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百姓故事汇
“最美廊坊人”事迹——赵德平

赵德平,男,69岁,大厂评剧歌舞团演艺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32年来,他始终坚持扎根基层,坚守一线,舍小家顾大家,带领剧团把舞台搭进了全国20多个省市的城市乡村,把节目送进了全国亿万个家庭,把一个县级剧团办成了全国文化战线的一面旗帜。中央、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多次将镜头对准赵德平,对赵德平扎根基层搞创作的事迹在全国进行广泛宣传报道,截至目前,中央、省、市重点新闻媒体刊(播)发赵德平宣传稿件近220篇。

为深入基层搞创作,赵德平至今仍在大厂县袁庄村老家,专门承包着十几亩地。他只要有空闲时间,就到地里去干活,去找老百姓唠嗑,搜集农村所发生的新闻趣事,以此积累素材,丰富视野,广开思路。虽然全家“农转非”已经20多年,但赵德平一直住在袁庄农村,那里的乡亲就是赵德平最好的创作源泉。

赵德平的创作都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数不清的夜晚、双休日、节假日,赵德平都是一个人伏案写作。日复一日,赵德平养成了夜不亮灯不能寐的习惯,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活的委屈、太亏,可他认为,能够在父老乡亲身边写出让他们开心地笑、激动地哭,使劲地拍巴掌的作品,那是他最大的快乐。赵德平在创作电视连续剧《当家的女人》的时候,检查出肝部有病症,可能会危及生命。在生死未卜的时候,一股无形的力量,让他又重新回到了未创作完的剧本上。在等待检查结果的两天中,赵德平义无反顾地写完了余下3集剧本。也许是上天的垂爱,赵德平肝上的肿瘤是良性,不会危及生命。作为一团之长,赵德平深知自己所肩负的职责,在剧团管理上,他一直坚持着一个原则: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下乡演出条件艰苦,作为团长,赵德平从不搞特殊。剧团发展之初,冬天到各地演出,他同演员们一起坐敞蓬车、打地铺、睡舞台、挡风口,每次都是他带头。按规定剧团每场演出应有3%的编剧提成,但他编的戏演出了近万场,他却从未拿过一分提成,而是把稿费和奖金全部用在了剧团的发展上。每次上演新剧目,无论到哪里演出,赵德平都要亲自站在台口,仔细观察老百姓的表情,看看埋的“包袱”有没有逗乐观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艺术效果。如果不行,回来就要重新修改、打磨。每次,直到观众被逗乐了,观众与剧目能交流了,赵德平才满意。

2014年,一台舞台情景剧《赶考路上》,从县到市、从省到全国,连续演出三个月,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为了创作《赶考路上》,赵德平先后跟河北省7个不同类型的驻村干部一起生活了两个月。在一次采访中,误入一条山路,路的一侧是悬崖,另一侧是峭壁。在爬升200多米长的坡道后,车突然熄火,上下两难,差一点丢了性命。达到安全地段后,司机劝赵德平“还是别去了”,可老赵眉毛一拧,说:“不去不行,为了写出真人真事,舍了命都值。”

正是在那次采访中,赵德平结识了55岁的驻村干部马金平。马金平年近退休,仍为一普通科员。在三年驻村期间,为了帮村子脱贫致富,他先后花掉了家里的6万多元积蓄。赵德平被这位真心为民服务的共产党员深深感动,连夜赶写剧本,边写边哭,泪水打湿了稿纸,眼睛熬得布满了血丝。家人劝他歇歇第二天再写,赵德平说:“作者动感情了,观众才能动感情,必须一气呵成。”扎实的采访和投入真情实感的写作,让赵德平创作出了催人泪下的《赶考路上》。

赵德平所创作的作品先后八次获得中宣部、中组部、文化部奖励;他本人也荣获全国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文化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三下乡先进个人、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河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


上一篇:廊坊市第二期“中国梦·赶考行”百姓故事汇启动仪式在广阳区举行
下一篇:“最美廊坊人”事迹——王百根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