性的工作安排,以利于有针对性、尽量以最少的人完成任务。
当各级不必要的重复劳动、不太必要的具体工作在减少,给下级真正减轻工作负担之后,基层干部的工作压力在减小,生活时间更为充裕,也就有更多时间关注健康了。
(组稿:洪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