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2015年光明日报十大典型: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光明日报·年终特别报道·鲜活生动的价值观】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2015年光明日报十大典型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在医院养病的小美玲 资料图片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尤良英(左二)在给村民讲解种植技术 王瑟摄

  编者按

  今年以来,光明日报继续坚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报道底色,“书写和记录人民的伟大实践、时代的进步要求”。本报记者编辑走遍神州大地,遍访田间地头,深入挖掘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事迹,精心讲述寻常生活里的中国故事,共推出近50个先进典型。今天我们再次和读者一起回顾和感怀其中10位(以刊发时间为序)的感人事迹。

  他们的模范事迹,折射着国家民族的时代特征,更浓缩着中国人的独特情感;他们用平凡岗位上的不平凡故事,诠释了中国精神,唱响了中国声音,彰显了信仰之美,突显了崇高之美!

  1.吴波:清正廉洁、公而忘私的“模范部长”

  核心报道:2月6日,本报《文荟·专题》版刊登长篇叙事散文《一位财政部长的两份遗嘱》;3月8日一版又刊发《此生不愧净无尘——财政部原部长吴波的故事》,后续报道6篇。

  主要事迹:两袖清风身欲飘,仗藜随月步长桥。他就是新中国财政部第五任部长——吴波,从在延安参加革命,到历经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几乎见证了每一个伟大的历史时刻,也铸就了自己辉煌的一生。然而,他在晚年立下遗嘱,去世后丧事从简,并要将北京的房产归还国家。他一生愿做普通人,从参加革命到位居要职,一直怀抱着做“无产者”的决心。外出视察,从不搞吃喝招待,从不讲究迎来送往;日常生活,布衣素食,轻车简从;与人交往,朴素简单,绝不收受礼品。他让子女从最基层干起,甚至在边远山区安家落户。他被树立为新中国的“模范部长”,成为后人心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社会反响:中央领导批示肯定。《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中纪委《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中央新闻单位,迅速组织记者采访报道。财政部3月6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财政系统开展学习吴波活动。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莫振高和学生们在讨论学习 资料图片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杨凌云登塔作业喻军摄

  2.李银江:30年赡养105  位老人的敬老院院长

   核心报道:2月14日,一版头条刊发《30年赡养105位老人 为64位老人送终——一位敬老院院长的孝与忠》一文,后续报道1篇。

  主要事迹:30年前,在野草丛生的荒地上,他亲手盖起敬老院,做起了孤寡老人的“儿子”;30年间,敬老院共赡养了105位五保老人,64位老人离世,他64次披麻戴孝。他就是李银江,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桂五镇敬老院院长,他用最朴素的力量,撑起了人间大爱。他用平凡的行动诠释了道德的高度和人性的深度,彰显了“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的深刻内涵。

  社会反响:江苏盱眙县根据李银江的事迹改编、编排情景剧《你是最亲的人》,反响热烈。

  3.黄忞:抗战老兵荣光的90后记录者

  核心报道:2月16日,一版头条刊发《记录抗战老兵的荣光——90后大学生黄忞的执着追求》一文,后续报道1篇。

  主要事迹:为了给抗战老兵拍纪录片,长春师范大学传媒学院的90后大学生黄忞在2014年一年多的时间里,深入山西、吉林两省多地,辗转3000余公里,花费万余元,完成了25位抗战老兵、70余小时的拍摄。由于过度劳累,他患上了急性肾炎,但与自己的愿望相比,病痛显得微不足道。最终,他把这些珍贵的影像整理成纪录片,取名《记忆》,将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抗战故事,沉淀在了历史之中。

  社会反响:吉林省委号召全省宣传。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新闻网等转载本报报道。

 4.莫振高:广西大瑶山中的筑梦人

     核心报道:3月18日,一版刊发《好校长莫振高》一文,后续报道13篇。

  主要事迹:莫振高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的一名普通中学校长,他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英雄壮举,只有35年如一日的平凡坚守,换来了人们的推崇和敬重。他传道授业,努力引导学生做身心健康、心怀感恩的人;他孜孜以求,在资金短缺、人才匮乏的状况下,辛苦奔波,广纳贤才,争取使山区教育与现代化接轨;他推陈出新,注重学习交流,创新教学方法,在基础教育的良田里辛苦耕耘。35年来,他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近300名贫困学生考入大学,并发动社会力量捐款,帮助2万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他的精神感召着无数山区孩子,被誉为“大瑶山中筑梦人”。

  社会反响:莫振高当选2015年度“最美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追授莫振高“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在全区开展学习活动。

讲述中国故事 诠释中国精神 唱响中国声音

  5.杨凌云:用汗水和青春守护光明的90后站长

  核心报道:5月4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因为有了我们,世界才如此精彩”——湖南茶陵输电线路巡检站90后站长杨凌云和他的“四观”》,后续报道5篇。

