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回应当前经济热点

      新华社北京1月18日电 题:“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布会回应当前经济热点

  新华社记者潘洁

  2022年主要经济数据近日发布,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20万亿元,同比增长3%。如何看待2022年中国经济“成绩单”?2023年宏观政策将如何发力?围绕中国经济运行热点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作出回应。

  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经济持续回升

  国家发展改革委新闻发言人金贤东说,综合考虑经济总量与结构、发展与安全、信心与预期,2022年中国经济运行可概括为“总量增、质量升、韧性强、走势好”。

  “2022年四个季度经济增速虽有波动,但总体走势回稳向好。”金贤东说,近期交通运输、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快速回暖,国内外各方面对中国经济发展信心明显增强。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司司长袁达说,2023年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但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推动经济整体好转的积极因素明显增多,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回升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他说,围绕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2023年将重点做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影响。加强基层防疫能力建设,保障好群众的就医用药,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确保疫情防控措施调整转段平稳有序。

  二是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全面落实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好各项政策与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加强经济监测预测预警和政策预研储备,不断丰富应对超预期冲击的政策工具箱。

  三是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妥处置化解房地产、金融、地方政府债务等领域风险,切实加强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等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四是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不断激发发展活力动力。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更大力度推动外贸稳规模、优结构,为国际贸易投资洽谈提供最大程度便利。

  五是着力稳就业稳物价,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加大价格监管力度,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兜牢基本民生底线,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新进展

  2022年我国推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成效新突破。金贤东介绍,围绕培育高质量市场主体,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围绕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加快推进基础性关键性改革;围绕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深入推动重点行业领域改革;围绕发挥突破引领作用,推动改革试点取得更大成效,深圳综改试点首批授权清单40条改革事项全部落地实施。

  推进高水平开放方面,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欧班列全年开行16562列、运送161.4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9%和10%。《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2年版)》新增条目数量达到历年新高。重大外资项目工作专班推出的六批项目中,已有18个实现全部或部分投产。

  金贤东表示,2023年将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引导外资更多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和中西部、东北地区,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投资保持稳定增长 新基建发展势头良好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司长罗国三介绍,2022年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1%,投资结构深度调整。基础设施投资增长9.4%,再创年内新高;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9.1%,快于全部投资4个百分点;社会民生领域投资快速增长;一大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带动新开工项目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新型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全社会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的重要基础。金贤东说,近年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呈良好发展势头,已成为稳投资、惠民生、促发展的重要引擎。

  信息基础网络加速完善,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础网络完善工程启动实施;融合基础设施加速升级,一批5G融合应用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智慧交通、智慧医院、智慧园区、智慧矿山等新的基础设施形态加速涌现;创新基础设施前瞻布局,先进光源等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批复立项,部署建设一批国家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基础设施。

  金贤东表示,今年将进一步加力支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支持社会资本加大相关领域投入。春节前后将集中下达一批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型基础设施领域重大项目建设,特别是将显著加大对中西部偏远地区信息网络建设投入,着力补齐短板弱项。

上一篇:市政府工作报告解读:创新动能转换举措 在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上实现新突破
下一篇:2022中国经济年报怎么看——国家统计局相关部门负责人答问录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