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六项重点工程促民营经济发展 ——《河北省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解读③
     《河北省民营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是我省提升民营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攻坚突破期,全省将实施市场主体扩容、协同发展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公共服务提升、人力资源保障、融资瓶颈破解等六项重点工程,促进民营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市场主体扩容工程——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授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经营和处置自主权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激活壮大创新创业主体,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离岗创业,授予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使用、经营和处置自主权,允许在校大学生利用弹性学制休学创业,鼓励教师带领或辅导学生创业。设立高等学校毕业生创业就业基金,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股权投资、融资担保等服务。到2020年,新增市场主体200万个以上。

全面强化载体建设。充分利用中小企业发展、创业扶持等专项资金,升级一批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依托中小企业创业辅导基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孵化器、众创空间等,培育一批资源共享、具有特色服务功能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在县城、重点乡镇、高校、开发区、创业基地、产业集群等创业者和小微企业集中的区域设立服务站,建设一批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

协同发展推进工程——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建设京津产业转移集中承载地。精准打造唐山曹妃甸区、沧州沿海地区、张承地区三区,京津走廊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海线临港产业带、沿京广线先进制造产业带、沿京九线特色轻纺产业带、张承线绿色生态产业带等一批民营经济对接京津的重点承载地。

创建民营经济协同创新示范区。依托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石家庄新华区·中关村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等载体,引导民营企业主动承接京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和鼓励民营企业加强与京津高校、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用合作,与京津共建一批科技园区、科技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和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进京南G45科技成果转化实验区建设,加快搭建技术交易、孵化转化、公共服务等平台建设,打造民营科技企业聚集带。支持石保廊全面创新改革实验区等一批园区基地内的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壮大。

打造民营经济跨区域优势产业链。在产业链条长、协同发展基础好的领域,深入开展“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河北为主+能力提升”“产业集群+技术平台”等合作模式,加强跨地区、跨学科合作,加快共性技术研发应用,实现京津创新要素与我省民营企业需求无缝对接。集中打造汽车、新能源装备、智能终端、大数据、生物医药等五大跨区域民营经济优势产业链和技术链。

产业集聚发展工程——建立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展机制,拉长集群内产业链和产品链

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加快全省开发区整合,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省新兴产业的聚集区。推进创新成果产业化,整合人才、项目、资本等要素,发挥孵化机构、龙头企业作用,建设一批研究开发、技术转移等创新服务平台和创新共同体。推进生产发展绿色化,按照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内在要求,促进产业生态化改造,加强企业间、产业间循环链建设。推进开发区服务精细化,拓宽服务领域,完善服务功能,全方位、多角度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服务。

提高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建立民营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发展机制,支持平乡自行车、宁晋电缆等集群内中小企业围绕大型企业和重点项目发展配套,拉长集群内产业链和产品链。大力培育新能源汽车及零配件制造、光伏、LED、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支持唐山陶瓷、盐山管道等集群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小型微型企业,培育一批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和产业集群龙头企业。开展智慧集群试点示范,培育建设50个智慧集群。产业集群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到2020年占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比重达到35%以上,集群内制造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65%、关键工序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达到52%。

公共服务提升工程——优选、扶持一批专业化社会服务示范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服务

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设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热线和网络信箱,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加快全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建设,构建全省企业信用一张网,推进工商、税务、公安、金融等部门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共享。

发挥社会服务机构作用。支持为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服务的各类行业商会协会发展,注重发挥商会协会在市场开拓、质量提升、行业发展、招商引资、诚信自律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积极整合社会各类咨询、培训、评估、认证、会计、审计、法律等中介服务资源,优选、扶持一批专业化社会服务示范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低成本的服务。

人力资源保障工程——通过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训培养一批民营企业亟须的高技能人才

强化企业用工服务。建立企业用工需求信息档案,加强企业用工需求动态化监测。依托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招聘信息共享发布网络,开展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各类求职人员免费提供企业就业岗位信息服务,搭建就业与用工对接平台。鼓励企业开展岗前培训、转岗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按规定落实职业培训补贴政策,每年为企业输送10万名以上适岗工人。

培育能工巧匠。深入实施中小企业“银河培训”“星光培训”“阳光工程”等人才培训计划,加大中小企业一线工人培训力度,加速普通工人向技术工人转型。支持民营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学校培训与企业实训培养一批民营企业亟须的高技能人才。组织开展技能大赛和劳动竞赛,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推动高级技能传承,培育“工匠”精神,打造一支高技能人才队伍。

融资瓶颈破解工程——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

加强金融服务。引导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加大信贷资金投放力度,确保小微企业贷款实现“三个不低于”目标。推动设立服务中小企业的民营银行和各类信贷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农村金融机构探索设立小额农贷和微贷中心等专营机构。探索实施“互联网+”金融模式,打造互联网小微贷款平台。梳理筛选优先扶植、成长性好、管理规范的民营企业名单,定期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

健全担保体系。按照适度控制数量、扩大资金规模、防范经营风险、增强担保能力的原则,做强省级、做大市级、做实县级融资性担保机构。深化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合作,探索建立政银担合作风险分担模式。发挥融资性再担保机构作用,为中小微企业贷款增信分险。落实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政策,支持金融机构增加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入。建立民间借贷登记服务平台,鼓励发展多种形式过桥基金运作模式,破解企业“倒贷”难题。

 

(王成果)

上一篇:内容为王 用户至上:传统媒体如何直面新技术?
下一篇:【圆桌对话】让人民对改革有更多获得感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