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7月25日电(记者常红、李警锐) 中国领导人外交战略思想与中日关系学术研讨会16日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所长杨伯江指出,中日合作现在已经深深嵌入国际分工体系之中,相互依存、合作共赢,和则两立、斗则两伤,构成了中日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战略基础。
杨伯江认为,在当今大的时代背景下,世界追求和平、各国谋求发展,以合作实现共赢。中日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也是如此。2014年是一战爆发100年,安倍晋三当年1月出席达沃斯会议,曾经把2014年的东亚局势与一战前的欧洲进行比较,说当时欧洲国家之间贸易量也非常多,但还是爆发了战争。言下之意,是将中国类比当时挑战国际秩序的一战前德国来渲染“中国威胁论”。这种对历史经验的简单套用过于机械了。简单讲,如果国家之间、特别是相邻大国之间失去了相互依存,后果将不再是一战之前的欧洲那样量级的打击,不再是结构性的,而是系统性的,是任何一方都无法承受的。因为相互依存已经发展到了几乎不可替代的程度。
中日经济合作现在已经深深嵌入了国际分工体系之中。相互依存、合作共赢,和则两立、斗则两伤,构成了中日关系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的战略基础。我们经常讨论一个问题:苏联解体了,“北方威胁”不复存在了,那么中日关系的战略基础何在?答案就在于新的时代条件下的相互依存。
再细化一点,中日关系、日本对于中国的重要价值。在上世纪80年代,中日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最高曾达到27%,几乎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现在,滑落到7%、8%。中日贸易的总量上升,但占比下降。是不是由此就可以说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下降了?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我们至少从两个角度可以论证这个问题:第一,经济纽带仍然是中日之间相互保持战略影响,特别是中国对日本保持战略影响的主要路径和手段之一。第二,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重要性不仅体现在正面的所谓“建设性”价值上,还体现在负的方面即“破坏性价值”上。它对中国周边战略安全环境的负面影响同样不可小觑。换句话说,日本某些政治人物坏得很有“价值”。
当前中日关系呈现出一种历史周期作用下的“新常态”。基本特征是两面性凸显。从消极面来说,是竞争摩擦的加剧和扩散。就中日双边关系而言,这是一个发展战略与地缘战略碰撞的问题,而从日本方面来看,这是它战后发展历程中内在形成的基本矛盾导致的后果。
(责编:覃博雅、常红)深度阅读
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动力源”和“稳定锚”中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和“稳定锚”。2015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接近30%,预计今年仍将保持较高水平。从中国经济上半年“成绩单”来看,仍然是稳中有进。今年上半年,中国GDP增长6.7%,各项主要指标符合预期。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经济增长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就业保持基本稳定。
特朗普:不走寻常套路 商场“老司机”的政坛逆袭?永远穿西装的希拉里是一个标准的政客、成功的官僚,而特朗普则具有浓厚的商人思维,他强调的美国第一是以美国利益为第一,他”将通过美国利益的镜头观看世界”。唯利益是瞻的商人思维会带来怎样的治国方式与外交政策,值得进一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