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百姓故事汇】吉雅娟:残疾修鞋匠的诗意人生

                          残疾修鞋匠的诗意人生

                                                                                       讲述人 吉雅娟 本报记者 马越 整理

                                                                         

 

大城县后北曹村有个残疾修鞋匠赵志信,1965年出生的他,一岁时因小儿麻痹症致残。赵志信上完小学二年级,哥哥们便已升入邻村的中学,不能再继续背送他上学,他因此辍学,从此变得自闭。

1985年初冬,赵志信从母亲捡回来的一堆废品里看到一张破旧的报纸,上面刊登的张海迪事迹令他惊奇而振奋。于是他打定主意,要干点正经事,至少要自己养活自己,不能成为家人和社会的累赘。

他自食其力的尝试是从卖冰棍开始的。一个夏天赵志信挣了四十多元钱。卖冰棍季节性太强,应该找一份更稳定的事儿。那一年冬天,赵志信用自己赚来的四十元钱,买了一架二手修鞋机,开始了修鞋之路。

不同于卖冰棍,修鞋是个技术活。慢慢地,他摸索出了修鞋的门道,生意越来越好。后来,赵志信先后用自己修鞋攒下的一些积蓄帮父母翻盖了原有的三间土坯房,又用自己修鞋挣的钱盖了四间小房,其中一间小屋专门用于修鞋。

和谐的人际关系,周围人的温情和友爱,使赵志信的生活充满阳光。他的这间修鞋小屋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修鞋的、聊天的、闲坐的、下棋的……络绎不绝。

经济上的自立并不是赵志信人生追求的终点,他还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每天除了修鞋,他还读书,政治、民生、文学艺术都是他关注的焦点,他在书法、诗歌、散文等方面还小有成就。多年来,赵志信创作了大量诗词。

他栖身的“野居”,俨然成了他的精神殿堂,一个残疾修鞋匠,在困境中活出了诗意。赵志信常说:“身体的不自由,不能限制思想的自由;心里有阳光,就不在乎是白天还是黑夜。”


上一篇:【百姓故事汇】王立文:歌声中的退伍兵
下一篇:【百姓故事汇】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