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最美廊坊人】齐力民:愿天下苍生尽欢颜

 齐力民有个心愿——他从事的职业被社会所淘汰。

  因为那就说明社会没有了弱势群体、没有了救助需求,天下苍生尽欢颜。齐力民正是廊坊市救助管理站站长。

  1975年出生,2000年调入救助站工作,2007年担任副站长,2013年任站长,他这份工作已干了15年,5400个日夜。救助站可以说是一个特殊部门,它直面社会特殊群体。这5400个日夜,齐力民甚至平凡得不为人所知,没有浓墨重彩,也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每天应对的都是街头巷尾的鸡毛蒜皮,草根生命的人文关怀。但齐力民对此却有着另一番理解,在他看来,民生无小事。每一个救助对象,小则关乎一个家庭,大则关乎整个社会。他们中大多是鳏寡孤独、智障残疾,或是家庭离散,或是常年流浪乞讨、居无定所、衣食无着。这样的群体到底需要怎样的关怀,怎样的善待,怎样的呵护?经常引发齐力民的思索。

  2015年春日的一个清晨,记者走进救助站一探究竟。来得巧了,齐力民正在帮忙给站里长期救助的一个孩子理发。8-9岁模样的男孩,姓名不详、住址不详、年龄不详、语言障碍。来的人多了,孩子害怕,不肯配合,左右扭动着身子,小脑袋转来转去,推子根本无从下手,头发理得高一块低一块很不像样。齐力民扶着他的头柔声安慰:“不动不动,叔叔扶着你,这就快完了啊,乖。”就这一句话,烦躁的孩子安静下来,果真乖乖坐着把发理完了。理完发的男孩看着神清气爽,虽然神情上还有些木讷,但不失为一个帅气的小伙子。

  也许是碎发进了衣领,男孩指指脖子:“嗯!嗯!”齐力民熟练地拾起一块海绵,动作轻柔地掸去碎发,末了还掀开领子仔细检查一番,拍拍男孩后背:“好了,玩儿去吧。”

  看见记者被这温情的一幕所感动,齐力民反而不好意思了:“这孩子跟我熟,肯听我的话,因为我平常老和他玩儿。”

  刚掏出采访本来写了几个字,走廊那头有人高声喊:“齐站长,有人送锦旗来了!”得,采访先中断一下,跟去看看。一面朱红的锦旗已经放在了桌上,上书:“解困于危难 恩情重于山”。这是广阳区南尖塔镇北甸村的魏文杰大爷送来的。魏大爷的老伴儿今年70岁,今年3月23日在村子附近走失了,一家人疯了似的找,就是没有一点儿消息。4月16日,亲戚在电视上看到“寻亲启事”,才知道老人的下落,赶忙驱车来到救助站。一看老伴儿在救助站的20多天里,养得白白胖胖,还换了新衣服,魏大爷眼泪就下来了,拉着齐力民的手泣不成声。今天是特意带着锦旗来再次表示感谢的。

  为什么从大娘走失到发布“寻亲启事”隔了那么多天呢?齐力民有自己的苦衷,原来大娘是聋哑人,不会手语,遇事儿只会“啊,啊”地喊,脾气又不好,救助站多次和她沟通,都没有结果,无奈只有刊登发布一些基本信息,希望能帮大娘找到亲人。面对魏大爷的感激,齐力民只说:“人找着了就好,找着了就好啊!”

  抬头望墙,四面挂满了类似的锦旗,齐力民拉着其中一面的角:“每一面锦旗都有一个故事。”然后陷入了深深的回忆。像魏大娘这样核实不了身份的受助者还有很多,齐力民和站里的工作人员每天的工作都是枯燥繁琐的,经常在上万人的照片里挨个对比,要不然就是埋头在厚厚的户籍资料里苦苦搜寻。他们希望,每一位受助者都能找到亲人。

