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权威解读
观察经济别老盯着增速
       ■本报记者 李小佳

  今年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开局良好,首季GDP同比增长6.7%。有分析称,中国经济赢得开门红;但也有人注意到,这个数据创下了28个季度的新低。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做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浦讲坛”,就如何看待宏观经济形势、经济转型前景和对策等阐述了看法。

  近两年一个百分点增速对应新增量五六千亿元

  刘世锦认为,观察中国经济要避免一些思维误区,不能单纯以好还是不好、快还是不快,来简单评价经济数据。当前中国经济处在转型期,要看转型能否转过来、结构能否调过来。“在这个阶段,关键不是速度有多快,而是看能否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国际上一些国家在这个阶段出了大问题,陷入危机,而中国经济能够稳住阵脚、守住底线,且结构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实属不易。”

  观察中国经济,还要避免陷入“数字幻觉”。刘世锦表示,不能单纯把当前的增速和几年前的增速相比。实际上,2000年中国经济一个百分点对应的新增量是1000亿元,而近两年一个百分点的对应新增量达到5000至6000亿元。表面看,速度降下来了;但其实中国现在一年GDP新增量相当于世界上第20大经济体的经济总量,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达到30%左右。因此,不要经济增速快点,就说经济好转;增速慢点,就感到担心。有波动是正常的,关键要看大的经济形势怎么样。

  刘世锦对中国经济的判断是,尽管增速有所回落,但总体上是好的。从反映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看,有些进展甚至是突破性的,具有长期意义。以经济结构为例,就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如消费比重超过投资比重、出口增速下降及更多依靠内需等。

  中国经济的运行质量也比较稳定,甚至有所提高。第一,经济增长对就业的吸纳能力不断提高。GDP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带动的新增就业数量从2005年的80余万个上升为2014年的近180万个。第二,受过剩产能问题拖累,一些企业盈利有所下降,但其他行业表现较为稳定。第三,财政收入保持一定增幅。金融财政风险有所加大,但总体仍在可控范围内。今年一季度新增贷款规模依然较大,说明杠杆在加长,但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第四,居民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第五,资源环境的可持续性面临很大挑战,雾霾天气引起广泛关注,但在一些方面有所改善。

  “过度看空中国经济前景理由不足,也不符合实际。”刘世锦呼吁,应当实事求是地树立并增强对中国经济的信心。

  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但要避免低效益高风险

  对于中国经济何时探底并实现再平衡,刘世锦也发表了看法。他认为,判断中国经济实现转型达到再平衡,主要看三个条件:第一个条件是高投资触底,第二个条件是去产能到位,第三个条件是新动力的形成。

  刘世锦提出,企业盈利水平是转型期衡量增长质量的核心指标。这个指标好了,就业、财政、收入、风险控制、环境保护等才能够得到保证。所以,中国经济转型必须解决的是企业盈利模式的问题,即当增速降到6%甚至5%时,大部分企业还能盈利。

  刘世锦认为,未来中国经济不会陷入拉美式的中等收入陷阱,但要避免“低效益、高风险”陷阱。“药方”就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取得突破性进展。其核心是促进要素的流动、重组、优化组合,纠正要素资源的扭曲配置,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重点要集中到要素市场改革。

  一是加快行政性垄断行业改革,在石油天然气、电力、电信、铁路、医疗、教育、文化、体育等领域,引入新的投资者,鼓励和加强竞争。二是加快城乡之间土地、资金、人员等要素的流动和优化配置。三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主要是制造业转型升级,促进精致生产。四是在尊重创新规律基础上,培育创新环境。五是减少和消除各种类型的经济泡沫,将资源导向提高要素生产率的活动。六是推动以高水平开放促服务业为重点的改革,引入新的技术、管理、经营理念、商业模式等。

  刘世锦表示,如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中国经济有很大可能在2016年下半年或2017年上半年“触底”,并转入新的质量追赶型增长阶段。此后,中国经济将可能呈L型,其间还可能有一些小的W 型波动。概括地说,较有可能是大L型加小W型的态势。

上一篇:经济实现运行平稳、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较好开局
下一篇:权威专家详解“L”型走势:绝不会出现断崖式下跌
主办:中共廊坊市委宣传部 中共廊坊市委讲师团
技术支持:河北速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冀ICP备15017652号-1 |