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G20主场峰会与中国的国际规范创新

  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公共外交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 尹继武

  2016年9月4-5日,二十国集团第十一届领导人峰会在中国杭州举行,这是中国第一次主导的全球治理大会。本次峰会的主题为“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彰显了中国在创建国际治理秩序的新理念。各方积极评价中国主办此次主场峰会,对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治理和发挥更多领导者角色的积极意义。随着中国自身国际制度和规范措施的不断出台,诸如“一带一路”倡议、亚投行和金砖银行等,中国在全球治理中的规范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杭州G20峰会的成功举行,预示着中国进一步加强规范实践能力、倡导新规范和承担规范领导者角色。

  其一,从规范理念呼吁到规范实践创新。传统上,中国国际规范的主要倡议形式是政治呼吁,质疑西方主导的国际规范体系的有效性和公正性。这种对于西方体系的不满经历了从批判到呼吁的转变,中国成功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中国规范呼吁成功的典范。当前,中国实现了规范理念呼吁和规范实践创新并举,一方面,在理念上继续倡导多元、包容以及公正的国际治理理念,在实践上,积极创新既有的国际治理机制,推出中国自己的方案,对既有的国际治理体系进行有效的补充和完善,也更为乐意承担更多的全球治理领导角色,分担责任。

  其二,从“不规范”到“有规范”。正如有学者指出,中国的“不”外交,而非“有”外交占据外交政策、话语和行为的主导地位。这也是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思想的主流战略相一致的,即“韬光养晦”成为主导的战略理念。由此,中国大多主张“不”规范,即我们不需要、反对、批判西方国际社会主导的规范理念,揭露这些规范背后的强权政治、西方一元论以及价值观基础,但是,对于好的规范是什么,更多停留于世界观美好远景的描述,并没有较为详细和可操作的行为原则的权威展示。随着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的提高,中国也开始逐渐从规范理念、战略实践方面倡导好的规范理念,比如多元、包容、绿色、公平、正义等等价值,同时也在具体的问题领域逐步跟进,比如金融治理、互联网治理、太空治理、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治理等。

  其三,从规范参与者到规范倡导者。中国要想在既有的全球治理体系中贡献中国方案、提供新的规范理念,就必须积极承担起规范倡导者的角色。中国可以积极创建自身的国际治理平台,比如亚投行、金砖和上合组织等,也可以借助既有的国际治理平台,比如联合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二十国集团等。从历史上看,中国较多依据发展中国家的力量,通过集体领导的平台,承担起相应的规范倡导者角色,比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中国和印度、缅甸等发展中国家共同创立的。此次杭州G20峰会邀请了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参会,体现了代表性更强的特点。但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赋予中国的角色以更多的期待,要求中国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和义务。由于中国自身有多重国际身份定位,比如发展中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亚洲地区国家等等,中国自身规范创新的角色将与国际社会的期待存在差异,进而会影响到中国倡导的规范理念被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接受并认可的程度。

  中国积极承担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方案,赋予现有国际治理规范更多中国新发展理念。在此意义上,中国的积极作为,将有助于解决全球治理的深层次矛盾,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向更加公正、多元、包容以及有效方向发展。中国自身的国际规范创新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比如规范实践能力、好的规范以及规范倡导者角色的加强。处理好上述三个演变方面的平衡,将有助于中国的全球治理规范创新在国际社会得到更好的扩散,有助于一个“善治”的全球治理世界的形成。

上一篇:为全球增长新蓝图贡献中国良方——解读习近平主席二十国集团工商峰会开幕式演讲
下一篇: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打开中国发展的三大问号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