  形形色色的救助对象,不能正常交流对齐力民来说还不算最难的,就是口出不逊也早已习以为常,可有时候来自受助对象爆发式的攻击,却让他的同事心有余悸。

  2013年5月,一名精神失常的流浪乞讨人员被公安机关送到救助站。齐力民照例是嘘寒问暖,视若亲人。一切都安顿完毕,齐力民俯身准备给受助人换衣服时,他却突然爆发了,操起一个水壶重重地砸在齐力民的头上,鲜血刹那涌出,流了一头一脸。其他工作人员赶来,齐力民却说:“千万不要为难他,男同志继续为他洗澡换衣裳,安排好食宿。”齐力民被送到医院急诊,缝了十几针。

  对此,齐力民毫无怨言,“我们的确面对的是社会底层,特殊群体,他们需要我们的关爱。我把他们都当做自己的亲人,为亲人做什么都是应该的。”正是这种责任心和使命感,让他义无反顾地扎根社会最底层,为弱势群体撑起一把安全伞、平安伞。

  从生活的细节入手,让温暖充盈到每个细微的言行当中。受助人员来站时,他都是先从一杯水、一张笑脸、一句问候开始,及时并妥善地安排受助人员接受救助;遇到行动不便的人员求助时,他总是主动上前搀扶,或是背着求助人员上下车;工作中他不怕脏、不怕苦、不怕累,不论受助人员身上有多脏,他都要第一个主动地帮助那些受助人员洗澡、换洗衣物,帮助受助人员整理随身物品。齐力民视受助者为亲人,不嫌弃、不抛弃,细心、耐心、富有爱心地与他们交流,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提供帮助。以解决受助人员的切身困惑为己任,尊重受助人员的合理意愿,坚决维护受助人员的各项基本权益。

  通过齐力民和全站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廊坊市救助管理站先后被部省授予“国家三级救助管理机构”、“民政系统示范单位”,连续多年被省市文明办评为“文明窗口单位”。他个人也先后被授予“2013年度五四青年奖章”、“幸福廊坊最美追梦人”以及“文明服务标兵”等殊荣。齐力民以扎实的作风和实干的精神出色地完成好救助管理工作任务。

  这一切辛劳,一切付出,只因齐力民有一个梦想——愿天下苍生尽欢颜。(葛雪梅)

  时评:用爱心为特殊群体撑起“保护伞” 

  民生无小事,2014年度“最美廊坊人”齐力民,怀揣着平常心、爱心、耐心,做救助管理工作达15年,帮助社会上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达7000余人。在他这里,生命得到了最起码的尊重,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齐力民用平常心在做一件神圣的工作。“关心、关怀、呵护弱势群体是职责所系,我必须把党和政府的阳光雨露传递到社会最底层,让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享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作为廊坊市救助管理站站长的齐力民深知自己的工作性质,严格按照工作标准要求自己、规范下属。民生无小事,他不敢有丝毫懈怠,认真、细致、谨慎地工作。他明白每一次救助,救助的不仅是一个人,而是无数个家庭,进而可以影响整个社会。

  齐力民用坚持和爱心向社会传递正能量。他带领下属用各种方式爱护受助者,帮他们整理卫生、小心地和他们交流、通过各种渠道帮他们寻亲。只有救助对象感到温暖了,他才安心。他对工作的坚守、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并没有因为困难、危险、琐碎、繁杂有任何改变。

  齐力民耐心关怀每一个救助对象。他面对的也许是不会交流的聋哑老人,也许是脾气暴躁的轻生者,也许是可怜的无法落户的母子……不管是要从上万张照片中找寻他的亲人的信息,还是牺牲假期照顾他们,还是同样的问题“叫什么、多大年纪、哪个村的,家里还有什么人”问了上万遍,他从不厌烦地做好每一项救助工作,就这样已经坚持了15年。

  工作的特殊性、艰巨性,造就了齐力民坚忍的性格。在这样一个特殊行业里,他的平常心、爱心、耐心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他总是想方设法给予他们最大的关怀,给予他们春天般的温暖,为他们撑起一把“保护伞”。民生工作是考验,民生工作是责任,他努力做好民生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让百姓满意。

上一篇:【最美廊坊人】蔡义川:绚霞余辉落满天
下一篇:【最美廊坊人】甄良成:“当代孟泰”护一城绿荫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