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辛向阳:从“四个全面”读懂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

■辛向阳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极大地提升了党治国理政的能力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调研时强调,要“协调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在这里,第一次提出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年多来,围绕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阐发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确立了新形势下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战略方向、重点领域、主攻目标,开辟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能力。

  以解决人民的“两大新期盼”为出发点,强化治国理政的群众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结束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人民的两大期盼包含着十个“更”字。要实现这十个“更”字,就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了这十个“更”字,就能使党的执政能力有一个显著提高。

  实现人民新期盼,就要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目标,为人民新期盼的实现提供了根本保证。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等等。

  实现人民的新期盼,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在全面深化改的进程中,要坚持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使人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满足感。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大力促进教育公平使越来越多的孩子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使广大群众能够便捷地享受到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实现人民的新期盼,就要全面依法治国。只有依靠法治建设,人民的利益才能得到根本保障,2014年10月23日,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解决制约持续健康发展的种种问题,克服部门保护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维护市场秩序、保护知识产权、化解产能过剩、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权威和尊严、克服执法不严和司法不公……都需要密织法律之网、强化法治之力。”

  为此,要大力加强重点领域立法,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

  实现人民的新期盼,就要全面从严治党。全面从严治党是实现人民利益最关键的条件。2013年1月22日,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上的讲话中,严厉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决不能搞封建社会那种‘封妻荫子’、‘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腐败之道!否则,群众是要戳脊梁骨的!”

  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坚决惩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行为,狠抓作风建设,干部要自觉地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

  以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三个变和不变”为抓手,强化治国理政的现实基础

  2013年1月5日,在新进中央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全党同志首先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点,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挥历史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清醒认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以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和不变的深刻认识为前提的。

  把握世情的“变与不变”,制定好有效的国际战略,为中国发展和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2014年11月,在出席全国外事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指出当代中国国际环境有“五个变和不变”。

  复杂性、曲折性、尖锐性、长期性、不确定性体现了世情的复杂多变性。但不管怎么变,世界多极化趋势、经济全球化进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体系变革方向、亚太地区总体格局都不会改变。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强调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与各方关系全面发展,坚决维护国家核心利益。

  把握国情的“变与不变”,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过程中,推进各项事业的发展。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同时我们要看到,“三个没有变”的背后都有表现形式的变化:初级阶段性质没有变,但每一个时期都有阶段性特征;社会主要矛盾的性质没有变,但现在的表现形式是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要与社会生产大规模排浪式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国际地位性质没有变,但现在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作用一天比一天在提升。

  把握党情的“变与不变”,通过全面从严治党,确保党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核心。党情的变与不变有很多表现:党员数量不断增加,到2015年12月底,党员人数达到近8800万人,是1956年的8.8倍,是1978年的2.5倍;不管数量怎样变化,对于党员质量的要求没有变。

  我们党面临的执政环境不断变化,如改革开放前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和封闭条件下执政的,现在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执政的,不管条件如何变化,对于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建设的要求没有变。

  国际社会中很多的政党兴亡更替、云烟不断,但不管怎样,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的性质不会变。面对“变与不变”,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守共产党人的根本。

  以认识和把握四个“三大规律”为依托,强化治国理政的规律基础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标志着我们党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进入一个新境界。2013年1月5日,习近平指出:“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把握,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体现了这一高度。正因为如此,2015年6月12日,习近平在纪念陈云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把实事求是贯穿到各项工作中去,经常、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把真实情况掌握得更多一些、把客观规律认识得更透一些,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打下扎实的工作基础。”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就要认识和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这三大规律要求我们顺应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发挥人民主体地位,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建成一个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全面小康社会奠定基础。

  顺应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使发展成果更多惠及全体人民,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朝着共同富裕方向和法治社会、和谐社会稳步前进。

  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就要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好“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性课题,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就要认识和把握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殊规律。比如,这三大规律要求我们把握好城市化的普遍规律、城市发展规律。2015年12月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城市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有其自身规律,比如城市发展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农业用地按相应规模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人口和用地要匹配,城市规模要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为此,必须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提高城市工作全局性。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就要认识和把握政党执政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顺应政党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就要紧紧依靠人民,“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人民拥护和支持是党执政最牢固的根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

  顺应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决防范党内出现特殊利益集团。习近平在2015年10月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全党同志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党章中的规定: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内不能存在形形色色的政治利益集团,也不能存在党内同党外相互勾结、权钱交易的政治利益集团。”

  顺应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就要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我们现在要不断扎紧党规党纪的笼子,把党的纪律牢牢印刻在全体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心中。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就要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2014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我们的发展是符合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是符合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是符合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

  我们要把握可持续发展背后的自然规律,例如不虞效应的规律。我们要把握科学发展背后的经济规律,例如经济总量和速度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把握包容性发展背后的社会规律,例如共建共享的规律。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充分发扬民主,广泛汇聚民智,最大限度激发民力,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都有成就感的生动局面。

◎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一篇:丁晋清:从“四个全面” 到“五大发展理念”:中国共产党执 政形象的新构建
下一篇:专家解读: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与力量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