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

廊坊广电·头条丨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 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


       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今天播出:坚定不移做强实体经济,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求突破。

        突出主导产业引领。聚焦打造世界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加快推进临空区"空高"联运、主城区“空铁公海邮”、永清“空铁公海”三大多式联运基地建设,争列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探索建设商贸物流AI大模型,打造更多智慧物流应用场景;做强全球跨境电商"三中心";实施"物流+"战略,培优育强供应链物流、航空物流、冷链物流、低空物流,进一步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打造“物流之城、供应链之都”。聚焦建设电子信息产业高地,培育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新型显示、软件服务、行业电子、光纤惯导5大产业矩阵,推动第六代AMOLED生产线升级、建华高科等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支持华为、中油通信等软件服务业项目扩容上新,产业规模超750亿元;实施“算力+”“人工智能+”“数据要素x”行动,推进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先行先试,持续完善算力应用产业生态,探索打造世界级“智谷”。

       育强五大重点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工业母机、应急装备,产业规模突破700亿元;举办京津冀机器人大赛,打造更多“机器人+”应用场景,机器人产业营收增长20%。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药、化药、现代中药、医药服务业,产业规模超300亿元。航空航天产业,支持临空经济区、廊坊开发区、三河、固安、安次打造航空航天产业集聚区,关联企业达到200家以上。文旅康养产业,丰富文化、康养、戏剧、研学等旅游场景,擦亮“只有红楼梦”、胜芳古镇、大城红木等文旅IP,打响"京畿福地·康养廊坊"品牌。食品和现代农业产业,支持霸州、三河、大厂、固安等地发展特色食品产业,营收超700亿元;实施重点农业项目60个以上。

       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实施专精特新种子企业、产业集群“领跑者”培育行动,滚动实施技改项目350个以上,培育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200家以上、单项冠军企业10家以上。探索"跨境电商+海外仓+产业集群"模式,为"廊货"出海提供更大助力。绘制发展图谱,完善产业生态,强化科技赋能、设计赋能、品牌赋能、标准赋能、数字赋能、渠道赋能,通过强龙头带动壮龙身,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集群规模超4000亿元。

       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围绕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生命健康、未来显示、新材料等重点领域,加快原始创新和关键技术突破,推动场景应用,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抢占产业发展先机。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编制产业规划,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培育拓展物流、应急、救援、文旅、农林、监测等应用场景,支持安次、文安等地健全生产制造、运营服务、研发转化等产业链条,打造京津冀地区低空经济发展新高地。

       增强科技创新能力。聚力成果转化。探索制定驻廊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政策,用好中科院“四所”、清华河北研究院廊坊"两基地"等创新资源,促进创新成果在廊首发首试和产业化。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金"对接活动100场以上,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样品变产品。聚力平台提升。加快10家市级中试熟化基地建设,培育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加速创新要素聚集。组建工业设计创新联盟,打造全市工业设计创新平台,坚持外引、内培双轮驱动,用工业设计引领需求、赋能产业、创造未来。聚力梯度培育。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大力引育国家级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领军企业。统筹用好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实施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00个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聚力协同创新。深度对接京津创新资源,加快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燕郊中心建设,扩大“京津研发、廊坊孵化转化产业化”成效,吸纳京津科技成果100项以上,技术合同成交总额330亿元。聚力人才引育。实施“廊才工程”,宣传落实廊坊“人才十条”、企业“人才六条”,聚引重点领域前沿技术成果和人才团队,广纳八方英才,激活创新引擎。

上一篇:2016,中国经济八大关键词
下一篇: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坚定不移推进协同发展 在走在全省前列上求突破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