  主要事迹:4年前,武汉大学毕业的“90后”杨凌云在诸多选择面前,成为了一名输电线路基层巡检工。从校园走向基层巡检工作,困难远在杨凌云曾经的设想之外。2014年1月27日,株洲电网全面进入防冻融冰警戒期,杨凌云和谭昂被派到海拔1257米、气温零下5摄氏度的竹罗线冰情监视哨工作,每两小时做一次冰情观测,24小时不间断,二人在风雪中坚守了4天4夜,直到警戒解除……爬电杆,走深山,在巡查过程中遭遇眼镜蛇、马蜂窝,都没能吓跑这个90后站长。杨凌云身上的鲜活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青年的人生观与担当,这些扎根一线、安心一线的青年人,用汗水和青春,点亮了万家灯火,他们是光明的守护者。

  社会反响: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腾讯网等多家网站转载,很多读者在微信、微博中转发、点赞。

 6.关松发:七千职工信息熟稔于心的编办主任

  核心报道:6月8日,一版头条刊登消息、《大视野》版刊发通讯《干部有作为 百姓有希望——记河北省大厂回族自治县编制办主任关松发》,后续报道6篇。

  主要事迹:“风骨似青松,一心为百姓”,他就是河北大厂回族自治县编制办主任,在他参加工作的35年里,夜晚加班近6000次,法定假日加班2000多天。他把全县80多个机关事业单位、40多个国有集体企业的7000多名干部职工的基本情况熟稔于心。在别人眼里,他衣着质朴,为官清廉,心念百姓;在家人眼中,他有些“失职”,孩子出生、父母生病、老人去世这些重大事情他都因公缺席,但他依旧是整个家庭的骄傲。

  社会反响:中央领导批示肯定。《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头版刊发相关稿件,河北电视台播发《践行三严三实:为民担当的好干部关松发》。关松发同志被评为河北省“百姓最喜欢的好官”之一。

  

  7.周美玲:雷锋故乡的“小雷锋”

  核心报道:6月11日,一版刊发《雷锋故乡“小雷锋”》一文,后续报道6篇。

  主要事迹:5月22日傍晚,12岁的周美玲在散步时,一名3岁男孩突然从人群里冲出来,这时一辆后八轮渣土车疾驰向他。周美玲冲向路中间,将小男孩推向路边,自己却被车拖了一两米远。医生诊断,美玲的左小腿面临被截肢的危险。经过5个小时的抢救和精心的治疗护理,美玲的腿终于保住。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骨科病房中,记者问小美玲:“早知道痛会怎么做?”她坚定地回答:“痛,我可以忍;但我不去救,小朋友就没命了啊!”

  社会反响:周美玲被评为“2015年全国道德模范”,湖南省教育厅授予周美玲“当代小雷锋”称号,长沙市教育局授予周美玲“雷锋式好少年”称号。长沙中小学开展了学习“小雷锋”周美玲活动。

  8.万少华团队:六年义务 救治日军细菌战受害者

  核心报道:8月7日,一版头条刊发《衢州“万少华团队”救助日军细菌战受害老人》,同时配发纪实报道《“让我们一起抚慰民族的伤痛”》,后续报道9篇。

  主要事迹:70多年前,浙江衢州成为日军细菌战在中国的第一战场,衢州市有5294名中国人死于细菌战。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的年轻医护人员组成“万少华团队”,一年四季,风雨无阻,利用节假日义务救治饱受细菌战贻害的老人。他们上门医治换药2000余人次,发放药品2200余人次。六年如一日地救治和关爱这些老人,以此来抚慰民族的伤痛,让抗战精神得以延续。

  社会反响:中央领导批示。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媒体追踪报道。来自中国医师协会、解放军301医院、上海瑞金医院等单位的专家,推出“细菌战烂脚病人救助”公益项目。

  9.尤良英:民族团结赞歌谱写者

  核心报道:9月17日,一版刊登消息、《大视野》版刊发《尤良英与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10年延绵不断的和谐民族情》一文,后续报道13篇。

  主要事迹:尤良英,一名普通汉族职工;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一位维吾尔族农民。因一次偶然的机会相识后,尤良英便作出了“带领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定。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尤良英16次跨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前往皮山县,帮助麦麦提建果园,鼓励、引导他带领更多的维吾尔族兄弟共同致富。这不仅仅是尤良英和维族兄弟的情谊,更是两个民族相互扶持、团结友爱的真实写照,如桃李并栽,根根相连。

  社会反响:中央领导批示肯定。尤良英、麦麦提图如普·穆萨克作为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受邀到北京参加国庆活动,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接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政府授予尤良英“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授予尤良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10.彭煜翔:搞文化成瘾的歌舞团团长

  核心报道:11月28日,一版头条刊发通讯《一个做文化成瘾的人——记海南省歌舞团团长彭煜翔》。

  主要事迹:海南歌舞团团长彭煜翔,24年致力于文艺工作,创作出一大批品质精良的舞台剧目。他对作品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在《黎族故事》创作期间,带领团队废寝忘食、昼夜排练;他对事业孜孜以求,迎难而上,在海南歌舞团转企改制期间,带领团队建立人才竞争和激励机制,让歌舞团焕发勃勃生机。他用满腔的热情和新颖的艺术形式,讲述海南的故事和精神,将海南文化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各地。

  社会反响:报道在海南省文艺战线产生热烈反响,海南省委书记、宣传部作出批示,凤凰网等网站转载本报报道。


































































上一篇:好人崔守信: 带盲人邻居散步10余年
下一篇:甄良成当选2015年1月“中国好人榜”敬业奉献好人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